自制沙袋固定带联合早期下床活动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实践研究

2019.08.15 17:47
507 0 0

  自制沙袋固定带联合早期下床活动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实践研究

  姚 丽 梁海燕 王新丽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沙袋固定带联合早期下床活动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住院的8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本科自制沙袋固定带压迫患者伤口4h。对照组采用标准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早期下床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沙袋移位、伤口渗血及囊袋血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舒适度、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沙袋固定带联合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不增加患者伤口渗血及囊袋血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早期下床活动;疼痛;舒适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心脏起搏和(或)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心源性猝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但术后发生的相关并发症如伤口出血、囊袋血肿等‘2],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要求患者保持平卧或略向左侧卧位24~36 h[3]。以预防术后电极脱位、伤口出血及囊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时间卧床会使许多患者出现肩背疼痛、腰酸、腹胀、排尿困难及失眠等‘引。近年来,起搏电极工艺在逐步改进,起搏器植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成熟,所以更多研究主张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本研究将自制沙袋固定带联合早期下床活动应用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观察其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满意度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心内科的8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 57.47±9.07)岁。纳入标准:①植入主动电极;②单腔或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③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正常;④年龄18—80岁;⑤患者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植或凝血功能异常;⑤拒绝参加本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起搏器植入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入CRT-D、CRT-P、ICD;②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③肝、肾功能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ng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伤口护理,术后囊袋处用1 kg沙袋及本科自制沙袋固定带压迫4h,该固定带选用柔软棉布、海绵及粘扣制作,分为沙袋部、海绵托部及粘扣部。使用方法:沙袋部直接加压于囊袋敷料上方,海绵托置于囊袋敷料近肩背部,其横径与肩平行,起到将沙袋部妥善固定于敷料上方和保暖的作用,将粘扣根据患者囊袋至肩部的距离进行适当调节。同时行术侧肢体活动指导,给予24 h持续心电监护,停止心电监护后每24小时行心电图检查。

  1.2.1对照组术毕返回病房后,予以平卧位休息24 h,患者不适时指导其4h后可略向左侧卧位,24 h后无不适可下床活动。

  1.2.2观察组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制定早期下床活动表,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2.2.1 术后指导患者活动 术后6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头晕及其他不适,伤口无渗血,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良好,可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于6h后指导患者床上坐起20~30 min。如术后6h患者不能或不愿意活动时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1.2.2.2活动时观察要点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及伤口情况,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倾听患者主诉,在无不适的情况下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活动方式:将患者术侧上肢屈肘过胸,同时协助固定术侧肩部,搀扶患者站立床边1—3 min,间隔数分钟,若无不适,根据患者需要在床边走动,必要时去卫生间排尿、排便。

  1.2.2.3 活动注意事项①首次活动时间≤10 min,场所仅限于病床和卫生间。②避免术侧肩关节活动,早期活动度不宜过大,勿用力向前弯腰,不做剧烈活动。③活动由坐位一休息后无不适一下床逐步过渡,密切观察患者体位改变后生命体征变化。④术后6 h内发生电极脱位或囊袋出血者,延长卧床时间;在患者下床活动过程中,如出现头晕不适及伤口渗血等,立即停止活动并告知医生。

  1.2.3资料收集方法事先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发症评定由主管护士于术后7d评定并记录,舒适度评定由主管护士于术后48 h评定,出院满意度于出院当天测评。资料收集前由研究者对所有护士进行培训、统一测评标准。

  1.3评价指标包括并发症、术后舒适度及出院满意度。

  1.3.1并发症评定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沙袋移位、切口渗血、囊袋血肿情况。囊袋血肿心1是指术后伤口及周围皮肤明显肿胀,触诊可及囊袋内压力明显增加并有波动感。

  1.3.2术后舒适度评定收集表针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既往出现的不适而查阅文献,自行编制收集表。包括问题l:您觉得您的肩关节疼痛或不适与术前相比?问题2:您觉得您的腰部疼痛或不适与术前相比?问题3:您觉得您的睡眠困难程度与术前相比?问题4:您觉得您的排便困难程度与术前相比?问题5:您觉得您的排尿困难程度与术前相比?以上5个问题均按“增加”或“一样”作答。

  1.3.3住院满意度测评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5],该问卷共有15个条目6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分别赋值1—5分。该问卷总的Cronbach,s d系数为0.868,问卷的内部信度较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非正态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较 两组患者沙袋移位(均为0例),切口渗血(两组各1例)、囊袋血肿(观察组O例,对照组1例)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背部、腰部酸痛、排便、排尿及睡眠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总分、护理服务因子、相关服务因子、出院指导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 0.05),见表3。

  表2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情况例

表2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情况例.png

  表3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得分比较(分,x+s)

表3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得分比较(分,x+s).png

  3讨论

  3.1 自制沙袋固定带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沙袋移位、切口渗血、出血及囊袋血肿为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出现渗血、出血或血肿,轻者可自行吸收,重者需行手术清除,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会影响切口愈合,甚至引发切口感染‘刨,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愈后。术后囊袋切口局部压迫是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普遍应用。目前国内普遍使用沙袋进行局部压迫4h,但沙袋较难固定,易移位或滑脱,不能保证压迫止血的效果。故本科自制沙袋固定带,将沙袋稳妥固定于囊袋上方,沙袋部的制作可解决受力不均的问题。其次,海绵托部在此可以缓解患者因长时间卧床所致的腰背疼痛,另外还起到了保暖、预防压疮的作用,提高患者在手术应激的情况下舒适度。粘扣部结合患者体型进行适当调整。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患者囊袋切口压迫点受力均匀、沙袋稳妥固定,减少了切口渗血的发生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使用了该固定带,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无沙袋移位现象发生,国内文献报道改良的固定装置较常规单纯使用沙袋效果显著‘7]。

  3.2早期下床活动对起搏器术后患者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切口渗血及囊袋血肿的例数极少,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沙袋移位及电极脱落。有文献指出,坐、立位与卧位比较可明显减少电极脱落,有利于电极固定于心尖部哺]。稳妥的固定方式使得以往存在的沙袋移位、滑脱现象大幅减少甚至消失,这不仅保证了加压止血的效果,还放松了患者精神,不用担心沙袋移位、滑脱,促进了睡眠质量,有利于机体康复。对照组出现1例切口渗血和1例囊袋血肿,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渗血但无囊袋血肿,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故考虑该并发症的发生均与术后6h下床无关,两组患者不同下床活动时间出现切口渗血等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Miracapillo等‘91将术后3h下床与24 h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发生囊袋血肿,电极脱位、静脉血栓及起搏阈值增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在相同压迫方式下,早期下床活动能提高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舒适度。长时间卧床会使患者出现肩关节僵硬、腰背酸痛、腹胀、烦躁等,影响患者的睡眠,甚者出现睡眠障碍。国内文献报道‘”1,起搏器术后24—48 h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90.32%。由表3可知,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后6h早期下床活动,较对照组术后24 h下床活动舒适度显著提高,患者在腰背部疼痛、排尿排便、睡眠情况等方面有显著改善。这与孙翠萍等‘“J、费红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加患者食欲,增强抵抗力,加速切口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降低感染发生率;另外,早期下床活动满足患者部分生理需求,患者感受良好,避免了不习惯床上解大小便导致的尿潴留、便秘等情况,降低了腰背酸痛、腹胀、失眠、烦躁等不适的发生率,患者心情愉悦,为术后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由表4可知,早期下床活动对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观察组护理服务因子、相关服务因子及出院指导因子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住院感受、生理需求的满足决定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 h即得到护士的专业指导,可下床活动,且无并发症的发生,舒适度提高,这些护理措施均使得患者的住院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芮冶昊,吴燕平,戴文俊,起搏器植入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老年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5):1288-1289.

  [2]华伟.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6.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1.

  [4]夏芸,丁小伟,改良式腹带在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后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71-2173.

  [5]王亚亚,禹震,金晓燕,等.住院患者满意度问卷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 (6):533 - 536.

  [6]盛琴慧,胡灏,蒋捷,等,不同压迫时间对起搏器植入术囊袋伤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4,28(3):216- 218.

  [7]胡经文,黄欣,刘美丽,等.自制砂袋固定带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止血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0):750-752.

  [8]曾桂英,林丰,早期活动对起搏电极脱位的影响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 19):1822 - 1823.

  [9] Miracapillo C,Costoli A,Addonisio L,et al.Early mobilization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J].J Cardiovasc med( Hagers-town) ,2006,7(3):197-202.

  [10]李容兰,陈务贤,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护理进展[Jl.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3(11):3-6.

  [11]孙翠萍,丁金玲,朱欢欢.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压迫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4,29(9):22-23.

  [12]费红,葛文贤,胡华英,等.早期下床活动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系统评价[Jl.护理学杂志,2013,28(19):89-91.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