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联合健康促进中老年获取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的应用效果

2019.10.15 09:39
301 0 0

  医院社区联合健康促进中老年获取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的应用效果

  李 爱 汤 田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合健康促进中老年获取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的效果。方法选取中老年76例,由医院社区联合健康促进对参与者开展突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活动前后中老年对突发性耳聋的知识掌握、参与态度及行为改变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ol)。结论医院社区医务人员联合健康促进能提高中老年获取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 p="">

  【关键词】健康促进:突发性耳聋;问卷调查;中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 2018) 24-0167-03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叮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突聋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心。睡眠时间、高m压、高血脂、伤感病史、精神心理因素及高盐饮食是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而且初诊时间越短,疗效越好4-5],发病l周内开始治疗,听力水平大幅度改善的可能性大。但是突发性耳聋的知识普及率并不高,尤其是中老年,这就需要加强突发性耳聋的社区健康教育,因为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为重要的措施,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很好地改善居民的不健康行为方式"1。

  所以本院联合三大社区开展一系列关于中老年突发性耳聋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中老年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前后两次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纳入标准:①年龄40-65岁;②学历在小学及小学以上;③意识清楚,认知定向力正常,有正常沟通能力。剃除标准:①剃除严重的心、脑、肾等疾病;②剃除只参加一次问卷或问卷答题不完整。入选参与者89例,剔除13例,剩余76例,男性31例(40.8%),女性45例(59.2%),平均年龄52岁。

  1.2方法将宿城区的20个社区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抽样,选取3个社区,即古城街道社区、幸福街道社区和项里街道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健康教育项目规划设计的程序,根据PRECEDE- PROCEED模式,在收集、综合各种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社区需求评估,确定社区需求项目,即突发性耳聋的健康教育。首先制定健康教育规划日标,分为总体日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的口号是“让每天都是爱耳日”:具体目标分为两方面,一是教育目标:①知识目标:70%能说出2种以上对突发性耳聋的风险因素:②态度方面:70010表示积极预防突发性耳聋。二是行为目标:60%表示如果自己出现耳鸣、耳聋立即去医院治疗。

  1.2.1创建医院社区志愿者联合团队:团队共10人,由1名本院耳鼻咽喉专科医生、1名带教老师(耳鼻咽喉护理带教方面)、2名耳鼻咽喉科护士、3名社区工作人员和3名志愿者组成。联合团队商定突发性耳聋健康教育路径表及教育策略,专科医负责讨论知识小讲座及问题答疑,带教老师和护士负责协助填写问卷调查及问卷追踪调查,3个社区工作人员分别负责古城街道社区、幸福街道社区和项里街道社区,包括一般问题答疑、协助问卷调查追踪等,3个志愿者分别负责各个社区现场秩序管理及协助工作。志愿者由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护士自主志愿参加,选定后由耳鼻咽喉科带教老师进行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培训。

  1.2.2活动内容活动前分别与3个社区联系协商,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及参与活动的社区人员,并通过微信、横幅等方式宣传,确定首次活动日期为3月1日-3日,依次为古城街道社区、幸福街道社区和项里街道社区。活动当日首先医院社区志愿者联合团队人员集合,其次由护士、社区人员及志愿者积极寻找符合标准的参与者,集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由耳鼻咽喉专科医生进行突发性健康教育小讲座,内容参照突发性耳聋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l,并分发教育宣传手册,学习突发性耳聋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案、生活饮食指导及耳部保健操等:由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展览墙上张贴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知识介绍,包括突发性耳聋的定义、高危因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8-9]。然后带教老师以每月1次电话的方式与每位参与者沟通,督促其参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提问,接受为期3个月的学习巩固。6月3日-5日分别对3个社区的健康教育参与者进行再一次问卷调查,比对两次调查结果。

  1.2.3问卷设计问卷包括一般社会信息和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两部分内容,本文分析与突发性耳聋防治观念、疾病知识和行为相关的问卷部分,问卷内容根据文献8-9制定的,涉及的突发性耳聋诊断、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参考《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2015》 clo]标准。

  1.2.4评价方法3个社区的健康教育参与者前后两次进行问卷调查,两次问卷结果以数字化表示并比对。

  1.3评价指标通过问卷结果统计宣教前后对突发性耳聋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发放89份调查问卷,因问卷不完善脱落4例,收回85份,健康教育后因失访脱落7例,剩余78例,后因拒绝调查脱落2例,后收回问卷76份。调查表明,健康教育前后在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度、参与态度及行为改变上都有明显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健康教育前后在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得分比较(分,x+.s)

  表2健康教育前后在知识、态度及行为方面得分比较(分,x+.s)

  3讨论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疾病却袭扰着人类。2017年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约有3.6亿人患有致残的听力损失,其中包括3 200万儿童和近1.8亿名老年人。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把耳部和听力保健纳入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建立以初级卫生保健的社Ⅸ是至关重要的。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由于现阶段社区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方面偏缺,社区功能不到位,在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本院联合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社区健康教育的具体落实,加强医院和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医院和社区之间的衔接。在这整个活动过程中,基本完成了健康教育预定的目标,71.2%中老年能说出2种以上对突发性耳聋的风险因素;78.3%中老年表示积极预防突发性耳聋;62.6%中老年表示如果自己出现耳呜、耳聋立即去医院治疗。

  调查显示,中老年在知、信、行方面都有明显改观,尤其是突发性耳聋的知识了解方面,但信念、行为改变方面提升低于知识改观,所以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让中老年了解突发性耳聋疾病这个层面,而是要达到行为态度的转变,才能让中老年意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注重自我健康,提倡健康管理,改善理念,积极防治,实现预防大于治疗的理想效果。整个活动调查过程中,参与者积极性高,与奖励小礼物有关,同时也表明中老年对突发性耳聋的知识需求比较高,社区基层服务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多开展这类活动有利于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知识需求,促进健康理念的改变,以达到促进整个社区人群健康的目的。

  但是,此次研究健康教育宣传形式单一,收集样本基数不大,准备下一步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网络平台来扩大健康教育的内容和人群,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扩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范围。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6(6):443-447.

  [2]张晓彤,许珉,段茂利,等.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9,7(2):152-156.

  [3]周长明,郑茜玲,杨川,等.1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语言听力康复科学杂志,2017,15(2):111- 114.

  [4]钟振华,程泽星,范西慧.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7,3(6):919-923.

  [5]石青彦,文庆波.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54-356.

  [6]祝康,张璐瑶,何莹,等.影响突发性耳聋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 4):410-413.

  [7]莫少伟,祝朝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7,1(2):68-69.

  [8]余力生,杨仕明.突发性聋诊疗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5(5):432-435.

  [9]鲜芝香,杨明蓉.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5:15-17.

  [10]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2015[J].

  [1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