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2019.10.12 16:15
354 0 0

  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祝华英蒋琼瑾

  【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l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80名患有心胸外科疾病的患者。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40人,观察组有40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疼痛评分情况、满意度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疼痛指数评分情况和SRSS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较差(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应用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改善疼痛情况、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为塑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有利于科室、医院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心胸外科;疼痛指数;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疼痛指数是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体验,也是重要的临床指标之一。心胸外科手术由于其特殊性,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疼痛程度为所有外科疾病之首。因此镇痛工作’在心胸外科围术期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医学界倡导无痛护理和个性化护理模式,而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遵从了该理念[2]。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能够有效地根据不同患者制定不同镇痛方式,详细了解个体差异,采用药物与非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在骨科围术期,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减少心胸外科患者在围术期产生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减轻疼痛程度、维护患者权益,本文就个体化多模式镇痛方式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医院治疗心胸外科疾病的80名患者。对照组有40人,采用常规镇痛方法;观察组有40人,采用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法。患者的年龄在35~65岁。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可比意义(P>0. 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

  1.3观察指标

  1.3.1 患者疼痛指标

  采用数字等级量表(NRS)与面部表情量表,对患者术后的12 h、36 h、72 h进行疼痛指标的评分,O~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

  1.3.2 睡眠质量指标

  采用睡眠状况评价量表( SRSS)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睡眠情况进行统计评分。本次试验包含10个项目,每个项目总分为5分。得分总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3.3满意度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放80份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问卷包含5个大类,每一类有3个小题。90~10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发放80份问卷,收回80份问卷,收回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该项实验所得结果数据均在计算机整理完毕并予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为保证准确度,数据均取三次处理的平均值),相关运算应用捕述性分析(x±s)及推断性分析。记数数值行(x±s)表示,组间均数对比行X2与设计独立样本f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对比数据运用P表示,以P<o. p="" 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情况要好于对照组(P<0. 05)。见表1。

  表1 患者术后两次疼痛评分比较(分,Y±s)

  表1 患者术后两次疼痛评分比较(分,Y±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RSS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SRSS评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 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RSS评分情况表(分,Y±s)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RSS评分情况表(分,Y±s)

  2.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要较差与观察组(P<0. 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例(%)]

  表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例(%)]

  3 结论

  3.1 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理念

  由于心胸外科患者具有个体差异,因此在镇痛效果和药物反应上也具有差异,而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能够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围术期镇痛工作。根据每一位患者的认知程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采用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进行治疗的护士应接受严格的培训。能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相关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镇痛方案。可以采用术前镇痛、术后评估的方式,对镇痛方案不断做出调整,以求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3.2 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效果

  3.2.1 加速康复

  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法能够对患者的疼痛问 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据相关研究下显示,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进行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法能够减少患者术后伤口疼痛引起的不良情绪,减少焦虑、恐惧等心态的出现。并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地进行康复活动、加强筋骨、减轻咳嗽和呼吸问题。因此,应用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一方面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3.2.2改善睡眠

  急性心胸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常常因为剧烈的疼痛导致睡眠质量出现问题。而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由于其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也就对患者的睡眠情况有很好的作用。通过以上实验研究表明,采用传统镇痛方式的患者在SRSS评分方面明显 较差于采用个体化多模式镇痛方式的患者。

  3.2.3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由于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就能够增强患者的满意度。首先,在手术开始前,护士应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丰富患者的疼痛知识,让患者能够对自身的疼痛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达到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其次,按需给药的针对性镇痛方式能够提高镇痛效果。后,南于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达到一定 的护理效果,进而增强了患者的信心。

  总而言之,个体化多模式的镇痛方式在心胸外科患者同术期的护理效果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1]刘薇,刘华,潘慧.个体化多模式镇痛在心胸外科闱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5,11(12):30 - 33.

  [2]葛莉娜,顾静,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应用恒速静脉I阳控镇痛泵 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 29(33):29 - 30.

  [3]苟静,红英,张小燕,等,老年患者同术期护理对策在心胸外科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3(11):1591 - 1592.

  [4]郝静,邱灵动,唐冰川.240例老年心胸外科患者同术期护理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6):456 - 457.

  [5]温宇静,岁秋如,张秀琴.普外科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旬刊,2011, 24(7):3340 - 3341.

  [6]庄玲玲,林华阳,汪垮,等.中西医结合镇痛护理十预在伞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的应用[J].福建巾医药,2012,43(4):59 - 60.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