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

2019.10.12 10:05
268 0 0

  心内科护理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

  罗娇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科临床护理r作中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 017年3月入住医院心内科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在手术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程度的不同。结果: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协同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更快康复,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心内科;协同护理;满意度;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各方面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医疗行业中的护理质量。协同护理属近年来全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以提升患者自我护理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让护理方法从被动变为主动,使患者成为护理主体便是其重要的转变。医院近期在心内科中逐步推广协同护理,其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观察组男46例,女46例;年龄45~70岁。对照组男45例,女47例;年龄44~69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新的协同护理模式,要求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一起配合完成干预。①加强心内科护士业务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②建立护患一体模式,制定以患者为中心,家属、患者、护理人员为一体的护理制度,强调护士的健康护理任务以及协调、督促工作。③加强家属与患者之间的协同护理,护理人员耐心指导患者及家属关于日常护理的要点,并要求家属监督落实。如协同患者起床、洗漱、吃饭等日常活动,同时家属还应该开导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的心情,让患者感受到关爱。④加强患者和护士之间的协同护理,增加查房次数,以平和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加强二者心理上的交流,逐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⑤加强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塑造和谐的医护环境,让患者彼此鼓励。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塑造和谐,轻松的氛围,让患者在沟通交流中掌握更多人性化的自我护理方法,减轻不良情绪。⑥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等。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数据及统计运算均由统计学软件 SPSS 22.O整理,且力求统计数据准确,所有数值均取3次处理的平均值。统计运算中计量、计数采用(x±s)与%表示,组间比较行f或X2检验,P<o. p="" 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Y±s)

  表1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Y±s)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3讨论

  3.1协同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必要性

  心内科患者收治的患者病情较急、较重,再加之患者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低下,因此心内科的护理管理难度也较大。患者反应迟钝、自理能力较低,日常生活中极易出现意外事故。加之心内科护理工作繁重,人力资源与患者需求间不对等等问题,更加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人员需求量大,因此招收新护士时易放松准入标准,导致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职业技能学习,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变能力不强,协调和沟通能力较差,影响了终的护理质量。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常出现用药错误。盲目遵从医嘱而不与医生和患者沟通,未能建立沟通桥梁。心内科老年患者多,自理能力较差,极易出现跌落、坠床的情况。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低,皮肤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很容易发生液体外渗。管道处理不当也是常发生的意外事件:未妥善固定导尿管,导致导尿管牵拉损伤尿道;患者膀胱冲洗后不能及时开放尿管,导致膀胱膨胀。大量文献报道显示,协同护理模式用于心内科护理效果明显。

  3.2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

  3.2.1 改进医疗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和医疗方法与时俱进。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使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逐步提高,技术要求高了,护士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应相应提高。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让医护人员养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协同护理模式,从传统的护理模式中解脱出来,使护理从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同时掌握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输液泵等常用医疗仪器的使用,了解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基本常识的认知能力口1。

  3.2.2患者教育

  在协同护理模式中,患者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定期组织自救知识宣传,因心脏病存在发病急、发病重等特点,紧急自救是患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能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应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例如,让患者掌握护理文书的书写、生命体征的测量、吃药换药的方法,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

  3.2.3建立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心内科疾病很大程度上与心理状态有关。心内科疾病患者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更易恢复。这就要求护士及时了解患者的性格和生活环境等,分析致病因素,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和对疾病的认知,制定个性化全面护理教育内容。协同护理通过加强护患交流,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2.4鼓励家庭配合

  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部分源于家庭的配合,患者在病患折磨的情形下,需要的就是亲人的相守和支撑。在亲情和血缘的羁绊下,家人的信赖和支持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的速度和程度。协同护理模式可进一步增进患者的配合度,为患者恢复提供强大的助力。

  3.2.5 加强法律意识

  加强法律意识是医院刻不容缓的教育环节之一。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医疗法规的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对其中的个案进行分析,使每名护士都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责和权利,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另外,应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认识患者与医生是平等关系,不应戴有色眼镜看待医院做出的处理和规定,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总之,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协同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更快恢复,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代萍,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288 - 289.

  [2]杨静,陈瑾,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8):212 - 213.

  [3]宋慧莉,协同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3(10):1017 - 1018.

  [4]金枝,滕智敏,豆娟,等,药护协同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5,30(7):25 - 28.

  [5]郝宴,段丽娜,白越.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养生月刊,201 6,22(5):229 - 230.

  [6]牟建容,夏敏,鲁莉,三方协同管理对心内科老年高危跌倒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 21):1982 - 1983.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