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

2019.10.10 17:25
245 0 0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

  卢珊于红张君邓鑫艳李则英李深誉

  【摘要】目的:探究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各有41例患者的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与肠外营养支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配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营养学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生存质量评分为(75.15土7.84)分,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生存质量评分为(63.27±5.93)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p="">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 预后影响

  doi: 10.14033/j.cnki.cfmr.2017.28.0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7)28-0104-02

  重度颅脑损伤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临床脑部疾病,以病情进展速度快、并发症较多为主要特点1-2],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然而,即使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也无法得到完善的治疗效果,因此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与护理颇为重视。有大量研究发现,在患者创伤早期给予其合理的营养支持护理,可以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满意的预后效果[3-4]。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早起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方式配合治疗,旨在探究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的方法,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大为68岁,年龄小为20岁,平均(43.82±4.59)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3例,高处跌落15例,重物砸伤13例。参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大为70岁,年龄小为22岁,平均(43.77±4.18)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4例,高处跌落12例,重物砸伤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5),具有可比陛。

  1.2方法

  1.2.1参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常规护理方式方式包括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进行各项基础身体检查、环境护理、生活护理等。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为患者补充热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支持。

  1.2.2研究组发生创伤后第2天,立即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配合常规护理措施(与参照组一致)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肠内营养支持,使用鼻饲管,将肠内营养悬液以缓慢的速度输入患者身体中,鼻饲量和输入速度、营养搭配需根据患者的体重、电解质情况、胃排空时间、胃肠蠕动功能等具体情况而制定。鼻饲管可使患者取侧卧位后,向从一侧鼻孔插入。(2)鼻饲前护理,实行鼻饲前,需对胃管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已经稳妥固定;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将气囊打开,并把气管内的痰液清理干净,避免患者发生呛咳;在给予鼻饲前,应将胃中的残留液完全抽出,对胃液的量和性状进行观察,判断患者肠胃消化情况,若胃液量>100 ml,应适当延长鼻饲的间隔时间。(3)口鼻腔护理,每天将适量石蜡涂于患者鼻腔内,以减轻胃管摩擦力,避免鼻黏膜受损;对口腔进行细致的清洁和护理,每天至少两次,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于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第8天,对其营养学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及随机血糖情况进行检测,观察其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实施护理后发生各类并发症的情况,并做好统计。(2)采用WHO生活质量评估检测表对两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价内容涵盖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一共26个项目,每项以1—5分由差到优划分为5个等级,将各项分数累计,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互±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o/o)表示,采用矿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营养学各项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营养学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营养学各项指标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75.15士7.84)分,参照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63.27±5.93)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讨论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显著提升,以及交通事业的急速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现与日俱增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经研究,发现大部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会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上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血清皮质醇的水平升高,由此引起抑制细胞的产生,对免疫应答机制形成阻碍,终使得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遭到破坏,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此外,剧烈的应激反应会分解患者体内大量蛋白质,打破原本的代谢过程,造成营养缺失、负氮平衡等严重后果,危及患者的生命。上述生理和病理变化通常在患者发生创伤后3~7 d产生,而此时患者由于脑组织受损,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自主进食,因此必须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以维持其体内代谢平衡,增强免疫能力。目前,肠内营养支持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一种利用鼻饲管向患者胃部输入营养液和营养物质,以实现对于患者的营养供给,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其机体恢复能力的护理方式[9-10],相较于肠外营养支持,更能促进患者吸收,效果更为优越。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常规护理结合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组患者,其营养学各项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结合肠外营养支持的参照组患者,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88%和(75.15±7.84)分,参照组相应值分别为21.95%和(63.27±5.93)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玉香,申丽娟,沈瑞子,等.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4): 1337-1338.

  [2]翟丽萍,王爱萍,苏隽,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4,11(1): 52-55.

  [3]林丽.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4, 12(17): 1585-1585.

  [4]陈凯,孙小燕,王月盛,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旬刊,2015,12(6): 245-246.

  [5]丁学敏,贺占海,徐建波.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22):2478-2480.

  [6]李钦,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临房i研究,2016,16(1): 131-132.

  [7]邬静密,徐琴鸿,谢浩芬,等.不同时间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结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5): 671- 674.

  [8]谢彩霞,廖天芬,蔡王婷,等,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在重型颅脑损 伤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 120-122.

  [9]汤锦丽,陈晨,杨伟伟.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实践和体会[J].吉林医学,2016,37(7): 1788-1790.

  [10]曹樱花,赵毅,赵晓辉.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 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2): 150-151.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