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的安全性评估

2019.09.26 14:15
234 0 0

  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的安全性评估

  宋治 陈红艳

  【摘要】目的:评估分析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单独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的60例为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的60例为观察组,分析比较治疗3个月后其血糖变化情况、血脂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分析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6.0±0.9)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0.3±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土0.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4±l.l)mmol/L、(13.6±1.5)mmol/L、(8.7±0.3)u/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患者相关糖尿病指标,而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安全性

  doi: 10.14033/j.cnki.cfmr.2018.22.0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8)22-0121-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占有较高的比例。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其发病原因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迟缓、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胰岛素相对不足,机体自身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需要,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症状[1-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导致高血糖的主要原因,长期患有高血糖易导致各种组织出现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治疗糖尿病的首要任务是降低血糖值,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目前市场涌现出大量降低血糖的药物,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4-5]。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制剂及各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其中二甲双胍作为目前较为常用的降糖药物,其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浓度,降低患者体重,以及改善血脂情况,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分析中可以发现,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可以有效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将针对二甲双胍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以2016年1月-2017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的临床试验研究知晓同意书。纳入研究的全部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糖尿病病史超过1年。全部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排除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资料完善真实并且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执行。观察组60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60—83岁,平均(70.6±2.5)岁;病史4—16年,平均(6.7±o.9)年;平均体重指数(BMl)(25.1±2.5)kg/m2。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男37,女23例;年龄60~79岁,平均(69.1±2.7)岁;病史4~15年,平均(6.5±0.8)年;平均体重指数(BMI)(26.0±2.3)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全部患者人院后均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病情积极对症治疗,并且患者人院后及住院治疗期间注意监测患者空腹血糖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及监测晨起空腹、三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给予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商品名:美迪康,深圳中联制药公司,规格:250 mg/片),500 mg/次,3次ld,口服治疗,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适量辅助调整皮下胰岛素注射剂量。全部患者均积极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等疗效差异,以及治疗期间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分析全部患者治疗期间有无低血糖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药物中毒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5软件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6.0±0.9)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0.3±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7.5±0.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4±l.l)mmol/L、(13.6±1.5)mmol/L、(8.7±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见表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fi±s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fi±s1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压反应及药物过敏等不良药物反应,治疗期间无药物中毒症状出现。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目前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糖尿病作为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目前的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治疗过程中药物服用依从性较差,患者治疗期间血糖监测指标不够完善,导致患者病史逐渐增加的同时各种药物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相关并发症以周围末梢神经症状及心脑血管并发症为常见,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情况[8-9]。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通过饮食控制来进行血糖控制也是目前为推广的控制血糖方案,但是由于老年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饮食习惯较难纠正导致其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效果不满意。目前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为主要目标,但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由于其自身体质等因素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情况较差,单纯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一般较大,随着病史的不断增加,多数患者会出现胰岛素耐受等情况,进一步增加了高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降糖药物应用情况是目前临床上降糖治疗的主要目的。近年来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我们发现,通过患者治疗过程中加用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控制血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结果。

  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其口服降糖效果与磺脲类药物降糖的效果相同,目前多认为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加强葡萄糖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而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的利用,其主要的临床应用优势是可以在口服治疗过程中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对降低胰岛素抵抗及减轻体重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中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还可以直接抑制肝脏糖异生,有效减少控制肝脏内糖的释放,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二甲双胍可以有效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外周组织无氧酵解等方式控制、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是目前临床上针对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有效性及应用安全性分析中尚未得到一致的共识,为进一步明确二甲双胍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探讨分析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降糖效果的有效性,为指导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

  本研究可以发现,通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期治疗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差异比较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血糖水平较高,血糖控制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水平变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控制患者血糖,全部患者在经过常规治疗3个月后,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血糖相关指标差异情况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空腹血糖水平(6.0±0.9)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0.3±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7.5土0.2)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8.4士l.l)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13.6±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8.7±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其血糖控制指标较前明显好转,可见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且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观察中全部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及药物应用价值。本文研究分析过程中通过对比与既往类似研究可以发现,本文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患者相关糖尿病指标,而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雷,吴吉平,石国斌,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6,16(8):1149-1151.

  [2]蒋翠萍,黄宇新,孙皎,等.不同体质指数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 者服用二甲双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6. 22(1):44-47.

  [3]田慧,李春霖,杨光,等,二甲双胍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的安全性评估[J]中华内科杂志,2014,47(11):914-918.

  [4]郭建平,徐向静,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1948-1949.

  [5]孙翠月,勘国兴,王艳丽,等.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890-2891.

  [6]王建春.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疗效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4,10(13): 4-5.

  [7]成玮,丁长花,王鸿燕,等.1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9年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53-56.

  [8]王艳妮,段建芳,彭燕,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的疗 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17(1):16-20.

  [9]闰艳,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5): 168-169.

  [10]潘小康.二甲双胍降糖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 24(7): 665-668.

  [11]张四青,习燕华,钟树妹,等.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6,5(5): 525-528.

  [12]苏青,二甲双胍降糖作用的分子机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9): 716-722.

  [13]刘颐轩,臧莎莎,宋光耀,等.二甲双胍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4): 375-377.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