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65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9.09.18 17:17
271 0 0

  中医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65例临床疗效观察

  赵腾飞 王 莲 刘淑贤 梁复欣

  【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并符合儿童感染后咳嗽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止嗽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顺尔宁口服,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止嗽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比单纯顺尔宁口服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止嗽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 2018 )09-0076-01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 cough,PIC)是儿童慢性咳嗽的

  常见原因之-。虽然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长期的咳嗽还是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极大痛苦和焦虑。目前西医治疗以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吸人糖皮质激素为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止嗽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儿童PIC,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4—6周,平均病程4.7周;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4~5周,平均病程4.5周。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中制定的儿童PIC诊断标准闭;②患儿家属依从性好,同意治疗方法;③临床资料完整。

  1.3病例排除标准:①因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慢性咳嗽;②不能接受中药治疗、对药物过敏;③治疗过程中,中断治疗,影响疗效判定。

  2治疗方法与疗效观察标准

  2.1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顺尔宁治疗,2~5岁4mg,6—12岁5mg,1次/d,睡前顿服。治疗组采用止嗽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基本方药组成为:炙紫菀、炙百部、法半夏各10g,白前、桔梗、陈皮各6g,茯苓、荆芥、生姜各5g,炙甘草3g。随症加减:鼻塞流涕者加辛夷;纳谷不香者,加焦三仙;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脾虚泻泄者,加炒白术;阴虚盗汗者,加麦冬;气虚自汗者,加生黄芪。以上药物剂量根据年龄体质酌情加减。1剂ld,水煎后分2次温服。以一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药物。

  2.2疗效观察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痊愈:咳嗽消失,2周以上未复发;有效:咳嗽减轻,仍有轻咳,停药后症状加重;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x100%

  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两组总疗效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n(%)

  表1两组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PIC是指在儿童呼吸道感染后,感染症状虽已消失,但临床仍出现顽固性咳嗽,咽部干痒,刺激性干咳或少痰,病程持续超过4周。虽然该病有自限性,但频繁的咳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患儿家属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目前关于儿童PIC真正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由于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后导致气道广泛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上皮损伤,使咳嗽敏感性增加所致,目前西医采用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吸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为主,虽然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咳嗽不适等症状,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中医治疗儿童PIC有明显优势,因为它可根据体质,采取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

  PIC属于中医“外感咳嗽”的‘范畴,外感六淫之中以风邪为常见。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卫表不固,一旦外感风邪,风邪犯肺,郁闭肺气,肺宣降失调,肺气上逆而咳。如果咳嗽迁延不愈,患儿往往会出现风邪恋肺、脾肺气虚之症,加之PIC患儿在明确诊断前往往已服用多种药物,进一步损伤脾气,导致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为痰。比如临证时经常会见到患儿自觉咽痒、干咳少痰,或咳嗽时胸闷不适,咳出少量灰白色黏痰,微汗、恶风,纳差、口臭,舌淡、苔白厚腻,脉细缓等症状。本研究采用止嗽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PIC,方中以炙紫菀、百部、法半夏为君药,炙紫菀、百部味甘苦而温,入肺经,皆可润肺、止咳、化痰,法半夏辛温性燥,善燥湿化痰,又能降逆和胃。桔梗、白前、陈皮为臣药,桔梗味苦辛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性平,长于降气化痰,两者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宣发与肃降之生理功能,陈皮味辛苦性温,擅长理气化痰,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荆芥、茯苓、生姜为佐药,荆芥味辛而微温,疏风解表,茯苓味甘淡性平,可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则痰无由所生,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制半夏之毒,又可降逆化痰,甘草作为使药调和诸药。

  因此,本方具有疏风宣肺、止咳化痰、健脾化湿之效。从本研究中可发现,采用止嗽散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儿童PIC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顺尔宁治疗的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83-9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3):184-18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4]汪利华,翟长春,刘艳秀,等.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25 (22):5215 -5316.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