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在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

2019.09.17 16:34
331 0 0

  尼莫地平在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

  王 宇

  【摘要】目的:评价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行尼莫地平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行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行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CBF情况、原发灶缺血体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rCBF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增加值对比中,实验组原发灶和远部隔离分别为( 0.10+0.07)、(0.04+0.03),对照组分别为(0.01+0.02)、(-0.02+0.03),组间对比t=7.3137、8.3666,P<o.oool。对治疗后原发灶缺血体积比较中,实验组差值为(10.47±2.80),对照组为(4.97±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中,均未出现严重情况,实验组有3例出现面部颜色变化等情况,经过对症救治已经恢复。结论:将尼莫地平应用于脑出血后继发性缺血性损伤中,临床价值存在,对局部脑缺血改善明显。

  【关键词】脑出血尼莫地平rCBF变化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 2018 )06-0051-02

  作为脑卒中病症中,破坏性为强大的一种类型,脑出血发生严重危害生命安全,同时致残率显著升高,降低生活质量。脑出血病症为显著的病理性反应则为血肿占位性效应的出现,导致人体机械性损伤以及周围其他部位受到伤害。本文研究将尼莫地平药物应用其中,评价治疗效果,以此为临床提供研究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共收治脑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7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大年龄69岁,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 35.21:8.20)岁,所有患者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1995)中华》中的相关标准选取【4】,进行CT检查确诊。

  入选标准:①基底节区出血量判定为10—30mL;②通过MESS评分判定,分数16—38分;③发病2d内住院;(孕存在高血压病史。排除标准:①由脑外伤、脑肿瘤等造成的继发性脑出血;②基底节区出血量大于30mL;③2个或以上的血肿;④MESS分数<16分。两组临床数据如年龄、性别以及体积变化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存在(P>0.05)。

  1.2方法: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英文名称:Nimodipine Injection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517,2010-09-30生产单位:山东潍坊制药厂有限公司)治疗,10mg,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0d为一治疗周期。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如降颅压以及抗感染处理。

  1.3检查方法:进行脑血流灌注现象的检查,选用SPECT仪器,通过图像重建后,呈现3种断层图,层厚在2.95mL。静脉注药740—925MBq后半小时内进行断层显像。SPECT图像分析由我院医师一致认可后呈现。出现2种或2种,断层以上,通过肉眼可见,放射性异常区域,则判定为阳性。半定量分析:应用ROI技术,对Ra指标进行计算。

  1.4统计学方法:70例患者临床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rCBF的临床变化指标以及原发灶缺血体积情况变化的分析对比,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rCBF的临床变化分析中,对照组治疗后的原发灶以及远部隔离位置缺血灶的rCBF增加值显著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变化指标对比

表1两组治疗变化指标对比

  表2两组治疗前后原发灶缺血体积对比

  表2两组治疗前后原发灶缺血体积对比

  两组治疗前后原发灶缺血体积情况变化的分析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体积均呈现显著缩小的趋势,实验组的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有3例出现面部颜色变化等情况,经过对静脉滴注速度调节有所恢复。

  3讨论

  当前临床多项数据调查表明,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周围以及相邻区域或者是远部隔离区域均出现脑血流速度降低的情况,造成了缺血性损害。因此对急性期脑血液循环的充分供给,从而对血肿吸收速度进行加快,并对脑细胞功能进行保护,成为当前降低脑出血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的研究重点。在病症急性期阶段,临床医师一直关注的重点即为脑出血后血肿的大小程度、脑水肿发生程度以及颅内压指标的高低。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研究,脑出血后血肿的周围会出现一种相等于半暗带的rCBF灌注降低区域,和病灶区域相隔较远的皮质区域也会出现rCBF降低的情况。脑出血后的缺血对脑组织损害的程度和血肿发生可以相提并论。通过采用SPECT技术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出现rCBF降低程度进行证实,但关于缺血性损害的研究仍具有争议。

  作为一种二氢吡啶类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的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高强度的特异性和细胞膜钙通道的相关受体进行可逆性联合,对细胞膜钙通道进行阻断,降低细胞外钙,以此进入细胞内部,并对Na+、-K+以及-ATP酶进行激活,对浆内钙进行排出,并有效保护脑阻滞,对rCBF进行改善,增强脑缺血区域的血流,对局部脑水肿进行一定的抑制。当rCBF下降的时间越久,其患者在半个月左右检查时,缺血灶依然存在。只有通过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后,这一情况才会有所减轻。但仍有少数患者检查过程中出现新的缺血灶。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的证实,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原发灶缺血体积显著缩小,原发灶缺血的体积减小值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P<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原发灶和远隔部位对比,增加值差异存在(P<0.05)。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原发灶缺血体积情况变化分析,实验组治疗前后差值为10.471:2.80,对照组为4.97+1.62,组间对比t=10.0586,PlO.OOOO。由本次数据可知,经过治疗,尼莫地平能对脑出血后脑缺血进行改善,由于在对脑出血后rCBF改善的同时,其脑细胞继发性缺血性损害的机制需要一个时间窗的完善。药物应用时间越早,临床神经功能修复程度越佳。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行尼莫地平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在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值得临床推广,本文研究的相关论断和王琚,胡德荣【6】以及李秀丽同等专家意见相符,值得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荣长泰.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l.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1):13-14.

  [2]魏利军.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93-94.

  [3]贺应连.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B,2013(11):15.

  [4]卢粉英.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16):145-146.

  [5]李旺,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对比分析[Jl.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134-135,136.

  [6]I琚,胡德荣.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83.

  [7]李秀丽.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5):220-221.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