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与改进建议

2019.08.29 09:38
4099 0 0

  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与改进建议

  姜勇

  【摘要】目的:分析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总结以往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从强化培训、落实制度、控制风险、改变方法、鼓励自体输血、更新系统等方面人手,进行输血科管理制度的调整,全面进行质量整改。结果:实施前输血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o.48%,实施后输血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o.24%,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输血安全性得到提高。结论。总结分析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是改进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输血科;管理;风险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输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必要手段,尤其是成分输血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输血本身属于一种替代疗法,加上免疫机制的影响,治疗风险较大,除了受到疾病和治疗本身的因素影响外,治疗、护理、管理因素也是影响患者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对于管理者而言,了解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和调整管理榭度,从而实现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就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l 输血科存在的安全事故

  输血科的工作与临床科室联系紧密,且由于输血治疗的风险较大,因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安全。从既往工作统计结果看,2015~2016年共发生22例输血隐患事件。其中,10%发生于血库,90%发生于临床科室。因此,血样的收集和管理,是影响输血安全非常重要的问题。

  1.1 临床医生失误

  由于某些临床医生电脑开输血申请单时不认真,没仔细核对就打印签字送达输血科。经常出现把患者血型开错或者输血成分开错的现象。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和纠纷。

  1.2 护士原因差错

  这类情况一般有可能发生在无主患者身上。比如重症监护室两个无名患者床位相邻,俩人都意识丧失,其中一个要输血,抽交叉配血血样时核对不仔细,就可能抽了另一个不输血无名患者的血样送来配血。若不及时发现,就有可能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另外,部分科室护士不按规定一管交叉配血血样贴一张条码,而是一张条码平粘在两根配血血样试管上,很有安全隐患。

  1.3 血液配发问题

  部分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流程制度执行操作,核对时不认真导致配发问题发生。既往统计中显示配血时计算机录入患者信息错误,导致配血单信息有误。血液发放错误,运送人员在发放血液过程中会出现配发错误的情况。

  2 输血科风险因素分析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导致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这其中有工作人员本身的技术问题,也有工作责任心的问题,目前医疗资源缺乏,医院规模扩大,这导致医院医护人员队伍相对年轻化,尤其护理资源不足,出现护士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的情况。虽然医院现代化的建设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在输血工作中仍需要护士承担大量的工作,包括抽交叉配血血样、输血前核对、进行输血操作和输血记录等,如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技术能力不足,就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3]。

  2.2 管理因素

  管理模式落后是当前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存在较多问题。岗位职责不明确,出现工作内容重叠或遗漏的现象,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容易出现推诿现象。质控管理制度不完善,很难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全程监控,这导致工作人员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进而引发不良事件。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导致工作质量下降。

  2.3社会因素

  目前社会医疗资源仍有欠缺,不能做到人人有医保,且部分医保制度中存在不合理医疗、过度医疗的情况,导致医疗资源浪费,部分患者为了减少医疗开支,会出现冒用他人医保卡的情况,这导致医疗信息混乱,从而引发安全问题。

  3 管理改进建议

  3.1 强化培训

  全面提升医护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是提升工作质量的基础。由医务科出台《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指南与临床输血制度》的文件,结合护理部的《输血记录要求》。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国家规范进行输血操作。采用层级培训方案,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能力进行分层培训,低年资医护人员注重治疗、护理技巧的培养,针对应变能力不足的情况,管理层可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每月一次的医护人员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强化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高年资医护人员则注重全面提升,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培养,全面提升工作能力,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科室工作骨干能够提出有见地的管理建议,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

  3.2 落实制度

  要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对于以往工作中不明确的地方进行重新调整,责任到人,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实行弹性排班,充分考虑输血科的安全特性。成立管理小组,负责管理制度的调整和质控工作,管理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管理对策,积极收集反馈意见,做好质量整改。在质控方面,管理小组要做好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多角度评价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

  3.3控制风险

  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调风险防范意识,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注意做好医疗、护理记录(包括输血记录)。这些记录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是减少医患纠纷问题的先决条件。针对常见不良反应进行严格管控,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并及时送达输血科存档。血液传染病检测项目进行专项管理,确保检测率达到100%,杜绝先输血后检测或漏检情况,每一个传染病病例都要进行跟踪管理,发现疑似标本要进行重新检测核对,传染病标本至少要保持1年以上用于备查。

  3.4 改变方法

  比如交叉配血血样抽取时间的改变。原《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必须i天以内,而改革后规定当天需交叉配血的患者,必须当天抽取交叉配血的血样,以尽量体现交叉配血的严谨和科学性,大程度地减少因患者体内产生不规则抗体或者其他免疫性因素或药物等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输血更加安全。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方法的同样进行调整,在原先盐水法十聚凝胺法的基础上,及鉴定血型在试管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用抗人球蛋白免疫微柱检测卡来配血和鉴定ABO和RH血型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准确性,解决了原疑难配血和血型鉴定的尴尬,极大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3.5 鼓励自体输血

  大力宣传自体输血的好处。对于Jfri色素l10g/I,以上,拟进行良性择期手术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建议采用自体输血的方法来避免输血反应和输I血感染风险。

  3.6 利用升级后的信息系统强化输血安全

  输血科目前用的是《浙江省血液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中心血库2.0版,是1.O的升级版。升级后,对于患者建档、配血、发血、查询等更加方便快捷安全高效。同时也利用检验科升级后的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来核对患者血型,查询血常规、凝血全套、免疫状态等与输血有关的信息,更有利于输血安全口1。

  4 结果

  实施前输血科不良反应率0. 48%,实施后不良反应率为0.24%,没有再出现类似护士抽错配血血样的重大差错,输血安全性得到提高。

  5 结语

  输血科管理质量是影响患者安全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了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是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议管理层重视输血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资源、设备、管理制度和业务培训等方面人手,全面改进管理制度,提升工作质量,更好的为患者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扬眉,邓波,安邦权,等.1家三甲医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量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62 - 163.

  [2]杨军,赵爱先,张会英.输血科T作程序的规范化管理[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851-853.

  [3]郭彩利,孙春红,樊婷,等.血液病房输血安全的护理管理及环节控制[Jl.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2):98 - 99.

  [4]方南英,于宝江,蔡雪如.无过错输血感染纠纷之处理对 医务人员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0,10(8):99 - 100.

  [5]潭斌,王立新,张熊云,等.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加强输血 科管理[J].华西医学,2010,25(7):1352 - 1-353.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