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运动疗法在成人超重糖耐量减低患者中的实施与效果

2019.08.21 17:53
300 0 0

  腹部运动疗法在成人超重糖耐量减低患者中的实施与效果

  曾红菊 胡细玲俞玲娜徐谷根 肖 毅杨晓春黄雅丽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运动疗法对成人超重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成人超重糖耐量减低患者84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腹部运动疗法。干预1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指标、体重指标和三酰甘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腹部运动疗法能有效降低成人超重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减轻其体重并改善血脂状况,临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运动疗法;糖耐量减低;肥胖

  doi:10.3969/j.issn.1672 - 9676. 2018.17. 01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糖代谢异常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关注。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50. lu/o‘¨,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超重比例达410/0[2],腹型肥胖患者高达45.4%‘纠。体重增加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糖耐量减低(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减轻体重的获益已达成共识,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纠。为了探讨成人超重IGT患者中应用腹部运动疗法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我们于2016年1月开始对成人超重IGT患者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住院成人超重IGT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IGT诊断标准[5];符合《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超重诊断标准‘叫,即体质指数( BMI)≥24 kg/m2;病程<3年;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药物性IGT;妊娠期IGT;病理性肥胖者;心功能Ⅱ级或以上者;肺功能异常者;肾功能异常者;精神异常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84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 42. 62±8.25)岁;BMI 24.1~26.5 kg/rri2,平均( 25. 52±1. 33) kg/m2;病程:初诊30例,0.5~3年12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19—58岁,平均(41. 34±7.86)岁;BMI24.0~27.2 kg/m2,平均( 25. 36±1.52) kg/m2;病程:初诊28例,0.5~3年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陛。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教育和指导,即住院期间参加糖尿病专科护士授课的运动疗法课程1次,时间30一40 min,内容包括运动原则、运动时间、运动类型、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量及注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一对一运动指导,餐前30 min或餐后120 min运动,每日1次,腹部运动疗法如下:Cl)上腹运动。第1节仰卧卷腹,患者取平卧位,双腿自然弯曲,双手放于头后部,利用腹部的力量卷腹,两眼平视前方。每节练习2组,每组10次。第2节健身球卷腹,借助健身球,双脚撑于地面,膝关节形成90。。上半身体躺在健身球上,利用腹部的肌肉向上卷腹。每节练习2组,每组10次。(2)下腹运动。第2节坐姿收腿抱膝,患者取坐位,双腿伸直抬高离地面30 cm,上半身体后仰30。,双手臂向身体两侧展开,屈膝时,双手臂抱膝,抱膝时呼气,同时收紧腹部,松开时吸气。每节练习2组,每组10次。第2节仰卧交叉大腿,患者取平卧位,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双腿抬高离地面300,先左腿上抬高离地面70。,然后还原抬高另一只腿,依次两腿交叉,每节练习2组,每组60次。(3)腹部两侧运动。第1节仰卧起坐肘交叉碰膝,患者取仰卧位,双腿上抬高45。,用左手肘关节触碰右腿膝关节,用右手肘关节触碰左腿膝关节,依次左右交叉,用力时呼气,同时收紧腹部,非用力时吸气。每节练习2组,每组10次。第2节后仰坐旋转身体,患者取坐位,将上半身体后仰约30。,双膝关节自然弯曲,双手合拢向身体左边旋转90。停顿Ss,回到原位,再向身体右边旋转90。停顿5s。向左或向右转时呼气,回收时吸气。每节练习2组,每组10次。(4)综合性腹部运动。两头起卷腹:患者取平卧位,用双手触碰双脚。卷腹时呼气,还原动作时吸气。注意身体保持正直。每节练习2组,每组10次。训练方案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热身阶段l—3 d):20—40次/min,2—5 min/次,6次/d(餐前3次/d、餐后3次/d);第2阶段(适应阶段4~6d):40~60次/nnn,10 min/次,6次/d(餐前3次/d、餐后3次/d);第3阶段(维持阶段):餐前(餐后)> 60次/rmn,6次/d(餐前3次/d、餐后3次/d)。训练前后指导患者自测血糖、脉搏,运动前血糖应高于4.2 mmol/L,训练强度以运动后脉搏不超过[(170 -年龄)±10]次。训练过程中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如有头晕、心慌、憋气、胸闷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物,测量生命体征、血糖和血压,并调整训练计划。出院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关键周(1,2,4,8,12周)电话随访,督促患者完成每日运动计划,了解运动训练中存在问题,及时给予个性化运动指导和训练方案调整。

  1.3 评价标准 两组均在运动训练12周检测空腹血糖( 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BMI、腰臀比(WH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 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仅=0. 05。

  2结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表1)

  表l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x±s)

  表l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x±s)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指标比较(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指标比较(z±s)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指标比较(z±s)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指标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代谢指标比较(表3)

  表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代谢指标比较( mmol/L.x±s)

 表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代谢指标比较( mmol/L.x±s)

  注:两组患者TC干预前后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DL,HDL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中国人肥胖体脂分布趋向于腹腔内积聚,更易形成腹型肥胖哺1。超重与糖代谢异常协同作用可进一步加剧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也使减重治疗变得更为复杂。

  合理运动通过大肌群参与训练,消耗基础体能从而达到消脂减肥的目的。相关研究显示,肌力训练能促使脂肪量减少,引起非脂肪量增加,可将机体脂肪转化为肌肉,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根据中国人肥胖以腹型肥胖为主特点,本研究设计的腹部运动疗法通过中小强度的持续性有氧训练增加人体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燃烧而达到代谢体脂的效果。腹部局部肌群克服阻力进而增加肌肉力量、肌肉体积和肌肉耐力,同时还能收缩腹部、臀部肌肉,从而促进肠道蠕动、排泄作用,增加患者饱胀感,有效控制摄人能量,且通过长期腹部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纠正代谢紊乱。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指标、体重指标和TG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说明腹部运动疗法对成人超重IGT患者在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调节血脂方面具有明显疗效,主要是在有氧运动消耗了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在对腹部局部区域进行刺激和消耗,有利于局部脂肪的代谢和转化。但LDL,HDL改善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干预时间较为短暂,血脂代谢缓慢有关。在腹部运动疗法实施过程中,第1阶段部分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因呼气过速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于频繁,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而引起不适。腹部运动有促进肠道蠕动、排泄作用,在训练适应阶段部分患者排便次数增多,每天l一4次,告知患者这属于正常现象。第1,2阶段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训练,掌握运动方法及合适的运动量后,上述不适症状自然消失。在干预阶段期每周检测血酮、尿酸,体重下降脂肪代谢会引起血酮、尿酸升高,若血酮、尿酸升高说明体重管理有效,但应及时促进血酮、尿酸排泄,每天饮水应超过2500 ml,以避免引起痛风、酮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腹部运动疗法能有效降低成人超重IGT患者血糖,减轻其体重并改善血脂状况,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 ,310(9):948 - 958.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11):662 - 665.

  [3] Hou X,Lu J,Weng J,et alImpact of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ody mass index on risk of cardiometabolic disord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adults: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 ders survey[J].PLoS One ,2013,8(3):e57319.

  [4] 武晶晶,陈燕,汤琪春.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体重干预的认知 现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676 - 1677.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3):26 -89.

  [6] 席晓燕.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6.

  [7] 许荣梅,腹部磁脉冲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腹型肥胖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8):638 -639.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