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人在面孔识别过程中的脑事件相关电位特征

摘要:

目的:应用脑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于人的面孔识别机制进行研究,为评价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正常志愿者进行面孔识别ERP实验,使用E— Prime软件进行面孔和房子等刺激目标的程序编辑,采用64导Neuroscan脑电信号采集系统进行脑电信号采集,并用Curry 7软件进行离线数据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学分析.结果:P100波幅的性别主效应显著(F=9.529,P<0.01),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F=7.365,P<0.01).P100的潜伏期性别主效应显著(F=6.967,P<0.01),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F=13.270,P<0.01).N170潜伏期的性别主效应显著(F=48.356,P<0.01),波幅和潜伏期的刺激类型主效应也均显著(F=36.782,38.309;P<0.01),其中面孔刺激的波幅和潜伏期均大于房子(-8.847±4.453、-6.787±4.730μtv,162.356±13.834、148.352±16.917ms;F=74.243,75.140;P<0.01),倒立面孔波幅和潜伏期均大于正立面孔(P=0.010,0.020),但倒立房子的波幅和潜伏期与正立房子均无显著差异(P>0.05).VPP波幅的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F=58.104,P<0.01),电极部位主效应显著(F=9.136,P<0.01).N300波幅的性别主效应显著(F=10.936,P<0.0l),刺激类型主效应显著(F=4.595,P<0.01),电极部位主效应也显著(F=6.396,P<0.01).结论:给予面孔视觉刺激后,首先同时在两侧大脑枕叶产生同等强度,没有面孔翻转效应的P100电位;随后同时在两侧大脑颞枕部产生具有明显右侧大脑优势和面孔翻转效应的特异性N170;最后,在额中央区产生晚期对于面孔进行分析加工的N300成分.

Abstract:

  • doi:
  • 关键词: 面孔识别 事件相关电位 P100电位 N170电位 VPP电位 N300电位
  • Keyword: Face recognition ERP P100 electric potential N170 electric potential VPP electric potential N300 electric potential
  • 作者: 孔祥慧 张萍淑 吴小英 元小冬 雷军 王淑娟 陶莉 张健 王京
  • Author:
  • 作者单位:
  • 刊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Journal:
  • 年,卷(期):
  • 所属期刊栏目:
  • 基金项目
  • 在线出版日期:
  • 页码:
相同研究主题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