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例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近年来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从而规范用药,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并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从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Maria的“临床诊断量表(CDS)”进行评分,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在185例患者中,按Mari评分,10 ~ 13分(可能为药物性肝病)者63例,14 ~ 17分(很可能为药物性肝病)者为122例;肝细胞损伤型151例(81.6%),胆汁淤积型27例(14.6%),混合型7例(3.9%);引起肝病的可疑药物按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草药(占25.9%,48/185例)、抗结核药(占16.8%,31/185例)、抗肿瘤药(11.4%,21/185)、抗生素类药(6.5%,12/185)、抗甲状腺药(5.4%,10/185)、降脂药及心血管病药(4.9%,9/185)等.主要表现为乏力(70.3%)、食欲不振(61.1%)、厌油腻(54.6%)、尿黄(53.0%),且有21.1%的患者无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疗后总有效率95.8%.结论 中草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和抗生素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主要病因,绝大多是发生在12周内.药物性肝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其临床特点与各类急、慢性肝胆疾病相似,无特异性,早期发现、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前提,绝大部分药物性肝病预后良好.

Abstract:

  • doi:
  •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中草药 临床特点
  • Keyword:
  • 作者: 王蕾 鲍中英 苑晓冬
  • Author: WANG Lei BAO Zhong-ying YUAN Xiao-dong
  • 作者单位:
  • 刊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 Journal:
  • 年,卷(期):
  • 所属期刊栏目:
  • 基金项目
  • 在线出版日期:
  • 页码:
相同研究主题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