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分析

2019.10.29 09:58
285 0 0

  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对比分析

  程锐 曾少鞠 谢伟雄 杨明 王文

  (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骨科吴川5245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刚性组及传统组,各35例。非刚性组采用非刚性内固定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非刚性组术中操作角度明显优于传统组,首次下地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 O.OI;两组骨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传统组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比例高于非刚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刚性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非刚性内固定术:传统螺钉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8.09.061

  踝关节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踩部扭伤后发生,是一种常见骨折损伤,多见于青壮年[1]。踝关节骨折根据不同病理形态骨折机制可分为旋后内翻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还可按照骨折位置高低分为A、B、C型[3]。踝关节骨折临床症状主要为踝关节疼痛、肿胀及瘀血,骨折若发生移位可出现踝部畸形。下胫腓韧带复合体可对抗导致胫腓骨产生分离的外力,对维持踝关节稳定十分重要,有研究发现20%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将延长恢复时间,并引起慢性疼痛[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踩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分析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刚性组及传统组,各35例。非刚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1~49岁,平均(37.05±4.12)岁;左侧骨折18例,右侧骨折17例;交通事故16例,意外扭伤8例,坠落伤6例,运动伤5例。传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2—50岁,平均(37.39+ 4.25)岁;左侧骨折17例,右侧骨折18例;交通事故17例,意外扭伤9例,坠落伤5例,运动伤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诊断,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新鲜骨折,闭合性骨折且单侧损伤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参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伴严重骨质疏松者;伴精神疾病者;伴凝血功能障碍者;手术禁忌证者;伴心脑血管疾病者:患肢合并其他功能障碍者;病理性骨折者;伴血管或神经损伤需手术治疗者:孕妇、老人;患者下胫腓重叠距离不超过10mm,下胫腓间隙小于6 mm。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麻醉后行消毒铺巾,患者呈仰卧位,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后踝,腓骨下段复位骨折部位后采用钢板内固定,复位内踝骨折部位后采用加压螺钉固定,在X线机监视下,采用Hook试验确定下胫腓不稳定,采用大号复位钳保持下胫腓复位。

  1.3.1 非刚性组 采用非刚性内固定术。在腓骨上钻骨道,做1 cm左右切口,采用牵引导丝将重建钢板从腓骨侧面通过骨道从胫骨侧出,将钢板固定在胫骨内侧,将缝线打结固定,在术后6周可完全负重。

  1.3.2传统组采用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整复下胫腓联合后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两组患者固定完毕后,采用Hook试验检测下胫腓稳定性,术后采用石膏固定3周,术后12周取出螺钉后,可完全负重。两组术后均随访4个月。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首次下地时间、术中操作角度、骨折愈合时间;(2)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PAS)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分为功能、疼痛、对线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踝关节功能越好。

  1.5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x±s)




功能



疼痛



对线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传统组

    35

    38.58:t  4.02


 42.6l±4.75

    28.25土2.91


  30.55±3.17

    7.09±1.14


 9.55±1.24

    非刚性组

    35

    38.96t  4.11

 43.04±4.83

    27.94t  2.93

 31.45±3.22

    7.13±1.16

 9.87t  1.26

    £

    0.391

 0  376

    0.444

  1.178

    0.146

  1.071

    P

    >  0.05

>0.05

    >0.05

>  0.05

    >0.05

>0.05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非刚性组术中操作角度明显优于传统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

 

  n

 

  手术时间

    (min)

首次下地时

  间(周)

术中操作角

  度(o)

骨愈合时间

    (周)

传统组

  35

  88.26±9.13

  10.28±1.87

  29.62:t  3.05

  13.15±1.55

  非刚性组

  35

  89.08±9.16

  8.14±1.64

  34.41±3.1l

  13,28t  1.76

 f

 0.375

 5.090

 6.506

 0328

 P

>0.05

<O.Ol

<O.Ol

>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传统组发生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比例高于非刚性组,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n

 

  内固定   内固定

  松动   断裂

  皮肤

  刺激

骨折畸

形愈合

  切口

  感染

  并发症

  总发生

传统组

  35

1  (2.86)   I (2.86)

  l  (2.86)

  1  (2.86)

  1(2.86)

  5  (14.28)

  非刚性组

  35

o  (o.oo)   o (0.00)

1  (2.86)

1  (2.86)

1(2.86)

3  (8.57)

P

>  0.05

  3讨论

  下胫腓联合属于微动关节,包括胫腓骨远端及下胫腓韧带复合体,下胫腓韧带复合体具有保持踝穴完整性及稳定性作用[5]。在人体正常活动中,外踝可在2~5。范围内旋转,在1~3 mm距离内前后移动,在0~2 mm距离内内外运动,其中2根以上韧带损伤将造成踝关节不稳定。踝关节发生严重骨折时通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若未及时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功能丧失等不良后果[6]。因此,尽早治疗下胫腓联合伤十分关键。

  目前,手术治疗方式有刚性固定及非刚性固定两种。传统螺钉由于其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等优点应用较广啊。由于患者在进行踝关节手术后,长期未进行负重练习,易造成关节僵硬,传统螺钉固定在持续应力作用下易发生断裂或松动,因此在术后10周左右时间取出螺钉,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非刚性固定术在固定下胫腓关节后可保留其微动生理性,既可保证踝关节刚性固定,增大踝关节接触面积,使应力分布均匀,有效改善踝部生物力学性能,同时无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置入物,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非刚性组首次下地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可能原因为非刚性内固定术为弹性固定,装置收紧后,下胫腓关节可在解剖位置自动复位,简化操作。本研究结果表明,非刚性组术中操作角度明显大于传统组,P0.05。与叶7j<志[9]等研究结果基本相同。研究发现两种内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非刚性组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例数少于传统组,可能与患者过早下床活动有关。综上所述,采用非刚性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术中操作角度更大,有效缩短术后患者首次下地时间,利于患者恢复,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健,李宗焕,喻爱喜,等.经皮空心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3):335-341

  [2]王勇,史亮,曹磊,等.2196例成人踝关节骨折X线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7,28(5):354-358

  [3]陈雁西,踝关节骨折分型及特殊类型骨折治疗方法[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2):104-106

  [4]I满宜,关于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思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9):737-738

  [5]李延炜,洪海森,刘晖,等.TightRopeight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近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30(8):971-974

  [6]毕刚,陈大伟,李春光,下胫腓联合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20):1881-1885

  [7]邱海滨,江军,Daniel Porter.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术中分型和内固定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9):739-745

  [8]马腾,王谦,路遥,等.非刚性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8):677-682

  [9]叶永志,张隆英,陈榆,锁扣带袢钛板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2):175-177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