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化护理在腹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2019.10.10 15:43
237 0 0

  全程优化护理在腹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程萌萌

  摘要总结急诊科全程优化护理在腹部创伤患者救治中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优化护理责任;②优化急救途中护理;③优化入院接诊;④优化急救流程。55例患者,10例保守治疗,43例行手术治疗,2例在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认为在救治腹部创伤患者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流程,进行临床抢救,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抢救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全程优化护理;腹部;创伤;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 2018) 30-0129-03

  腹部创伤往往伴有大出血、休克、腹部脏器损伤等,病情危急、变化快,稍有延误即可造成患者死亡[1]。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急诊救治过程,其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抢救与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与之相匹配的全程优化护理急救模式也逐渐被临床所重视。本院2014年12月一2016年12月对55例腹部创伤患者采取了全程优化护理急救模式,现将救治措施和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患者55例,均为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急救的腹部创伤患者,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7-69岁,平均(34±21)岁;急诊时间为发病后10 min-16 h.平均(4±0.2)h:车祸伤33例,刀伤6例,坠落伤16例;开放性损伤16例,闭合性损伤39例;腹部单器官损伤20例,多器官损伤35例,55例患者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16例患者有意识障碍。

  1.2结果55例患者,10例保守治疗,43例行手术治疗,2例在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

  2优化护理的具体措施

  (1)优化护理责任具体措施如下:①根据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应变能力、经验等情况合理安排护理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分为护士长(统管科室的所有事务)、急救护理组长(丰富的护理经验,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负责当班职责事务)、急救护士(急救护理技术熟练,负责随车院前急救)、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人院后护理)。②根据岗位分工确定工作程序,急救护士参与院前急救,进行初步的护理急救措施,对患者的进一步护理措施进行评估,初步确定患者入院后的护理措施,同时与急救医生和急救护理组长联系,做好转入病房的治疗和护理的准备。③患者急救入院后由该急救护士所在的急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依据急救护士急救途中建立进一步的护理措施,同时该护士回归护理小组,参与对患者的急救护理,直至该小组急救组长及辅助护士对患者的护理需要全面了解。患者如需立即转到病房,则跟随转运车转运患者,同病房护理人员进行交换。该班次急救车辆护理人员由下一急护理人员跟随。(2)优化急救途中护理护理组长带领急救护理组在急救途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创伤情况进行基础评估,其中包括患者的意识、面色、肢体温湿度及生命体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应急护理措施,如休克护理、需建立两路以上静脉通道,监测患者各项生命特征,给予面罩吸氧等护理措施。送至医院急诊科后将患者交由责任护士进行急救安排,交接时,需将患者的具体病情,有无病情恶化具体实施的急救护理措施,用药等内容交接清楚。(3)优化入院接诊 构建完善的急诊绿色通道,首先对患者进行抢救,之后再处理挂号工作并进行缴费。医护人员听到急诊车鸣笛声后应马上推平车至急诊中心门口进行接诊,同时立即将患者平稳推送至抢救室。接诊医生全面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患者意识状况、脉搏状况以及心音状况等进行初步诊断,安排分诊护士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完整填写转运交接单以及护理记录单等。.(4)优化急救流程在优化急救流程过程中,建议实施“定时、定人、定位”的“三定”抢救方式。“定时”指的是在1-2 min之内进行给氧,3 min之内对患者血压状况以及血样状况进行科学检测,在5 min之间构建静脉通道,完成血样采集工作,实施心电监护。“定人”指的是护士组长以及责任护士负责实施临床抢救,其余护理人员随时提供协助。“定位”指的是护士组长负责对疾病实施初步识别,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医生进行确诊,确诊后马上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临床治疗。

  3体会

  腹部创伤患者病情变化快,严重者伴有大出血、休克及腹部 脏器损伤等,稍稍延误,会导致死亡率和致残率增高,院内早期 救治质量是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而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是 保证患者康复、降低致残率的关键[4-5]。传统的创伤患者的急 救方法为分科会诊,分科救治,各个科室间不能实现良好衔接,延误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生存率。全程优化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6]。本院对创伤患者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将医院内急诊室急救、急诊手术、术后康复等融合在一起,增强急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高了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特别是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全程优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果。

  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实现了一体化系统的急救护理服务,通过制订评估措施,明确分工,注意护理工作的衔接过程,将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予以规范[7-8]。优化护理流程要求针对传统的护理方式实施重建以及调整完善,以便促进临床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现象[9]。根据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应用,我们总结如下体会,体会一:针对急诊护理小组人员的具体安排实施优化处理,进一步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治疗。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常规急救护理过程中由于分工不明确、护理流程混乱而导致的急救过程中需要护士长临时安排作职责和任务,入院后交接工作繁琐等状况。体会二: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技术能力水平,将其工作职责分层合理地组成层级责任制急救护理小组,使护理人员对急救护理管理体系、护理标准规范均有清楚的认识,并实现对急救护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落实核心制度,明确各自职责,使各项护理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体会三:采用院前全程优化护理措施,由现场急救护士及所在的护理组终完成该患者的全部急诊急救护理及转运,能够提高各个环节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减少护理人员的推诿心态,改善急救的护理效果。同时现场急救护理人员参与患者全程急救及转运,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减少过于频繁地更换护理人员导致患者及家属心理的不适应及不信任感,也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体会四:全程优化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准确判断患者的创伤情况,对于肢体骨折、出血及开放性创伤患者采取适当的包扎及预防感染措施,对于严重休克患者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纠正,选择合适的位置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进行抗休克护理;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予以面罩吸氧护理;此外对于需要转入病房,必须保证转运车跟随护理[10]。

  全程优化护理为人院治疗和护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救治困难降低,救治成功率提升,患者救治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缩短[11-12]。这不但降低了患者的病痛,更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及精神压力,护理质量水平更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上升。所以,在救治腹部创伤患者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流程,进行临床抢救,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抢救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妙仙,梅仙蓉,叶莹莹,等.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0-41.

  [2]周秀华,陶红.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

  [3]徐晓娟,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1( 13):123-124.

  [4]赵海梅,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2):116-117.

  [5]刘兰风,程序化护理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 23):20-21.

  [6]蒋靖兰,朱本阳.腹部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145.

  [7]黄慧根,黄红友,谢炜坚,等.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 6):1528-1530.

  [8]吴英,王琪慧,优化创伤评估在眼中多发伤救护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2:95 -97.

  [9]王蕾,张献文,李想.急诊重症监护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教育,2012,20( 6):21-22.

  [10]罗晓敏.严重腹外伤54例院前急救处理体会[Jl.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 11):1656-1657.

  [11]张凤莲,胡艳芳.10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 21):123-124.

  [12]王项菲,腹部外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 2):144-145.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