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评估及彩超检查的SICU颅脑患者深静脉栓塞预防护理研究

2019.09.29 14:26
242 0 0

  基于风险评估及彩超检查的SICU颅脑患者深静脉栓塞预防护理研究

  吴薇① 陈巧玲① 郑耕云①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及定时彩超检查的SICU颅脑患者深静脉栓塞预防护理。方法:选取SICU 109例颅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院24 h内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排除深静脉栓塞,根据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进行深静脉栓塞的风险评估;将109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深静脉栓塞预防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物理强化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栓塞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股静脉与胭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各风险度分级患者深静脉栓塞发生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在高危极高危组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分类,并采取定时彩超检查,可为制定个性化的深静脉栓塞预防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风险评估; 护理

  doi:1 0.1 4033/j.cnki.cfmr.201 8.23.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3-0074-03

  病房颅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1],发病原因为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发病的主要因素多为: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瘀滞及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后,少数能自行消融,大部分会蔓延至该侧肢体的深静脉主干,一旦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是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和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2],有研究指出SICU颅脑病情危重的患者DVT的发生率高达310/0[3],因此如何给予颅脑患者佳的DVT预防策略及措施已成为SICU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近年来福建省立医院SICU病房对颅脑患者的DVT预防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及措施,即结合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并采取定时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制定个性化的深静脉栓塞护理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人住福建省立医院SICU病房的颅脑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6例,女43例,年龄18~83岁,平均(66.0±4.5)岁。所患疾病有: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烟雾病、脑梗死、颅内肿瘤等。入选标准:(1)年龄在16周岁以上;(2)发病24 h内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静脉病阴性;(3)实际人住时间10 d以上。排除标准:(1)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异常功能者;(2)有明确的静脉血栓病史;(3)住院期间有特殊治疗者,如放疗、化疗、血液滤过和透析等。

  本研究经报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09例患者人院时均签署病情知情及治疗同意书。患者人院24 h内均行彩色多普勒B超双下肢血管检查,评估血管情况,排除深静脉栓塞;根据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深静脉栓塞的风险评估,根据评分情况分为低危(1~2分)、中危(2~3分)、高危f3,4分)和极高危(≥5分)4个等级。将109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58)和研究组m=51),常规组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18~82岁,平均(65.0土5.2)岁,其中低危11例,中危18例,高危15例,极高危14例;研究组中男35例,女16例,年龄20—83岁,平均(67.0±4.3)岁,其中低危8例,中危14例,高危16例,极高危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评分结果等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护理方法采取常规护理,包括(1)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温度适宜;(2)饮食护理: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食物纤维的摄人,避免出现排便困难;(3)静脉护理: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或静脉留置针,避免静脉炎发生,偏瘫患者尽量在健侧肢体进行静脉穿刺;(4)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力、耐力进行肢体训练,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定时做腓肠肌挤压、踝关节及髋关节被动运动;(5)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下肢皮肤的颜色、感觉、温度、肿胀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每天定时测量下肢周长,一旦发现患肢出现肿胀、疼痛、Homan征、皮肤颜色发红或表静脉扩张等症状体征,即抬高患肢20~30 cm,同时禁止患肢按摩、冷热敷或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以防止栓子脱落。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在常规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评分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分级护理方法。对于评分为低危(1—2分)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每10天行双下肢彩超检查了解血流情况;评分为中危(2—3分)的患者,每5天行双下肢彩超检查了解血流情况,并加用减压弹力袜;评分为高危(3—4分)、极.高危(≥5分)的患者,每5天行双下肢彩超检查了解血流情况,在使用减压弹力袜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间歇充气装置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10 d后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流速度;(2)比较两组护理10 d后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10 d后深静脉栓塞与危险等级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10 d后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流速度的比较

  研究组股静脉与胭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护理10 d后股静脉及膪静脉血流速度[cm/s,(面±s)]

    组别

  股静脉血流速度

  胭静脉血流速度

    常规组(n=58)

    21.2±3.1

    16.2±2.8

    研究组(n=51)

    27.2±2.6

    20.2土3.2

    £值

    9.263

    11.238

    P值

    0.000

    O.000

  2.2 两组护理10 d后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护理10 d后两组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下肢肿胀

    深静脉血栓形成

    常规组m=58)

    16(27.6)

    12(20.7)

    研究组m=51)

    5f9.81

    3f5.9、

    矿值

    6.587

    8.625

    P值

    0.015

    0.003

  2.3两组护理10 d后深静脉栓塞与风险等级的关系

  研究组中各风险等级患者深静脉栓塞发生率均小于常规组,且在高危极高危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但低危、中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统计样本数量不够有关,见表3。

  表3两组各风险等级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人数及占比%

    组别

    低危

    中危

  高危极高危

  常规组m=58)

    9.1(1/11)

    16.7(3/18)

    27.6(8/29)

研究组m=51)

    0(0/8)

    7.1(1/14)

    0.07(2/29)

    ,值

    0.000

    0.073

    4.350

    P值

    1.000

    0.788

    0.037

  3讨论

  DVT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且后遗症严重,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患此病,其中近10%发展为致命性肺动脉栓塞,该病在我国尚无确切的发率统计资料,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4]。Kahn等[5]研究发现:90%的住院患者具有血栓形成倾向,但只有16%的患者真正得到预防,因此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DVT的认识与重视,并给予患者佳的预防策略,仍然具有巨大的挑战性。

  1856年,Virc,how提出DVT的三大病因“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已被公认,同时,这一疾病也被认为是“有可能预防的一种致死性疾病”[6]。目前许多国家均已编制DVT危险评估表及预防治疗措施指南,其中常用者为Caprini评分表,该风险评估量表于2005年发表,2009年又发表了修改版本。Caprini评估表包含了大约40个不同的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基本涵盖了外科手术和住院患者可能发生静脉血栓的所有危险因素,通过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分,每个危险因素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赋予1—5不同的分数,后根据得到的累积分数将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分为低危(O—l分)、中危(2分)、高危(3~4分)、极高危(≥5分)4个等级,不同的风险等级推荐不同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措施的类型及持续时间等[7]。

  目前,静脉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是确诊DVT的检查方法。静脉血管造影检查被称为诊断DVT的“金标准”,但由于有创、检查费用高、本身会诱发一定比例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造影剂有一定的肝肾不良反应等原因,一般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查,仅用于无创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嗍。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通过观察血管内有无实性回声、内膜光滑程度、血液充盈情况来判断是否有血栓及血栓性质,具有实时动态显像、准确性高、无创、可重复、操作简便、可床旁检查等优点,准确度达100%,现已成为监测患者DVT形成的首选方法和有效手段[8]。

  引起SICU颅脑患者DVT的原因主要有:(1)颅脑患者常昏迷且伴一侧肢体功能障碍,需长期卧床治疗,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缓滞状态,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特别是血小板更多地接近血管壁,易增加血栓风险;(2)颅脑患者常需手术治疗,术中创伤、麻醉药物等会加重机体应激反应,激活凝血因子,造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术中输血、手术时间过长、术中长时间被动保持同一体位,也可造成血流速度缓慢,这些因素均易形成血栓;(3)高颅压患者应用甘露醇或呋塞米脱水治疗,使血液处于浓缩状态,同时频繁呕吐、高热更加重机体水分缺失,促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4)止血药物的应用可影响凝血机制,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静脉穿刺、置管、抽血、输液均可导致血管壁损伤,易诱发血栓形成[9]。

  DVT的预防有药物预防和护理预防,药物预防常常采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并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但是药物可引起各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使用常常受限于病情[10];护理预防,如踝泵运动、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等装置则不受这些限制,它通过物理方法来增加静脉回流、增加血流速度、阻止下肢组织因子的释放,其突出的优点是不增加出血的风险、无须监测血药浓度及血凝情况,特别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可极大地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12]。

  本研究在SICU颅脑患者的护理中,结合Caprini血栓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并采取定时双下肢彩超检查了解血流情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深静脉栓塞预防护理方案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股静脉与胴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各风险等级患者深静脉栓塞发生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在高危极高危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效果明显。因此,对于SICU颅脑患者的DVT预防,如护士在风险识别、疾病识别、正确预防等方面予以积极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辅以定期彩超检查,将显著减少DVT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鲁敏晔.老年脑卒中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 1710-1712.

  [2]李润香.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30): 111-112.

  [3]王艳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 463-464,467.

  [4]吴岩.抗凝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 64-65.

  [5] Kahn S R, Ducruet T,Lamping D L,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hosis[J]. ArchIntern Med, 2005: 165: 1173-1178.

  [6]李娟,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及其临床量化评估[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

  [7]苏莉莉,袁越,田敏,等.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8): 1123-1126.

  [8]李小梅,李秀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J]世界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 292.

  [9]段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 2717-2718,2727.

  [10]王欣仪,王玉芹,梁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5): 410-412.

  [11]易涛,脑卒中后下肢沉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12]马春燕.神经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