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2019.09.25 09:25
151 0 0

  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赵军①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 r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实施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观察组实施输尿管软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与对照组的8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NGAL及尿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NCAL及尿KIM-1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血NCJAL及尿KI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 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经皮肾镜碎石和输尿管软镜治疗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后者对肾脏伤害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 >2 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 安全性; 临床疗效

  泌尿系结石临床较为常见,输尿管、肾脏、尿道或膀胱均可f}{现,尤以输尿管和肾脏结石为普遍,其中较大输尿管或肾脏结石患者多伴有尿路感染或梗阻情况,若治疗不及时容易诱发感染性休克或脓毒血症,甚至会对患者肾脏造成严重伤害,威胁患者身体健康[1]。现阶段临床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经皮肾镜碎石术应用较为广泛,切实提高了结石清除率,但是术后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且对于凝血障碍、异位肾、病态肥胖等患者适应性较低,因此找寻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意义重大,其中输尿管软镜治疗优势明显[2]。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治疗前经南CT或超声确认;(2)存在输尿管软管和经皮肾镜碎石术指征;(3)多发患者单一结石直径超过2 cm; (4)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I 31。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合并高血压肾病、肾积水患者;(3)有多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史患者忆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35~58岁,平均(39.37±2.75)岁,其中单发结石26例,多发结石23例;观察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34—57岁,平均(40.24±2.81)岁,其中单发结石27例,多发结石22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具有可比陛。本次研究经由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行硬脊膜外麻醉,患者行截石位,置人尿道管,路径选择患侧输尿管,随后调整为俯卧位,将患者上腹部垫高,保持与腰背平行,B超引导下行穿刺操作,达到肾及输尿管上段后留置导丝,并扩张穿刺通道,放置扩张鞘,以此创建经皮肾镜通道,随后利用导丝,在通道中置入输尿管硬镜(F8.0/9.8),准确探查结石,并对查找到的结石进行碎石操作,具体应用钬激光技术,手术结束后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留置时间参考患者恢复情况,前者通常为6—10 d,后者通常持续30 d。

  1.2.2观察组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全部患者于治疗前30 min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麻醉后取截石位,利用输尿管硬镜,对输尿管到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进行探查,了解是否存在新生物、狭窄等情况。随后留置导丝,并经由其推人输尿管软镜输送鞘,直径为F14/12,置人输尿管软镜,在其直视下进入肾盂,探查结石情况,并利用钬激光技术碎石,若存在体积较大的结石碎片,清理过程使用套石网篮,手术操作后留置双J管和导尿管,固定后结束手术。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疗效评价参考《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无残留碎石;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碎石残留但直径小于4 mm,无需进行二次清石处理;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残留碎石直径大于4 mm,需开展二次碎石处理,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5];(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肾脏损伤分子-1(KIM-1)水平;(3)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互+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o/o)表示,采用爿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与对照组的8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m=49 20(40.82) 23(46.94) 6(12.24) 43(87.76)

  对照组m=49 19(38.78) 25(51.02) 5(10.20) 44(89.80)

  Z2值 0.102

  P值 0.749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GAL、尿KIM-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NCAL及尿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NCAL及尿KIM-1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血NGAL及尿KI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虽低于对照组的24.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NGAL、尿KIM-1水平比较[ng/ml, (x +s)]

  组别

  血NGAL 尿KIM-1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治疗前 治疗后24 h

    观察组(n=49)

832.21  + 10.15

872.61  + 11.22

    2.61±1.22

    3.04±0.98

    对照组m=491

834.34  + 11.84

906.72  t 10.32

    2.78±1.12

    3.64±1.03

    £值

    0.956

    15.663

    0.719

    2.954

    .P值

    0.341

    0.000

    0.474

    0.004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o/o)


    组别

    发热

  尿路感染     脓毒血症

    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

    合计

    观察组(n=49)

    2(4.08)

    1(2.04)     0

    0

    、     3(6.12)

    对照组m=49)

    4(8.16)

3(6.12)             3(6.12)

    2(4.08)

    12(24.48)

    ,值

    6.376

    P值

    0.01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相应地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不断增加,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泌尿系统结石症状以血尿、疼痛等为主,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结石,梗阻,对患者肾脏造成严重损害,若治疗效果不理想会诱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输尿管软镜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6-9]。

  本次研究针对>2 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给予其输尿管软镜治疗,并与经皮肾镜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6%,与对照组的89.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NGAL及尿KI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NGAL及尿KIM-1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8%(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经皮肾镜治疗具有较高的清石率,但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创建经皮肾穿通道,操作复杂性较高,且对肾脏造成严重伤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谭小宇等在研究中给予患者经皮肾镜治疗,选择39例患者,其中10例fH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以发热和尿路感染为主,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而输尿管软镜治疗属微创手术,对患者伤害较小,治疗安全性较高;(2)在>2 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仍存在争议,具体争议内容为术后大量结石碎片能够顺利排出和软镜设备安全性,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究,其中曹靖等利用输尿管软管治疗大型输尿管上段结石,平均结石直径达到(5.61±0.22)cm,通过1.5次手术后患者结石清除率为87.500/0(21/24),且全部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果显示输尿管软镜治疗在保证结石清除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外,卓栋等””研究结果显示,针对2—4 r,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治疗,1次手术结石清除率达到86.110/0(31/36),且在具体治疗中医生采取分次治疗方式,围手术期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在>2 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经皮肾镜碎石和输尿管软镜治疗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后者对肾脏伤害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常启跃,叶茂,罗琦,等.输尿管软镜治疗>2c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3): 302-306.

  [2]刘东亮,朱蜀侠,袁丹,等.输尿管软镜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J].四川医学,2015,36(5): 632-635.

  [3]赵亚伟,宗实,侯毅,等.软性输尿管镜和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分析[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5,4(6): 344-347.

  [4]郭景阳,杨文增,张彦桥,等.无管化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超微经皮肾通道治疗小儿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周内镜杂志,2016,22(7): 90-93.

  [5]熊焕腾,曾涛,朱遵伟,等,肾中盏人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继发中重度肾积水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或肾盂结石[J].山东医药,2018,62(3): 83-85.

  [6]朱陈辉,黄海文,杨水华,等,输尿管镜“粉末化碎石”和经皮肾镜碎石在治疗长径小于或等于2cm嵌钝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A01): 149-152.

  [7]董圣芳,杨建勋,吕光耀,等.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7,37(3): 368-371.

  [8]曾晓明,母健君,雷弋,等.两种微创碎石术式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河北医药,2016,38(23): 3635-3636.

  [9]曾光,刘同族,肖和,等.电子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盂大型结石(长径>2cm)的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5, 23{12): 947-948.

  [10]谭小宇,陈瑶,唐园,等,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6,5(3):154-157.

  [11]曹靖,陈文军,叶张丹,等.输尿管软硬镜联合一期治疗8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的可行性U].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22(1):44-47.

  [12]卓栋,李茂林.输尿管硬软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1): 44-45.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