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预防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价值研究

2019.09.20 09:46
500 0 0

  前馈控制预防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价值研究

  盖 矗 彭小花 曹海燕

  【摘要】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预防老年PICC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价值。方法将2014年3-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满意程度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都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有助于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患者比较满意。

  【关键词】 前馈控制; 恶性肿瘤; PICC置管; 非计划性拔管

  前馈控制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PICC是无针密闭输液系统的重要部分,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的导管[1],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肠外营养支持、需长期输液治疗患者及肿瘤患者的化疗。导管通常可留置1年,目前临床上有延长导管使用的迫切需求,如老年需长期静脉营养及肿瘤需长期化疗的患者,尤其是血管条件差的患者,PICC导管在整个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1年下半年起我院PICC置管均采用B超引导下赛丁格技术置管,较传统穿刺更优化(由肘关节下方穿刺进针转移到肘关节上方)避免了肘关节活动对导管的影响,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导管的断裂、机械性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又被称为意外拔管,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自行拔除,也包括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管道脱落。为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我院采用前馈控制对恶性肿瘤PICC患者进行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3-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患者为试验组,分别来自肿瘤科、甲乳外科、胃肠外科,在B超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进行建档,记录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等人口学一般资料。对照组中男37例,女38例;平均置管时间(6.5±0.5)d;平均年龄(41.3±3.4)岁。试验组中男39例,女36例;平均置管时间(6.5±0.7)年;平均年龄(42.1±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前馈控制护理,具体的前馈控制过程如下:

  1.2.1前馈质控小组的成立首先成立护理团队,形成具体机制,成立PICC非计划拔管前馈质控小组,包括PICC品管圈小组、基础护理小组、静脉治疗小组、感染控制小组等。小组成员包括患者主管医师、护士长、静脉治疗联络员、责任护士等,其中管理人员由静疗小组组长和科室护士长担任,制定具体护理内容和检验标准,包括提高穿刺成功率、管路堵塞的处理、静脉炎的防治、穿刺的无菌原则、PICC导管的日常维护、出院后患者PICC延续护理等,由护士长对各项实施内容进行抽查。

  1.2.2基础护理小组 常规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控。据报道[2],约有50010恶性肿瘤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包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等问题,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验指标,在置管前应用讲解、图片、宣传手册等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初步了解相关知识。

  1.2.3感染控制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全院大培训、科室小培训。(1)大培训是指邀请有临床经验的静疗专家开展PICC维护护理培训班,小培训是指由医院静疗小组组长组织各科静疗联络员进行PICC专项培训,再由各科静疗联络员在各科进行培训。(2)录制了PICC穿刺、贴膜更换导管固定、冲管封管方法等视频资料,放于院内网,方便临床护士学习。

  1.2.4 PICC品管圈小组 (1)邀请有临床经验的静疗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让临床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如导管堵塞、肢体肿胀,皮肤感染、导管脱出、淋巴漏液,加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意识,并能运用品管圈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有效处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3)规范统- PICC各项流程,对导管的固定方法进行严格规范,护士查房时检查住院患者的PICC导管及贴膜情况,按照非计划性拔管评估单进行患者管道安全性评估,悬挂防脱管警示牌。(3)利用护理会诊,邀请静疗小组协助各科解决PICC穿刺、疑难问题指导、并发症判断处理等问题。

  1.2.5 静脉治疗小组 负责置管前后访谈及健康教育。(1)访谈内容包括治疗周期、经济状况、是否有医保、患者是否爱出汗、出院后来往医院进行PICC每周维护是否方便及交通费用,行动不便的老人住房是否有电梯等。医护合作,决定和实行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家庭亲情状况及生理状况,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自行说出身体不适症状或者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疏导,让患者能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毫无负担,积极配合。有关研究显示[3],患者可能因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佳、经济负担过高、家庭亲情淡漠,未得到家属的支持帮助等原因而选择拔除PICC,中断治疗。(2)在进行置管后,通过观看PICC置管健康教育视频、宣读PICC导管维护手册、基于微信平台的导管延续护理、电话随访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指导,由于患者在出院后的化疗间歇期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性会增加,所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非常重要,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PICC导管在患者治疗期间的重要意义,能对PICC导管进行简单的观察,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1.2.6完善文书管理(1)建立科室PICC维护登记本,发放患者PICC维护手册,做到人人登记、详细记录。在进行前馈控制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对患者的液体流速、导管固定方法等信息进行统计,在患者治疗完成出院后进行随访。(2)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PICC非计划拔管后,当班护士在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填写不良事件记录表并上报,对整个事件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科室进行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PICC护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满意度共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类,其中,总体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r或Xe检验。检验水准仅=0.05。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的比较(表1)

  表1两组满意度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总体满意

  对照组

    75

    19

    56

  试验组

    75

    8

    67

  矿值



  5.  465

  P值

  0.  019

  2.2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比较(表2)

  表2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发生

    未发生

  对照组

    75

    8f  10. 67)

    67(  89. 33)

  试验组

    75

    1(1.  33)

    74(  98. 67)

  Xe值



  4.  255

  P值

  0.  039

  3讨论

  在临床上,非计划性拔管指的是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导管未经医护人员的同意,而且这些留置管还对治疗有极大帮助时,因某些因素影响,置管在计划外的拔出或脱落,其中也包含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意外拔管。有关研究显示,非计划性拔管使得患者置管的感染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整个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加深医护患之间的各种矛盾[5]。若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则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在拔管后还需要进行其他在原定计划外的治疗,不仅增加了治疗费用而且会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影响[6-8]。

  在本试验研究中,试验组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前馈控制比一般的护理能够增加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也能够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使恶性肿瘤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保证癌症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熟悉和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严重影响,同时也让患者了解置管的目的和意义,增加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同时护理人员要对可能出现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性进行提前了解和预防,让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在活动中通过头脑风暴,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激发。通过对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方法的辅导和培训,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对各种护理手法熟练应用,护理技巧逐渐提升,使得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使得前馈控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能够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和知识储备;对患者进行访谈和心理沟通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指导能够提高其对非计划性拔管的认识以及如何预防等。在前馈控制中,组内成员既参与实施又参与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培养其运用科学、缜密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并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终使得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下降。前馈控制的实施能够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让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让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更进一步的减少。

  综上所述,前馈控制对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ICC意外拔管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患者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唐玉芳,叶梅英,汪莉,等.前馈控制在预防老年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5( 12):120 - 121:

  [2]王玉果,许红梅,肖莹莹,等.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52 - 53.

  [3]张凌宇.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 16 (17):219 - 221.

  [4]李璐柳.ICU危重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分析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

  [5]高显臣.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 16):32 - 33.

  [6]刘秋莉,李力,杨艳林,等,前馈控制用于白血病患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 2):174 -176.

  [7]林丽珍,方元英,吕 教.前馈控制在行PICC置管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C].2013全国儿童保健高层论坛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全国儿童心理行为学术研讨会,2013.

  [8]刘丝.前馈控制性综合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2):213 -214.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