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小组在提高患者术后自控镇痛质量中的应用
王春莉
摘要 目的 探究疼痛管理小组在提高患者术后自控镇痛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8月于本院收治并在术后使用自控镇痛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镇痛管理,试验组采用疼痛管理小组干预管理,对比2组患者的自控镇痛质量。结果 术后6h 2组患者视觉疼痛(vision algetic standard,VAS)评分差异微小(P>0. 05),术后12h、24h、48h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1个24h镇痛药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2个24h及术后48h应用镇痛药总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镇痛不全、恶心呕吐、瘙瘁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予以术后自控镇痛,使用疼痛管理小组干预管理,可优化镇痛质量,效果确定,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疼痛管理小组;术后;自控镇痛;镇痛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 2018) 23 - 0178 - 02
术后自控镇痛作为新型镇痛方式,是指术后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意识,自行按压镇痛泵注射疼痛药物的镇痛方式[1]。此种镇痛方式弥补了传统镇痛中护士患者个体差异的不足,优化了患者的镇痛效果。但是由于患者的认知结构j理解能力不同,对自身疾病认识程度、对镇痛泵的使用都不够了解,自控镇痛过程中可能由于不合理使用,影响镇痛效,引发不良反应[纠。本次研究以本院98例自控镇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疼痛管理小组在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9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月~8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自控镇痛的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5. 37 +4. 25)岁;其中骨科手术15例、普外科手术13例、胸外科手术12例、产科手术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I—Ⅱ级。试验组有男29例,女2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5. 43 +4. 31)岁;其中骨科手术16例、普外科手术11例、胸外科手术14例、产科手术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I一Ⅱ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由本人或家属签署同意书后自愿接受研究。本次研究将合并有严重内分泌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病、精神失常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在外[3]。以上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微小,(P>0.05),可比。本研究报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方法2组患者均通过静脉注射泵自控泵入镇痛药物镇痛,镇痛药物:150ml浓度为0.9010的生理盐水+4. Sg/kg舒芬太尼+4mg阿扎司琼。
1.2.1对照组予以常规自控镇痛管理。(1)术前解释:由麻醉医师、责任护士对患者予以常规宣传教育,讲解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叮嘱患者感觉疼痛时,按压镇痛泵;(2)自控管理:患者根据宣教知识,在感到疼痛后通过按压镇痛泵镇痛,如按压后仍有强烈疼痛感,则呼叫护士;(3)常规查房:每天早晚各一次,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查看镇痛泵的使用情况,若有不规范者,予以指导。
1.2.2试验组予以疼痛管理小组护理干预。(1)组建疼痛管理小组:组建一支由麻醉医师、镇痛护士、病房医师共同组成的疼痛管理小组。对小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考核,合格后针对性安排干预工作;(2)规范麻醉、镇痛方案:麻醉医师与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会诊,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麻醉、镇痛方案;(3)术前自控镇痛宣教:教会患者以VAS评分正确评估疼痛,当感觉到疼痛、且VAS <3分时,通过按压镇痛泵镇痛,VAS >3分时,呼叫疼痛管理小组人员,小组成员通过调整镇痛泵、改变镇痛药物方案优化镇痛;另外小组人员要叮嘱患者在翻身、活动、咳嗽前先按压镇痛泵以减轻疼痛;(4)实施自控镇痛:手术当日实施自控镇痛,且采用多种模式镇痛,密切监测,每4h查房一次,根据镇痛评分,对镇痛不足等异常状况予以针对性处理、指导,调整镇痛泵,规范管理。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2组患者术后镇痛质量。以VAS评分[4]对患者术后6h、12h、24h、48h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对比,VAS评分为0~10分,0为无痛,10为剧痛,逐渐增加。统计2组患者术后24h、48h镇痛药用量、术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 21.0软件为工具,对统计学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i±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不同时间VAS评分对比术后6h,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微小,(P>0.05);术后12h、24h、48h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VAS评分对比(分,x+s)
组别 | 术后6h | 术后12h | 术后24h | 术后48h |
对照组(n=49) | 4.29±0.81 | 5. 69±0.10 | 6. 54±0.57 | 3. 59±0.47 |
试验组(n=49) | 4. 33±0.79 | 4.13±0.85 | 4.36±0.91 | 2. 61±0.52 |
t | 0.247 | 12.759 | 14.211 | 9.787 |
P | 0.805 | 0.001 | 0.001 | 0.001 |
2.2 2组患者术后24h、48h镇痛药用量对比试验组术后第1个24h镇痛药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第2个24h及术后48h应用芬太尼总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24h、48h镇痛药用量对比(g,x+s)
组别
| 术后第1个
24h | 术后第2个
24h |
合计
|
对照组(n=49) | 73.15±6.37 | 85. 29 +14.14 | 146. 79 +14. 47 |
试验组(n=49) | 84.26±6.58 | 61. 32 +15. 27 | 123. 05 +14. 73 |
£ | 8. 492 | 8. 062, | 8. 048 |
P | 0. 001 | 0. 001 | 0. 001 |
2.3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试验组镇痛不全、恶心呕吐、瘙痒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组别 | 镇痛不全 | 镇痛过度 | 恶心呕吐 | 瘙痒 |
对照组(n=49) | 8(16.33) | 3(6.12) | 11( 22. 45) | 7f 14. 29) |
试验组(n=49) | 2(4.08) | 2(4.08) | 5 (10. 20) | 1(2.04) |
疋 | 4. 009 | 0. 211 | 4. 689 | 4. 90 |
P | 0. 045 | 0. 646 | 0. 037 | 0.027 |
3讨论
3.1基于疼痛管理的自控镇痛可提升患者的镇痛质量术后疼痛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强烈疼痛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导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如胃肠道功能、膀胱功能发生延期恢复,血液循环系统发生紊乱,手术切口发生延迟愈合。自控镇痛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手术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手术效果也因此优化。但是在配置自控镇痛泵时,麻醉师往往以自身临床经验为指导,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性考虑的不够全面,而自控镇痛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术后疼痛、自控镇痛认识水平较低,因此自控镇痛效果大打折扣,镇痛质量并不理想。针对自控镇痛效果不佳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疼痛管理小组来优化自控镇痛患者的镇痛质量。本次研究笔者通过设置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予以常规自控镇痛管理、疼痛管理小组干预,展开对比研究分析,探究疼痛管理小组在术后混杂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提示,以疼痛管理小组干预术后自控镇痛,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镇痛质量。
3.2基于疼痛管理的自控镇痛可使患者的镇痛优质化术后自控镇痛质量影响因素包括医护人员、患者2方面。医护人员疼痛管理质量、患者的自控镇痛认知都会对镇痛质量造成影响[7]。设置疼痛管理小组,优化自控镇痛管理团队,实现专业化镇痛管理,是优化镇痛质量的关键。以往麻醉师多以经验为指导,而护理人员也严格遵循镇痛管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管理,无论是麻醉师,还是护理人员,都未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差异[8]。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试验组予以镇痛管理小组镇痛干预,在镇痛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制定针对性镇痛方案,并在镇痛管理过程中每4h查房一次,及时调整镇痛方案、镇痛药物。另外,在镇痛自控管理前,予以患者针对性健康宣教,让患者掌握疼痛评估方式,掌握自控镇痛管理相关知识,在剧烈疼痛前,按压镇痛泵,而疼痛评估超过3时呼叫护理人员,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镇痛药物消耗,因此有效降低术后48h镇痛药的使用量,提升疼痛控制质量。实现了疼痛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患者疼痛自控的优质化,其自控镇痛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4小结
予以自控镇痛手术患者疼痛管理小组干预,可优化镇痛质量,效果确定,推广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功艳.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护理管理方案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18):65 -66.
[2]江艳,乐娅.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2):53 - 54.
[3]王志云,宋燕波.病人自控镇痛在英国成人病人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及启示[J].全科护理,2016,14 (7):667 -670.
[4]韩文军,邓小明,赵继军.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管理策略[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36 (1):73 - 77.
[5]岳辉.疼痛管理在肩周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l.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2017( 6):118 - 119.
[6]康培培,丛顾俊,陈海涛,等,无线镇痛泵系统在术后患者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J].江苏医药,2016,42(5):565 -566.
[7]刘冬华,陈雪莉,于爱兰,等.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全程干预对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36(10):900 - 903.
[8]李容杭,闫力,吕静.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4):825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