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管理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2019.09.16 17:09
288 0 0

  风险护理管理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王丽霞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肿瘤科、ICU和肾病科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的100例患者(置管时间>14d)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 2018年2月置管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导管专科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对比2组患者CRBSI发生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RBSJ发生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导管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护理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显著降低高危科室深静脉CRBSI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8)23 - 0138 - 03

  深静脉置管是临床恶性肿瘤化疗、血液透析、重症患者输液以及营养供应的重要渠道,一般留置时间较长,对提高药物利用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强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良好的导管护理管理对延长置管使用时间,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atheter -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提高患者带管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林月双等[3]研究指出,深静脉置管术后CRBSI的发生与体外段导管、管周皮肤细菌污染及置管部位的细菌菌落密度有关,规范置管操作、加强导管维护至关重要。邹毓媚等[4]研究表明了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中CRBSI的发生效果显著。涂晶等[5]进一步证实,规范化护理流程能有效减少深静脉CRBS1的发生,避免非正常拔管,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CRBSI的风险护理管理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于本院肿瘤科、ICU和肾病科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的100例患者(置管时间>14d)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置管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首次置管,无置管手术并发症;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能根据分组要求完成护理操作;临床资料完善,取得知情同意权。排除标准:置管不成功,患者耐受性较差,或出现置管过敏反应,中途自愿拔除导管;原发疾病或继发疾病需要拔除导管,或导致置管并发症;护理依从性较差,临床数据无法进行有效分析等。对照组患者来自肿瘤科30例、ICU40例、肾病科3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40~78岁,平均( 55.6±14.7)岁,置管方式:颈内置管65例、股静脉置管35例,置管时间15d~ 60d,平均(38.5 +15.6)d;观察组肿瘤科35例、ICU30例,肾病科35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42—77岁,平均(55.8±14.9)岁,置管方式:颈内置管60例、股静脉置管40例,置管时间18d~ 55d,平均(36.7±14.3)d。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JD>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导管专科护理,包括导管护理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做到自我护理;导管治疗前后进行严格消毒和适时封管;定期评估置管质量,对早期局部皮肤红肿或感染迹象应做拔管评估和细菌培养;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避免频繁使用置管或增加导管并发症。

  1.2.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首先成立风险控制小组,成员为各科室护士长和2名主管护师,负责各项置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落实,定期考核导管护理技能,发现护理遗漏或不足,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并检验成效。其次,制定导管风险护理管理,根据各科室疾病特点、导管护理特色和患者的不同要求,形成条理化、规范化、易操作的护理流程。如肿瘤科针对各项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严格做好化疗前后预防深静脉炎的护理,控制输液速度,密切监测患者不适反应,预防导管意外拔出、脱落、折断;lCU需要长时间进行导管输液和营养供应,做好换药间歇期的置管保护,勤更换敷贴,勤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和导管堵塞,封管时有无气体残留;肾病科透析患者导管需严格消毒,护士严格手消毒,透析前后导管抗凝等。第三,建立风控质量评估,采用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评估量表对各科室导管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对不及格者进行批评并再次培训直至合格;对年度可疑和确诊CRBSI病例进行仁.报,分析发生原因,纠正有关的护理操作不当。此外,需完善患者和家属的导-管护理能力,一般患者需较长时问带管在家,如何正确进行导管护理而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延长导管寿命,提高患者带管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可发放通俗易懂的健康手册,院内进行强化科普,做到患者心中有数,事事注意到导管的保护。

  1.3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CRBSJ发生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3.1 2组患者CRBSJ发生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CRBSI诊断参照《美国感染病学会2009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处理临床指南》[6]中标准进行,即出现菌血症,深静脉血培养阳性,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分离出同一种致病菌,深静脉和外周血的细菌浓度比例≥5:1,深静脉比外周血培养阳性早2h.,细菌培养采用统一的电热恒温培养箱及霉菌培养箱,培养基采用哥伦比亚羊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和中国兰琼脂平板培养基;严格按照《Bacl/ALER3D系统培养基上机培养操作程序》进行,培养5.7d出结果。

  1.3.2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统计2组患者的导管堵塞例数及非计划性拔管的例数,并计算发生率。

  1.3.3护理满意度测量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量表,包括服务形象与意识(5个条目)、工作能力(5个条目)、病区管理(3个条目)、健康教育(5个条目)、关爱与沟通(2个条目)共5部分2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置1~5分,80~ 100分为十分满意,60—80分一般,小于60分为不满意。经小样本检验效度和信度系数均大于0. 8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爿2检验;P<o.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CRBSI发生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 观察组CRBSI发生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l 2组患者CRBS1发生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CRBSI

    细菌培养阳性

对照组

100

    15(15.0)

    10f  10.0)

观察组

100

    6(6.0)

    3(3.0)

    疋


    4.  310

    4.031

    P

    0.  038

    0.  045

  2.2 2组患者导管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导管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导管堵管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导管堵管

    非计划性拔管

对照组

100

    11(11.  0)

    14(  14.0)

观察组

100

    3(3.0)

    4(4.0)

    疋


    4.  916

    6.105

    P

    0.027

    0.  013

  2.3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平均总评分

  十分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对照组

100

 81.5±10.3

 77(77.0)

 17(17.0)

6(6.0)

观察组

100

87.8±13.4

 88(88.0)

10(  10.0)

2(2.0)

t/X2


    5.  326

    4.190



    P

    0.  009

    0.  041

  3讨论

  3.1导管维护可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赵霞等[7]研究共纳人2736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PICC)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结果发现CRBSI发生率为7.53%,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无差异,但是2组患者年龄、置管季节、穿刺次数、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白细胞计数、伴糖尿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导管移动、化疗次数、白细胞计数、伴糖尿病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提出加强导管维护标准化、增强患者免疫机能、防治基础疾病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肿瘤患者PICC发生CRBSI。

  3.2风险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风险控制理论是基于疾病特点、科室特色、护理技能以及患者病情等多因素,通过概率分析寻找导致问题发生的重要环节,并提出控制方法,进而检验成效,将其引入置管护理预防CRBSI的发生,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性。建立风控小组可从较高角度预防和控制CRBSI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良好的导管护理制度不仅可以严格要求护理操作,还可以增强防范意识,从每个细常出发,及时检验有无护理遗漏或不当[9]。规范导管护理流程,使基于各科室导管应用方法的不同形成有区别的护理操作,更具有针对性[10],其重点是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11],科室质控员定期检查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在触摸导管前后、插入、重置导管及更换敷料前后,均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准确完成置管操作,减少置管前后并发症,及时发现置管晚期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导管堵塞、移位等[12];合理选择及更换敷料,密切监测局部感染情况[13];指导患者渐少置管侧肢体活动,导管使用前局部皮肤消毒,更换无菌敷料,导管下方铺无菌治疗巾,拧开动静脉管帽,注射器吸出封管肝素及血凝块,确认管腔通畅[14]。

  4小结

  综上所述,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显著降低高危科室深静脉CRBSI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祥文,贾中尉,滕廷波,等,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21):4741 - 4743.

  [2]黄文红,于杭英.导管固定装置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3):303 -304.

  [3]林月双,杨连招,黄春叶,等.深静脉置管不同部位细菌污染与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 22):2078 - 2080.

  [4]邹毓媚,吴益芬,李俊儿.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65 -667.

  [5]涂晶,陈秋华,卢苇,等.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97- 99.

  [6]邹鹤娟,李光辉,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和处理临床指南:美国感染病学会2009年更新[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2):81 -84.

  [7]赵霞,段富交,张小琴,等.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8):809 -811.

  [8]张会平,史广鸿,田真,等.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8(15):618 - 620.

  [9]李惠萍,周美玲.抗感染导管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072 -1075.

  [10]赵亚梨,护理风险管理在化疗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6,3(15):65 -67.

  [11]宋意,刘雪琴,毛惠娜.深圳市属综合医院成人ICU护士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知识和行为的调查[J].护理学报,2015,18( 22):26 - 31.

  [12]邢红,袁文华,毛晶珏,等,护理套件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19(31):52 -54.

  [13]娄玉英,徐赞洁,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6(15):420 -421.

  [14]王维颖.非正压接头联合改良封管法在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风险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33(29):4119 - 4121.

  [15]谌绍林,姚琚,刘丽娟,等.ICU护士对《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20ll)》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4,2(14):91 -92.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