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9.09.11 11:20
370 0 0

  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黄昌惠 王树红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内科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22例设为研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的199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护士工龄<10年、护理评估较差、巡视频率<12k/d、护士宣教不足等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OR值均>1,950/0 CI:1.062~22.840,P<0.05)。结论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提高护士评估能力,增加巡视频率,强化健康宣教的效果,能有效减少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 2018) 22 - 0179 - 03

  护理不良事件是衡量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敏感指标之一。随着2016年卫生部《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持续落实与深化,如何确保患者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护理管理的焦点。目前,循证护理法、根本原因分析法、鱼骨图分析法、品质管理法、精益管理理论、SHEL模式、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等已广泛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1],还有研究者应用国际认证联合委员会评审标准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2]。本文就老年内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入住老年内科的20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22例设为研究组,入组标准为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68 +7.56)岁。将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1992例设为对照组,入组标准为除研究组外的所有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029例,女985例,年龄(65 +5.3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老年内科编制床位40张,护士16人。其中工龄10年以下的护士10人,10年以上6人;专科14人,本科2人。

  1.2方法根据全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运用根因分析、柏拉图以及二八定律筛选出全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具有共性的影响因素9项作为本研究收集资料的依据(见表1)。根据老年内科排班表和人力资源配备收集护士工龄、学历情况;查阅健康教育执行书评估健康教育情况,宣教后患者签字确认者视为宣教较好,未签字或部分签字视为宣教不足;查阅每位患者护理评估量表评估护理质量,评估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者视为较差;通过每月护士操作考核结合日常督查了解护士操作是否规范,90分以下者视为操作不规范;每月按照查对制度质量标准对护士进行考核并结合日常督查,90分以下视为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级别作为巡视频率依据(以患者的高护理级别计算),一级护理、二级护理患者巡视频率≥12次/d,三级护理患者巡视频率<12次/d;护士休假及患者季节性增多等因素,造成护士实际分管病人数超过10人视为人力不足;病房加床和日常监管发现地面、卫生间湿滑视为环境不安全。护士管床相对固定是收集病例数的依据,每月汇总。对比两组患者在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造成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汁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经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是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作为因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

  2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老年内科2015年12月~2016年11月住院的2014例患者中,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为1992例,占98.9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为22例,占1.09%,其中跌倒5例、输液渗漏(面积大于5 cm)6例、静脉炎3例、压疮2例、烫伤l例、非计划拔管l例、用药错误2例、针刺伤2例。

  2.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宣教不足、护士操作不规范、护理评估较差、巡视频率小、护士工龄小、病房环境不安全以及查对制度差均会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见表l。多因素I。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工龄<10年、护理评估较差、巡视频率<12次、护士宣教不足、病房环境不安全、护士操作不规范是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影响因素比较例

影响


护士宣教

  护理操作

  护理评估

    巡视频率

  护士工龄

  护士人力

  病房环境

  护士学历

  查对制度

因素

 

 

例数

 

 

 

全面不足

 

 

规范不规范

 

 

较好较差

 

    ≥     <

 

12  }j(/d 12i/d

  <     ≥

 

10年10年

 

充足不足

 

 

安全不安全

 

 

专科本科

 

 

  好   差

 

研究组

  22

    7     15

    12     10

    8     14

    15     7

  20   2

  16     6

  17     5

  20   2

  20   2

对照组

1992

1202  790

  1490  502

  1446  546

    1761  231

 1300  692

 1318   674

 1821   171

 1766   226

 1337  655

X2值

  7.378

    4.767

    14.  226

    8.539

  6.338

  0.419

  5.457

    0.  110

    5.  603

P值

  0.007

    0.  029

  <0.  001

    O.0∞

    0.012

    0.  517

    0.019

  0.740

  0.018

  表2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影响因素

  B

  S.E.

  Wald

  P

  OR一

  95%.  CI

护士工龄(<  10

年)

1.672

 

 0.743

 

 5.063

 

 0.024

 

5.323

 

  1.  241~22. 840

 

护理评估(较差)

1.534

 0.446

 11.821

 0.001

 4.635

 1.  933~11. 109

巡视频率(<  12

础d)

 

1.  2f9

 

0.463

 

7.511

 

 0.006

 

 3.558

 

 1.  435-8. 817

护士宣教(不足)

1.  182

0.460

 6.600

 0.010

 3.x0

1.  323-,8. 082

病房环境(不安

全)

1.142

 

 0.515

 

 4.915

 

 0.027

 

3.132

 

 1.   141-.8. 594

 

护士操作(不规

范)

0.906

 

 0.431

 

 4.409

 

 0.086

 

 2.473

 

 1.  062—5. 760

 

查对制度(较差)

1.589

 0.743

 4.572

 0.082

0.科

Q  048-0. 876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工龄<10年、护理评估较差、巡视频率<12次/d、护士宣教不足、病房环境不安全、护理操作不规范是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OR值均>1,95% C;: 1.062~22.840.P<0.05)。查对制度虽是用药错误的主要危险因素,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查对制度(OR= 0.204,95% CI:0.048—0.876,P<0.05)是保护因素,可能与用药错误在本研究中所占比例偏低相关。但2例用药错误均为查对制度执行不力所致,故仍需加强管理。

  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防范措施:①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提高护士评估能力,避免护士工龄短、经验不足这一短板。杨莘等[9]研究认为,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对患者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因此,护士需及时对患者当前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动态评估,将风险预警关口前移,可减少跌倒、压疮、烫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本院除采用分层培训外,对低年资护士这个重点管理群体,采用能力强的护士一对一结对子的带教方式,指导和帮助她们提高工作能力。②加强制度、规范(分级护理、查对制度、操作规范)的执行力。加强巡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尤其注重薄弱时段的主动巡视,减少输液渗漏、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降低静脉炎、针刺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③强化安全知识宣教。基层医疗机构老年患者的文化背景参差不齐,健康管理意识不足,宣教效果相对较差。护士应采取多种形式的个体化宣教方式,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患者安全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提高他们自我防范意识。④构建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的有效模式能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认知正确率。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是样本量较小,使个别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老年内科全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2例,发生率1.09%,占全院的21%,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风险科室。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内科患者人数逐年增多,而且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差,患多种疾病,药物使用复杂,反应迟钝、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增加了护患沟通的难度,增加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增加护士人力、减少护士分管患者数量及科学、规范的病房管理是减少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保障[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杨莘等、许芸等[12]研究不一致,原因是本院护士配置为1:0.5,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对于二胎政策的开放以及患者季节性增多,使护理人员时限性相对不足的问题,本院采取强化后勤保障的方法,减少护士外出,同时实施弹性排班,注重新老搭配,确保临床一线护士人力。护士学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士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珊等[13]报道一致。近年来,护理队伍人数迅速扩大,低年资护士比例增加,低年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及防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13]。

  4小结

  本研究发现护士工龄<10年、护理评估较差、巡视频率<12次、宣教不足等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故以上几个方面是护理安全防范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珊,候柜英,杨会茹,等.循证护理在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38(2):300-302.

  [2]丁勇,叶大炜,袁方.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医疗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5,19(5):41- 43.

  [3]吴建瑜,改良式鱼骨图在护理不良事件个案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 S2):221- 222.

  [4]曹丽芳,高璐,徐秋霞,等,品质管理对护理不良事件控制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 11):153- 154.

  [5]杨玉红,李惠聪.运用精益管理理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J].医院院长论坛,2013,(6):44 - 46.

  [6]史东姝.SHEL模式在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0):3425-3427.

  [7]姚琳,王薇,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 (4):260- 262.

  [8]伍玉玲,谭晓青,孙雁,等.应用国际医疗认证联合委员会评审标准分析90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J].护理学报,2012,19 (6A):31- 35.

  [9]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10]黄天雯,肖萍,李小银,等,构建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的有效模式[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20(3):1-3.

  [11]李华英,张利平,邓敏.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策略改进与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2(2):185-186.

  [12]许芸,谢小华,阳世伟,等.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58-60.

  [13]黄莉莉,刘丽华,严小蓉.低年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调查及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2(9):27- 29.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