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活动中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成效探究

2019.09.10 11:15
432 0 0

  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活动中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成效探究

  汪 莉

  摘要 目的 讨论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活动中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成效。方法2016年1—12月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的传统常规质量控制手段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监管,作为对照组;2017年1~11月设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于实践中加以运用,借助根本原因分析方法与失效模式分析方法对相应质量展开持续改进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施行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总体负面事件产生率大幅下降(P <0.001);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15项指标中,观察组有10项指标的负面事件产生率都低于对照组,可见干预获取了较好的效果(JP<0.05)。结论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质量加以控制管理,能够使手术室差错发生率下降,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关键词:手术室;评价指标;护理质量;根本原因分析法;失效模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8)22 - 0126 - 03

  在医院中,手术室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科室,其护理工作质量对手术患者的安危起着直接性作用,因此对该项工作展开测定及评价,并达成持续的质量改进是手术室管理活动的关键。以往所运用的管理方法更加倾向于项目管理,整体性不足,没有系统、科学及完整的综合评价指标,使得相应的管理活动难以收获预期成效㈠。本院自2017年创设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应用于实践中以来,在质量的持续改进优化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本院是一家综合性二甲医院,住院部的病床数量达到了1500.余张,洁净手术室于2003年6月开始使用,手术间有14间。2016年1月~ 2017年11月手术量为27300例。护士38人,辅助人员12人,每年的进修护士、实习护生分别平均为4位和5位。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12月的14450例手术中随机抽取的500例,在管理科室护理活动之时,选择使用以往传统的手段,将出现的不足、错误及问题等实时记录于《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当中。每个月依照统一管理模式以登记本的记录作为凭证来对出现的问题展开分类统计,而后设立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 .2.2观察组观察组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11月的12776例手术中随机抽取的500例,设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对其加以应用,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展开持续改进管理时,选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Root Cause Analysis,RCA)及失效模式分析法( Failure Modes Analysis,FMA)对其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创设手术室三级质量控制体系2017年1月于手术室当中创设包括一、二、三级质量控制者(依次对应30名责任护士、5名专科组长以及1名护士长)的体系。一级主要是切实达到质量管理标准以及施行相应工作范畴的质量控制;二级主要是监察及控制本组的工作质量;三级主要是施行全面的质量监督,对影响质量及安全的高危因素展开剖析,从而达成质量控制。

  1.2.2.2设立及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①《关于印发江苏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当中针对整个省份范围内的相应质量的评价指标共有61个项目,涵盖了两方面的护理质量,即基础性与重点专科性,二者分别有14项和47项指标,其中有7项与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关联性。本科对照文件中提出的标准,依据本院护理部规定和专科工作的独有特殊性,设立出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共有15个条目,见表1。②实时精准记载。依据护理部的规定,需同时设置《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与《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表》,每个等级质控员在上述登记本中记载好平日工作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将具体的事件及其出现的时间、问题、解决方式、发现者及负责者详细记录,护士长每个月依照该本子上的记载,对上述统计表中的数值信息逐一进行填写[2]。另外,在护士长的安排之下,护理质量分析探讨会每个月举办1次,记录员将会议的内容如实记载于登记本上,手术室全体护理工作者都需获知并签上自己的姓名。

  1.2.2.3 在剖析负面事件之时选用失效模式以及根本原因2类分析方法,设立优化策略并加以落实 质控小组借助失效模式分析法对对照组的负面事件展开回顾性剖析,参考相应的15项指标找出本组此类事件出现的具体指标(见表1),对风险产生率进行了由高至低的顺序排列,发现手术压疮、异物遗留以及器械数量不一致依次排在前3名,并将其纳入观察组急需处理的重点监督测试指标的范围当中,同时将其视作监控的关键内容。再借助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剖析排名前三的指标,探究其源头,同时设立相应的改进优化策略。具体原因如下:①手术压疮方面:缺少监督指导及考察审核,培训力度欠佳,防压疮器材准备充分度欠佳。预防策略:在本科室内进行倡导,强化预防思想;护士长加大监督检查的频次;提升考核难度及高度;及时开展对出现的个案的剖析活动;提升特殊体位培训的力度;切实施行培训规划;采买足量的压疮防护器材。②异物遗留方面:器械数量盘点及包装出错或者遗漏、职责不明确、惩处强度欠佳;器械品质与应用标准不一致;医生操作不规范。防范策略:设立清晰、细化的考核制度,将职责加以明确,在绩效考核当中将其纳入,同时增加惩处的强度;要求厂商对器械的设计及品质加以优化;监督医生在应用器械之时严格遵从相应标准。③器械数目不一致方面:洗手护士未尽责;器械清洗工作者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盘点;手术之后的污染衣物无房号标识。防范策略:在绩效考核当中将其纳入,同时增加惩处的强度;器械抵至器械处理室之后的10 min之内必须完成数量的清点;每一台手术应用之后的污衣上必须具有房号标识,从而方便后期的清点。

  1.3 观察指标 由责任护士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包括压疮、异物遗留、错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器械数目不一致、手术护理记录单未完善、错收手术费用、高危药物外渗、患者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高价设备受损、漏查抢救药物、病理标本漏送、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延误手术、错误用药、输血反应等。其中“错误手术/患者”当中的错误涵盖了实际出现与潜在出现2种,譬如接台手术患者送至手术室的时间有差池、手术单及通知单对部位的填写不正确等。“异物遗留”涵盖了手术之后或者术中发现手术物品数量减少,然而通过各类方法能找到的以及未能找到的。“术后手术器械数目不一致”涵盖了在对切口闭合之后审核查对数量无误,器械在手术室或者供应室清洗之前发现数量前后不一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压疮、异物遗留、错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器械数目不一致、手术护理记录单未完善、错收手术费用、高危药物外渗、患者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高价设备受损、漏查抢救药物、病理标本漏送、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延误手术、错误用药、输血反应等方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 手术室传统质量控制管理显现出的问题通常而言,此类管理活动检查及分析都依据管理模块而具体展开,譬如护理管理组、书写组等,各个小组都有单独项目的质量标准及要求的文字说明,进而使用分值对检查结果加以判断,然而对于问题一般都难以展开对比,可比性较低,无法将某一质量问题的持续改进状况完全展现出来。另外,检查结果无法将关键内容凸显出来,基础数据不足,无法借助科学方式完成分析及改进。所以,高系统化、高科学性以及高完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是传统手术室质量管理所不具有的。2016年1之前,仅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于《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当中,每个月依照传统管理模块,凭借记录状况来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统计及剖析,设立出可行的改进策略,而没有开展系统分析以及对护理质量加以不间断优化。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观察组 对照组

  不良事件(n=500) (n=500) 2值 P值(n=500) (n=500) X

压疮

2(0.40)

 14(2.  80)

9.  146

0.  002

异物遗留

0(0.00)

 12  (2.40)

12.  146

0.  000

错误手术/患者

0(0.00)

  12(2.40)

12.  146

0.  000

术后手术器械数目不一

2(0.40)

 

13  (2. 60)

 

8.189

 

0.  004

 

手术护理记录单末完善

2(0.40)

15(3.00)

10.  113

0.  001

错收手术费用

  1(0.20

  10(2.00)

  7.  445

0.  006

高危药物外渗

0(0.00)

 12(2.40)

12.146<

0.  001

患者意外受伤

1(0.  20)

12(2.40)

 9.430

0.  002

护士锐器损伤

4(0.80)

16(3.20)

7.  347

0.  007

高价设备受损

1(0.20)

14  (2. 80)

11.  438

0.  001

漏查抢救药物

2(0.40)

15(3.00)

10.  113

0.001

病理标本漏送

1(0.20)

13(2.60)

10.432

0.  001

手术器械准备不齐

3  (0. 60)

15(3.QO)

8.   147

0.  004

延误手术

2(0.40)

 12(2.40)

7.  224

0.  007

错误用药

1(0.20)

 15  (3. 00)

12.449<

0.  001

输血反应

0(0.00)

11(2.20)

11.  122

0.  001

  3.2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价值2011年版的《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当中评分的设立主要依照PDCA循环激励,针对医疗质量及安全性不间断改进的价值进行了再三说明。在医院之中,手术室是手术治疗活动开展的关键区域,手术的安全度与该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联系密切,而且关系到的面比较广、专科性较强,必须不间断地对重点环节加以监督及控制,达到持续改进,使手术患者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3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立及施行意义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都包括在15项指标当中,借助其用以辨识某一护理质量控制的安全基线项目,可以不问断地、科学地将质量的变化经过及终收获加以展现,并对其不间断监测,为其持续改进提供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凭证[5]。同时,能够使管理方向清晰明确,从而使其可落实性增强,有助于科室高品质护理的良好实施。

  3.4运用失效模式与根本原因2种分析方法能够达成手术室的持续质量改进失效模式分析是一种分析方法,其以团队为基础,具有前瞻性及系统性,主要针对导致问题的原因及途径展开剖析,同时对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性建议,并且设立规划策略,是一个对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此方法可被视作具有实效性的风险判定和改进优化的手段[6]。根本原因分析法是一种对负面事件进行回顾性剖析的手段,借助此方式展开剖析,能够将护理负面时间的再度出现几率降至低[7]。本研究结果表明,借助失效模式分析法可以客观、明确地找出高风险指标,再运用根本原因分析对此类指标产生的根源性原因展开剖析,设立改进策略并切实施行,从而降低负面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整体状况能够通过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借助对根本原因分析法以及失效模式分析法的合理运用,对质量方面出现的问题加以监督检测及改进优化,使手术室护理活动的持续质量改进得以实现,负面事件的产生率大大减小,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大幅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索改霞,董连荣,张宏英,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 s2):216- 217.

  [2]余英,李梅.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3,20(10):26-27,30.

  [3]钱慧玲,李丽,马育璇,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J].护孕研究,2017,31(4):430-433.

  [4]林燕,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 (10):65- 66.

  [5]陈飞燕,金红兰,虞晓玲.基于权重分析的某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2):56-58.

  [6]白晓霞,曹劫,邓敏,等.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的初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12):885- 889.

  [7]郭伟航,谭晓燕,谭玉玲,等,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5):42 - 44.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