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管理制度对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2019.09.05 17:07
287 0 0

  层级管理制度对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王霞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杭州 310015)

  摘要:目的:探究层级管理制度对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儿科输液室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职称、学历等信息综合评估分为Nl~N4级共4个等级,不同级别护士负责不同的工作。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前后小儿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后,小儿输液室的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o.05),患儿家属满意度达到98. p="" 05)。结论:实施层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小儿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输液室;护理管理;层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静脉输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是静脉穿刺,故具有一定风险性。小儿输液室收治对象特殊,患儿具有病种复杂、流动性强、表达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的特点,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上的难度也相对较大[1]。层级管理制度是通过对员工学历、职称、工作能力等一系列信息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对员工进行分级管理的一种管理办法,其目的在于充分体现员_丁-T作价值,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程度提高工作质量[2]。本文就层级管理制度对小儿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儿科输液室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医院小儿输液室共有床位57张,护士28名,均为女性;年龄23~47岁;大专11人,本科17人;护士6人,护师15人,主管护师7人。研究期间未出现人员变动。

  1.2 方法

  1.2.1 层级管理制度的建立

  以护士长为首成立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由,l~5名资深护士担任组员,要求小组成员至少具备5年以上小儿输液室工作经验,且具有一定的协调和管理能力。管理小组组建完成后,由护士长带领进行培训学习,要求组员熟练掌握层级管理制度的意义及相关内容。培训结束后,管理小组整合科室现有的护理资源,将学历、职称、工年限等一系列信息考虑在内,准确评估护士的工作能力,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层级划分,分为N1~N4共4级,其中Nl级为助理护士,主要包括低年资护士及实习护士,该层级护士的独立工作能力有限,尚处于业务学习或培训阶段;N2级为责任护士,主要由护士及护师组成,该层级护士具有一定的独立T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日常护理要求;N3级为责任组长,该层级护士专业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指导低层级护士完成护理工作及学习,能够针对突发事件进行正确处理;N4级为护士长,主要负责护理管理的相关工作。

  1.2.2规划不同层级岗位职责

  在完成层级制度构建后,根据层级制度对岗位职责进行重新划分,明确各级护士的T作内容和工作范围,避免安排超出该层级护士工作能力的护理内容,也避免护理资源的浪费。Nl级护士主要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护理协助,在责任护士的带领下完成治疗和护理处理,负责协助责任护士进行患儿及家属的宣教、安抚工作。N2级护士是治疗、护理操作的主要执行者,不但要带领助理护士做好患儿的评估和治疗工作,更要对特殊患儿进行有效干预,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减轻患儿哭闹,确保输液治疗质量及护理安全,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助理护士进行学习,帮助助理护士迅速完成经验积累。N3级护士则主要负责疑难问题的处理,定期带领责任护士、助理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采用情景模拟等形式指导护理工作,不定期进行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调查,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典型问题要及时上报,做好监督和反馈工作,体现一定的管理职能。N4级则作为科室内的高管理层,要做好整个护理工作的调控,组织管理能力优秀的护士成立专项小组,针对疑难护理问题进行讨论,从管理角度人手来进行预防干预。

  1.3观察指标

  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前后小儿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分为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安全4项,各项均以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说明管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o. p=""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后,小儿输液室的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和护理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分.X±s)

  时间   实施前   实施后

  基础护理 护理技术 服务态度 护理安全

  90. 46±2.35 88. 57±3.71 89. 49±3.52 85. 43±3.56

  97. 41±1.17 96. 94±2.02 97. 01±1.04 96. 98±0.98

  2.2 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后,小儿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达到98.9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3. 02%,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 提高了小儿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

  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在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后各项护理管理质量均显著提升。在层级管理模式下,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十分明确,在护理组长的安排下,各级护士都能对应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大程度地利用护理资源,同时避免护理意外的发生,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在层级管理模式下,低年资护士能够协助高年资护士完成护理操作,加速工作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能够帮助高年资护士分担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既不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又提高了工作质量口1。此外,层级管理模式为护士提供了展现自身工作能力的条件,护士的工作能力得到肯定,提升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信心,终实现了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

  3.2 改善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就静脉输液而言,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控制是改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的条件。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在实施层级管理制度后,小儿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达到98. 94%,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3. 02%。说明实施层级管理后,不同的护理问题能够由不同级别的护士进行处理,确保了问题的处理效果,避免了多次穿刺失败造成患儿哭闹、家属不满的情况。在层级管理模式下,患儿的护理工作由整个护理团队负责,一方面提升了护理质量,一方面体现了对患儿的重视;面对疑难问题会迅速转入上级护士进行处理,逐级递进的模式不但节约了资源,更避免了工作误差。此外,在层级管理模式下,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儿、家属接触,通过沟通交流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层级协同模式也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关怀,获得了家属的肯定。

  综上所述,实施层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小儿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付丽丽,齐少春,张洪云,等.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以及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6,1(6):46 - 47.

  [2]唐月玲.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28(2):144 - 154.

  [3]宋丽华,张步玉.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0(19):3974 - 3975.

  [4]陈玲利.浅谈开展护理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31(12):101 - 102.

  [5]殷爱顺,李秋容,贺晓萍,等,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服务中的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17(4):577—578.

  [6]马玉秀.实行夜班加强辅助班与护理住院总值班对妇产科夜班护士压力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0):55.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