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管理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9.09.05 16:50
361 0 0

  过程管理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阮潇潇 何燕燕

  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 (浙江台州 3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过程管理法对急诊分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医院急诊分诊实施过程管理前后收治的279例急诊患者资料,比较过程管理实施前后的分诊效率、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等。结果:实施过程管理后,急诊科的分诊时间与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分诊投诉率明显降低,且与实施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过程管理法可明显提高急诊分诊质量和工作效率,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护理管理方法。

  关键词:急诊分诊;过程管理;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急诊科是医院接待、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工作场所,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护理强度与难度大等特点,是临床极为重要的科室[1]。其急救治疗效果好坏取决于分诊工作是否高效、快速,而分诊质量又与护理管理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提高急诊分诊的管理水平成为急诊护理的重要内容[2]。过程管理法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方法,其优势在于可有效提升各个控制环节的质量,因此,该方法是提高医疗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医院结合急诊科和分诊管理的特点,将过程管理法运用在急诊分诊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医院急诊分诊实施过程管理前收治的137例急诊患者为实施前,以2015年3月医院急诊分诊实施过程管理后收治的142例急诊患者为实施后。实施前男81例,女56例;年龄19~71岁;发病至急诊介入时间为0. 8~6.O h;呼吸系统36例,颅脑损伤25例.,神经系统20例,胸腹部创伤17例,循环系统14例,中毒12例,心跳、呼吸骤停7例,儿科6例。实施后男84例,女58例;年龄20~70岁;发病至急诊介入时间1. 0~5.8 d;呼吸系统38例,颅脑损伤23例,神经系统21例,胸腹部创伤20例,循环系统16例,中毒10例,心跳、呼吸骤停6例,儿科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故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前在急诊科进行常规分诊管理方法。

  过程管理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选取分诊护士:挑选业务能力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协调沟通能力强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急诊接诊的第一责任人,并实行首诊护士负责制,确保患者及时便捷地得到快速的救治。

  (2)急诊接诊:依据急诊接诊制度、急诊接诊流程图及急诊接诊考核标准,由分诊护士将患者按照病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4级,并遵照“预检分诊、急重优先”的原则安排患者依次就诊。

  (3)护理体检:根据分诊标准的要求,快速对急诊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

  (4)分诊诊断:依据护理体检信息,由分诊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然后根据诊断结果迅速进行分科、分流,后比较分诊诊断与医生专科诊断结果,统计分诊准确率,并对诊断过程评分。

  (5)专科救治:把患者送至专科诊治,并协助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如吸氧、CPR、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

  (6)分诊记录:依据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分诊考核标准,由分诊护士记录相关信息,并对分诊过程评分。

  (7)问题反馈:待患者分诊救治结束后,将分诊监控情况及时反馈给分诊护士,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帮助其查找原因,以提高急诊分诊能力。

  (8)质量持续改进:分诊护士要对每日分诊工作进行自查和自评,查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护理服务。

  (9)过程检查与监督: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急诊分诊的月度检查,查找分诊工作存在的隐患与问题,监督并指导相关问题的整改。护理督导员负责急诊分诊的日常监控,并对分诊工作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1)根据医院急诊分诊管理软件的运行情况,统计急诊科的分诊效率。观察指标包括分诊时间、患者等候时间、分诊准确率及分诊投诉率。

  (2)使用医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对分诊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分诊候诊时间、候诊区环境、分诊流程、候诊秩序五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3)使用医院自制的《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护士对分诊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医护配合程度、工作效率、疾病筛查率、分诊标准、分诊候诊秩序五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3]。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软件SPSS 20.0统计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x±s)描述,组间差异比较选择f检验;计数资料以%描述,组间差异比较选择x2检验。P<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的分诊效率比较

  实施过程管理后,分诊时间与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分诊准确率明显提高,分诊投诉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l、表2。

  表1 实施前后患者分诊时间比较( min,Y±s)

    时间

    急诊分诊时间

    患者等候时间

    实施前

    4.  98±1.03

    18.  04±4.34

    实施后

    2.  24±0.89

    11.  65±2.85

  表2 实施前后患者分诊效率比较(%)

    时间

    分诊准确率

    分诊投诉率

    实施前

    92.  70

    5.  84

    实施后

    98.  59

    1.  41

  2.2 实施前后患者与护士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过程管理后,急诊科的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患者与护士的满意度比较(例)

    时间


    患



    护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施前

    51

    68

    18

    86.  86

    20

    27

    9

    8-3.  93

  实施后

    72

    63

    7

    95.  07

    33

    26

    4

    93.  65

  3讨论

  急诊分诊是指根据患者的主诉、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依据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地快速诊断,辨别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以便安排救治程序与指导专科就诊的技术,是急诊护理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急诊患者到医院救治的第一个环节[3]。临床实践显示,准确、快速、有效的急诊分诊是保证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而传统分科诊治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弊端: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分诊,或者不能准确地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延误急诊的抢救时间,导致候诊患者病情发展、恶化的风险大大增加,易诱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重复性地预检分诊会使患者就诊环节增多,从而降低分诊工作效率和医疗资源利用率,甚至出现“急诊不急”现象。急诊分诊实施过程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点:可促进医疗资源的大化利用,提高分诊的工作效率;可消除分诊管理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实现急诊分诊的环节管理和动态管理;可明确急诊分诊的工作重点,强化医务人员的过程控制意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过程管理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和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降低分诊投诉率。

  参考文献

  [1]苗歌,丁金花.儿科急诊分诊标准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4,18(43):2332 - 2336.

  [2]马春花,过程管理方法在急诊分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7.

  [3]郑玉琴,杨燕清,陈小芬,等.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 (12):1975 - 1976.

  [4]冯静.流程再造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63 - 165.

  [5]林丽妍,董文琴,叶雯,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 24):117 - 118.

  [6]侯玉娟,唐绍辉.“三区四类”预检分诊表在急诊分诊巾的应用与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272 - 1275.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