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消化道息肉研究进展

2019.09.04 15:44
1118 0 0

  中医药治疗消化道息肉研究进展

  王天锡1,张俊2,崔莉红1

  (1.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300000;2.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300000)

  摘要:消化道息肉主要指胃结肠道息肉。近几年,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检查的普及,消化道息肉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下套圈、灼烧、摘除等,治疗过程有消化道穿孔、医源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风险,且费用昂贵,复发率高,痛苦大。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和预防消化道息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但能减少和消除消化道息肉,还能预防消化道息肉的再生,效果显著。通过回顾近5年相关文献,从消化道息肉的内治法,外治法,经方验方,针灸治疗等方面做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息肉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胃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2349( 2018) 07 - 0086 - 03

  消化道息肉是在反复炎症、化学物质等刺激下突出于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隆起增生性疾病,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两大类,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消化道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消化道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发生率与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关系密切。《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日:“肠覃如何?岐伯日: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3]这是古籍对息肉早的认识和描述。杨璐等[4]认为消化道息肉可归为古籍中提到的“瘤”的范畴。中医认为消化道息肉主要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虚损,是发病的根本原因,贯穿始终;标实为痰、湿、热、瘀、毒相互作用,是发病的始动因素。中医药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简便,痛苦小,费用低,效果好。中医药还能有效预防消化道息肉及术后再生[4]。

  1 胃息肉

  1.1内治法张月涛等[6]认为胃息肉的关键病机在于气郁湿阻,痰瘀互结,采用“疏理法、祛湿法、消散法、理中法”四法治疗胃息肉,效果明显。疏理法多选用柴胡、佛手、炒白芍、香附、枳实、紫苏梗、厚朴;祛湿法多选用猪苓、茯苓、泽泻利湿,黄连、黄芩、栀子燥湿;消散法多选用当归、丹参、郁金、五灵脂、i棱、莪术,可酌加如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有抗癌活性[7]的中药;理中法多选用茯苓、炒白术、陈皮同用。上述四法可临证加减,多法或单法进行针对性治疗。许文学等[8]介绍胃息肉中医辨证论治,气滞痰阻证予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痰热郁结证予清中汤合温胆汤加减,痰瘀互结证予失笑散、丹参饮合泻心汤加减,脾胃虚寒证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湿热蕴结证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效果确切。

  1.2 内镜术后防治 李培武等[9]通过辨证分型治疗胃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脾胃虚弱证选四君子汤加黄芪、五指毛桃,痰湿内阻证选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瘀血停滞证选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脾胃虚寒证选黄芪建中汤加减。袁磊[10]通过研究发现,在对照组接受内镜切除术后2日的胃息肉患者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基础上,辨证论治,气滞痰阻型予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痰热郁结型予清中汤,痰瘀互结型予失笑散合泻心汤,脾胃虚寒型予黄芪建中汤,总有效率高达98.3 010,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辨证防治内镜术后的胃息肉再生疗效确切,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李卫军‘“1通过研究发现健脾祛瘀合剂:香橼12 g,黄芪30 g,连翘10 g,炒山慈菇10 g,炒莪术6g,炒枳壳15 g,砂仁12 g(后下),炙鸡内金14 g,白及15 g白术30 g,40mU2{欠/d,早晚服用防治胃息肉内镜术后复发,远期效果与单纯口服雷贝拉唑胶囊无统计学差异,健脾祛瘀合剂可与西药互补防治胃息肉。闫玲玲等[11]通过药理学研究发现,健脾祛瘀合剂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具有抗菌抑酸作用。

  2结肠息肉

  2.1 内治法陈娜等13辨证分型治疗结肠息肉,脾肾阳虚型予附子理中汤加减,脾气虚弱型予补中益气汤加减,肝郁气滞型予六味木香胶囊口服,湿热积滞型予葛根芩连汤加减,效果满意。韩芳‘“3通过辨证施膳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率达到96. 6%,高于对照组86. 6070,表明辨证施膳对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和术后病情康复起重要作用。王彦刚等报道苦参40 g水煎取汁,加入鸡蛋3个,红糖40 g同煮,鸡蛋连汤一起服用,每日1次,连续7d治疗结肠息肉有一定效果。张凌云‘16 3在总结韩树堂教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结肠息肉进行辨证论治。脾胃虚弱证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肝郁气滞证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减;大肠湿热证予白头翁汤合黄芩汤加味;痰瘀阻滞证予二陈汤合四逆散加味。脾肾阳虚证予四神丸合金匮肾气丸加味。

  2.2外治法刘天基[17]采用自拟方(黄连、黄柏、白头翁、三棱、莪术)加减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结肠息肉,效果显著。张茂桃[18]用肠炎清lOOmL保留灌肠治疗结肠息肉摘除术后患者发现观察组内镜下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陈娜等[13]选用乌梅12 g,五倍子6g,五味子6g,牡蛎30 g,夏枯草25 g,浮海石10 g,紫草12 g,贯众12 g,甘草10 g浓煎取汁5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治疗结肠息肉,效果明显。

  2.3 内外兼治范陆祥通过辨证论治,予以半枝莲,山豆根,黄柏,红藤,薏米,白花蛇舌草,黄芪,丹参,乌梅,白芨,三七粉(冲服)等水煎服,随症加减黄连,地榆,白芍等药味,配合中药组方乌梅,五倍子,夏枯草,贯众,赏柏,半枝莲,明矾,生牡蛎,白芨,槐实,三七粉(冲服)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60例结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显效率100%,复查肠镜息肉缩小明显,无癌变。

  2.4 Hp相关息肉防治祖浩妍等研究发现结肠息肉的发生与中医证型脾肾阳虚证与阴阳两虚证密切相关,同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呈明显相关性,根除Hp并配合中药温阳健脾,调补阴阳可能是未来有效防治结肠息肉的方法之一。

  2.5体质倾向刘杨等通过研究发现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多阳虚体质,闫思蒙等通过研究大样本结肠息肉患者体质发现阳虚质患者所占比例高,其次为气虚质。罗芬也有相关报道。故中医药在防治结肠息肉时应注重温补脾肾阳气。

  3胃肠同治

  陈万群等人认为防治胃肠息肉要注重从整体思维,胃肠同治,着重在脾。息肉切除初期应以调运脾胃为主、兼疏肝理气,予四君子汤山药易党参,去甘草,加柴胡、白芍。后期以预防息肉再生及恶变为主,予抗增生方加陈皮。加入丹参,莲蓬、蜂房等可增加活血祛瘀作用。薏苡仁、山药等可作为预防息肉长期食疗佳品。

  4经方验方

  朱碧媛等[24]在总结何世东老中医治疗胃息肉经验基础上,认为胃息肉的病因多为气虚、气郁,日久导致瘀血阻滞脉络,发为息肉,治疗上常选用失笑散、四逆散等加减,取得满意效果。何世东老中医应用经验方:海螵蛸15~ 30 g,五灵脂、蒲黄10~12 g,甘草各5g,三七、砂仁(后下)、法半夏12~15 g,鸡内金、茵陈、白芍各15 g,瓦楞子20—30 g,枳实(枳壳)10 ~15 g治疗胃息肉,并根据患者临证特点予以加减,患者症状缓解明显,效果良好。李日胜主任‘251自拟息肉丸(散),白僵蚕,乌梅肉,薏苡仁,三药等量,蜜丸或散剂,3g/次,2次/d,治疗胃肠息肉及预防息肉复发,效果显著。林一帆教授| 26认为结肠息肉的发生与患者体质关系密切,脾肾阳虚及阳虚气虚体质更容易增生结肠息肉,治疗上主张因人制宜,结合患者体质,自拟温阳散结汤(人参、白术、干姜各15 g,肉豆蔻9g,吴茱萸9g,补骨脂15 g,五味子9g,白花蛇舌草10 g,莪术15 g,三棱10 g,炙甘草15 g,红枣10 g),随证加减防治结肠息肉,取得满意效果。张凌云等报道乌梅含有多糖和有机酸类等,有抑菌、镇咳、安蛔、抗肿瘤、抗过敏、抗氧化和抗生育等作用。陈莹璐等28报道四川名老中医龚志贤研究员济生乌梅片(乌梅、僵蚕、莪术、红花)预防结肠息肉内镜术后复发,远期效果优于单纯内镜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劳绍贤教授治疗胃息肉,善于选用半枝莲、莪术、薏苡仁、漏芦等抗肿瘤抗增生的中药,效果显著。经现代药理学研究,上述中药均有抗增生,抗肿瘤作用,可抑制息肉再生,防止恶变。魏睦新教授通过辨证论治,采用化痰消瘀大法治疗胃息肉,气虚血瘀证予失笑散合丹参饮加郁金、莪术,湿阻中焦证予二陈平胃散加减,痰瘀互结证予失笑散、丹参饮合二陈汤,效果显著。

  5针灸治疗

  戴美兰等[30]选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采用雷火灸治疗,随访两年发现,腺瘤性结肠息肉内镜摘除术后前两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

  6问题与展望

  消化道息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内镜下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但其费用高、并发症多且复发率高,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通过对文献的复习总结,笔者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预防胃肠道息肉方面有显著疗效,不但能有效缩小或清除已存在的胃肠道息肉,还能预防已切除息肉的复发和再生,经济、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中医药在胃肠道息肉的诊治应用方面尚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治疗方法,其辨证分型及中药组方不够统一。在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如果能更好的规范消化道息肉的辨证分型、中药组方,拟定出更合理有效的治疗规范,协定处方,让中医药在胃肠道息肉的治疗和预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于患者。

  参考文献:

  [1]范陆祥.6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医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CHSM21,2014,5(21):181 -182.

  [2]董月秋,李矗,郑玉,等.200例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关系的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5):41 -42.

  [3]河北中医院,灵枢经校释(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46.

  [4]杨璐,陈大权.中医药治疗胃肠道腺瘤性多发息肉[D].长春:长春中药大学学报,2013,29(4):630 -631.

  [5]王德媛,曹志群.从“脾主卫”学说浅述胃肠息肉[J].光明中医,2015,30(3):451.

  [6]张月涛,谢晶日.运用中医四法诊疗胃息肉[J]2017 ,10( 11):1283 -'1285.

  [7]应丹.中医药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J]杂志,2015,33(2):6941 - 6944.

  [8]许文学,杨建宇,李杨,等.中医治疗癌前病变专题讲座一胃息肉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2,10(7):148 - 149.

  [9]李培武,刘凤斌.胃息肉内镜治疗术后的中医辨证辨病论治[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 (4):649 - 651.

  [10]袁磊,中医辨证治疗胃息肉内镜切除术后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6):95 -96.

  [11]李卫军,健脾祛瘀合剂联合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老年胃息肉[J].吉林中医药,2014,34( 10):1055 - 1057.

  [12]闫玲玲,高彬,黄驭,等,自拟消痞汤对Hp相关性增生性胃息肉肝郁痰凝气滞证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46 -47.

  [13]陈娜,陈东,张蕾,中医药治疗结肠息肉体会[J].河北中医,2014,36(6):837 -838.

  [14]韩芳,中医辨证施膳对大肠息肉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10( 19):10 - 11.

  [15]王彦刚,杜艳如.李佃贵特色调理脾胃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社,2011:156 - 172.

  [16]张凌云,韩树堂.韩树堂教授治疗大肠息肉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4):299 -302.

  [17]刘天基,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2):146 -147.

  [18]张茂桃,结肠息肉摘除术后行肠炎清灌肠71例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08:96 - 97.

  [19]祖浩妍,杨卓,蒋会勇,等.大肠息肉、大肠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5):347 -350.

  [20]刘杨,冯玉霞,闫思蒙,等,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 6):291 - 293.

  [21]闫思蒙,刘杨,林一帆,等.2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候类型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760 - 772.

  [22]罗芬,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初步调查分析[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39.

  [23]陈万群,胡玲,陈啕,等,从治未病防治胃肠息肉[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 9):1629 - 1630.

  [24]朱碧媛,邓丽娥,何少初.何世东老中医治疗胃息肉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3,45 (10):173.

  [25]汪楠.李日胜自拟息肉丸(散)治疗胃肠息肉[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4):22 -23.

  [26]张东琪,林一帆,雷春红.林一帆温阳散结治疗结肠息肉[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5):7 -9.

  [27]张凌云,郭士杰,韩树堂,内镜结合中医药治疗大肠息肉研究概述[D].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 11):218 - 221.

  [28]陈莹璐,徐月.济生乌梅片防治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后再复发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691.

  [29]王平,魏睦新.魏睦新教授采用化痰消瘀法治疗胃息肉经验介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 (12):749 - 751.

  [30]戴美兰,覃健.雷火灸预防腺瘤性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后复发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1):224 -225.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