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2019.09.03 10:00
667 0 0

  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

  林美红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广州511365)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乳房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喂养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象征性母乳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对产妇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能有效促进乳房部位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乳房穴位按摩;手法挤奶;乳汁分泌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8.06.089

  母乳为新生儿理想、安全、科学的天然食品,其中的营养物质不仅能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发育,还可加快产妇产后形体及各身体器官的恢复,同时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1]。产后乳腺导管不通、乳头凹陷、产后缺乳与乳汁分泌不足等均为困扰产妇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而在产后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有效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泌乳且[2-3]。本研究旨在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04±1.96)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571: 0.41)周;文化水平:大学7例,中学14例,小学9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08±1.93)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4+ 0.46)周;文化水平:大学6例,中学15例,小学9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剖宫产或自然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认知功能正常;产妇产前体质量范围在50~80 kg;产妇术中出血<500 ml;有母乳喂养意愿;产妇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服用大量催乳素或雌激素产妇;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乳房发育较差,伴有乳房疾病者;对治疗、护理依从性差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产妇入院后均进行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宣教与指导。对照组产妇在自然分娩后30 min或剖宫产回后,尽早实施与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尽早吸吮、按需哺乳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乳房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护理措施。实施方案如下:(1)按摩前准备。简单向产妇介绍乳房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方法及所需注意事项,使产妇能够明确按摩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产妇的信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温柔,配合播放舒缓音乐方式使产妇保持身心愉悦;操作者修剪指甲并清洗双手。(2)穴位按摩。产妇取半卧位,裸露胸部,胸部以下盖好按摩巾,以防着凉;先用温湿毛巾清洁乳房、乳头及乳晕,再用4℃湿热毛巾热敷8~10 min后,指压天池、乳根、膺窗、膻中、合谷、期门等穴位,其中在按压膻中穴位时,需配合适当抖动、拍打乳房。产后24 h内按摩3~5次,20 min/次,力度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3)手法挤奶。护理人员一手呈“C”型托住产妇乳房,另一手运用拇指、食指在乳头外部2cm处挤压乳汁,不同方向重复动作,手指应固定。每侧乳房挤压3~5 min,重复交替进行,20~30 min/次。两组均与以护理干预1周。

  1.4观察指标 (1)以电话随访方式了解两组产妇出院1个月后母乳喂养情况,包括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象征性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2)于护理1周后,评价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量多:挤压乳房时有乳汁喷射,且婴儿吮吸足够后仍有较多乳汁:足够:挤压乳房可分泌较多乳汁,能够满足婴儿吮吸;量少:对乳房进行挤压,有较少乳汁分泌,可供婴儿吮吸半小时;无:挤压乳房时未分泌乳汁。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象征性母乳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例(%)]

 

  组别

 

 

  n

 

 

  纯母乳喂养

 

  部分母

 

  乳喂养

象征性母

 

  乳喂养

 

  人工喂养

 

  对照组

  观察组

  30

  30

5  (16.67)

13  (43.33)

4  (13.33)

 13  (43.33)

 12  (40.00)

3  (10.00)

9  (30.00)

1  (3.33)

    X2

    5.079

  6.648

  7.200

    7.680

    P

    0.024

  0.010

  0  007

    0.006

  2.2 两组乳汁分泌情况比较观察组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乳汁分泌情况比较[例(%)]

  组别

    n

    量多

  足够

  量少

  无

  对照组

  30

  7  (23.33)

  9  (30.00)

  9  (30.00)

  5  (16.67)

  观察组

  30

    15  (50.00)

12  (40.00)

3  (10.00)

0  (0.00)

Z

 5.468

 P     f

 0.000

  3讨论

  产后乳汁分泌不足通常为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故促进早期泌乳将对母乳喂养是否成功产生直接影响[4]。产后初几天,乳房内部结构变化很大,乳汁分泌与新生儿的吮吸能力尚未协调适应,易造成乳汁聚积成块,并引起乳房肿痛。相关研究报道[5],乳房穴位按摩能有效帮助产妇减轻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恶露,减少阴道出血量及感染发生率,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中医理论认为,产后发生泌乳不足可分为实证与虚证,实证多因肝经瘀阻、心情不畅引起,虚证则由分娩时失血过多造成,故需以疏通经络、散寒止痛、活血祛瘀、扶正祛邪等达到促进产后各系统器官功能恢复的目的[6]。乳房穴位按摩是将生物信息理论、欧洲康复理念及中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无创护理技术,通过刺激乳房来激发机体产生内源性泌乳素,进而促进乳汁分泌。本研究所取穴位中,天池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能有效缓解胸闷、胁肋胀痛、乳痈等症状,改善乳房松弛及外扩现象;乳根有助于促进乳房发育;膺窗穴为足阳明胃经穴,可起到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缓解胸胁胀满、乳痈等症状;膻中穴能有效激活雌激素的分泌,舒缓胸闷、咳喘等症;合谷穴有助于缓解疼痛,调理肠胃;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具有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作用。此外,在乳房穴位按摩中配合手法挤奶,不仅可帮助产妇哺乳,还能够增加乳腺组织弹性,确保乳腺导管畅通预防乳汁瘀积,避免产后缺乳的发生,同时降低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疾病发病率,利于改善产妇身体健康状况,加快体型恢复[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部分母孚L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象征性母乳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产后实施乳房穴位按摩加手法挤奶疏通乳房护理,可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乳汁分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毕景芹,早接触早_c吸吮早开奶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8):1536-1538

  [2]朱云飞,刘玉玲,全小明.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针灸,2018,38(1):33-37

  [3]栾俊霞、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热熨对初产妇产后泌乳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0):2873-2876

  [4]顾宏梅,沈美云,黄海燕,等,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872-874

  [5]董慧,戴姜,于雪娟,等.低频脉冲治疗仪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泌乳及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6,38(19):3026-3029

  [6]张彤.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7):788-789

  [7]肖红娜,郑爱丽,李珊,等,产后按摩开奶时间对产妇血清PRL及奶涨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12):1910-1912

  [8]钟园园,徐花,早期乳房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影响[n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208-209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