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效果

2019.08.21 17:50
341 0 0

  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效果

  刘馨1,邵琳2,刘巍1,杨默1

  1.占林省妇幼保健院,吉林长春130000;2.中闰人民解放军65316部队卫生连,辽宁瓦房店116300

  摘要:目的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为改善产妇盆底肌力状况,保障盆底肌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需恢复盆底功能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初产妇均行常规的治疗,其中对照组初产妇予以健康教育,不进行其他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并观察两绀初产:妇经相应康复方案干预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盆底肌大电压值、盆底肌平均电压值),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临床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牛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在常规治疗、教育的基础}i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丁预后的瓮底肌大电压值为( 24. 31+3. 97)¨V,毓底肌平均电压伉为(13. 63 +2. 46)LL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治疗的总好转率、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o. p="" 05);接受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其巾发生胃肠不适者1例,肌肉酸痛者2例,经一段时问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可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提高治疗满意度,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町以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初J“妇;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临床效果;满意度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411(2018)11-2432-03;doi:10. 7620/zgfybj.j.issn. 1001-4411. 2018.11.1l

  盆底肌主要为机体封闭骨盆底的三层肌肉群,由小腹耻骨部向位于肛门E方的尾骨进行延伸,可将盆腔内脏托起,维持会阴部括约肌的弹力、强度和女性正常分泌功能和生殖功能㈠。妊娠过程中盆底肌受压力、底神经损伤,使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引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因此对初产妇实施盆底肌肉张力恢复训练尤为重要。临床中

  多数初产妇对产后盆底肌的恢复功能缺乏认知,常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综合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产后生活质量的需求持续升高,故使得医学领域将功能锻炼合并生物理疗引进初产妇术后功能恢复的十预措施中,因此医护人员在产后针对初产妇的具体情况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对产妇的瓮底肌功能进行改善,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效果。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需恢复盆底功能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首次妊娠的产妇,且依据产妇既往的临床体征、表现及疾病史,将盆底肌功能失调者,即正常状态下瓮底肌无法维持肛门自制及正常的位置,主要以耻骨外括约肌、直肠肌在排便的情况下无法维持有效的控制等;②初产妇均相应诊断后提示胎儿状态较好,为健康的足月产儿;③研究对象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④认知功能正常且无沟通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产妇;②精神疾病产妇;③认知功能障碍产妇;④未完成整套训练方案的产妇;⑤治疗禁忌的产妇;⑥年龄>40岁产妇。

  观察组30例,年龄20~38岁,平均(27. 65 +7. 14)岁;孕周38~ 41周,平均(40. 25 +1. 97)周;依据盆底肌力对其进.行划分,其中盆底肌力I类者平均(1. 72±0.73)级,盆底肌力Ⅱ类者平均(1.60±0. 74)级,其中压力性尿失禁12例,阴道膨出8例,阴道松弛6例及轻度子宫脱垂4例。对照组30例,年龄21~39岁,平均(27. 58+7. 20)岁;孕周39~41周,平均(40. 13+J. 79)周;依据盆底肌力对其进行划分,其中盆底肌力I类者平均(1. 70+0. 71)级,盆底肌力Ⅱ类者平均(1. 63 +0. 72)级;其中压力性尿失禁1 1例,阴道膨出8例,阴道松弛7例及轻度子宫脱垂4例。两组产妇的性别、年龄、孕周、盆底肌力、病情等各项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初产妇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给氧、输液,维持机体内酸碱度、电解质平衡,并在此基础上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健康教育,不进行其他的训练,在产后7周,告知产妇常规的保健知识,包括调整其饮食,叮嘱其多摄人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同时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水果蔬菜,少量摄入或不摄入煎炸食物。指导产妇进行产后腹部护理,使其可自主使用专业的收缩腹部带,予以产妇人文关怀,预防产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障身心健康,持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法:①生物电刺激疗法: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器,型号为PHENX USB 8。首先,对患者的深层、浅层肌肉收缩感觉进行刺激,将其唤醒,调节频率为50 Hz,脉宽为250 ys。依据患者的感觉对电流进行调节,将盆底肌肉出现的跳动却未得到疼痛为临界点;第二,对于肌肉纤维收缩功能T类予以锻炼,调整频率为8—3 2Hz,脉宽为320~740s;第三,对肌肉纤维收缩功能Ⅱ类予以锻炼,频率20~80 Hz,频宽为320 ILS;第四,作反馈训练,作用于两类肌纤维,并为其提供训练模块,指导患者依据模块进行训练,以此增强两类肌肉纤维肌力,每周予以2次电刺激,每次持续时间为20~ 30 min。生物反馈电刺激为通过反馈治疗仪将适宜电流予以释放,直接作用患者的神经及肌肉,以此增强其敏感度,并依据盆底信号的肌电强弱,予以患者视觉、听觉及触觉的感官反馈。②盆底肌锻炼:指导产妇行盆底肌锻炼,方法为将肛门、阴道及尿道予以收缩,每次5 s,放松5s,重复训练10 min,3次/d,连续锻炼5周[9];选取直径大的阴道哑铃,将其置入初产妇阴道内,如盆底肌肉收缩,可使得阴道内的哑铃收缩时间在1min以上,每天进行锻炼,如哑铃在阴道内超过10 min,并且在咳嗽、跑步的情况下仍可维持,并坚持时间>10 min,可更换直径相对较小的哑铃予以训练,1次/d,持续5周;在锻炼时不需限制其体位,并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初产妇经相应康复方案干预后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盆底肌大电压值、盆底肌平均电压值),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临床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2-13I I。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于初产妇经相应康复方案十预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得分>8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60~ 80分则为满意,得分<60分则为不满意,治疗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疗效判定根据两组初产妇经康复方案干预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判定临床疗效,采取将阴道探头放置在仪器中,以此获得肌电图对盆底相关电压测定。盆底肌收缩力标准:经治疗的盆底肌完全收缩,且对抗力较强则判定为完全恢复;经治疗的盆底力基本恢复,具有对抗力,但作用时间较短则为基本恢复正常;经治疗的盆底肌不完全收缩或完全收缩无对抗力则为盆底肌不完全收缩,亦为盆底肌功能失调…总好转率为盆底肌完全恢复例数+基本恢复例数/总例数×100%。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i±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爿2检验,P<o. p=""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经相应康复方案干预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观察组初产妇干预后的盆底肌大电压值和盆底肌平均电压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 p="" 05)。见表1。

  表l 两组初产妇经相应康复方案f预后的瓮底肌力恢复情况(i±s)


组别

 

 

例数

 

 

  时0IJ

 

盆底肌火电

 

  压值(¨V)

  瓮底肌、卜均

 

  }乜压“}(¨V)

 

  £伉

 

 

  ,,值

 

观察组

  30

  治疗前

13.  34+2. ()7

  10.  79+2. 32

  8.  19

  <0.  05

  治疗后

24.  31 +3. 97"

  13.  63 +2. 46“

刘照组

  30

  治疗前

13.  35 +2. 04

10.  35+2. 17

  2.  28

  <0.  05

  治疗后

  17.  55 +2.  16

  l  l 97+3. 14

z值

    8.  19

    2.  28

P值

    0.  05

    0  05

  2.2 两组初产妇经相应康复方案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观察组初产妇在常规治疗、教育的基础I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干预后的总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p="" 05)。见表2。

  表2两组初广谈1经相廊康复方案预后的临床效果[例(%)J

 

组别

 

 

  例数

 

 

  宄伞恢复

 

 

  』玉本恢复

 

  盆底肌功能

 

    失洲

 

总好转率

 

观察组

    30

  20f  66. 67)

  7f  23. 33)

 3  ( 10. 00 )

27f  90. 00)

对照组

    30

    2f6.  67)

  8f  26. 67)

  20f  66. 671

  10(  33. 33)

X2值

    23.  25

    ()【)9

    20.  38

  ,20.  38

,)值

    ().01

    ()  77

    0.  01

    O.01

  2.3 两组初产妇经相应康复方案干预后的治疗满意度观察组初产妇在常规治疗、教育的基础上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法,干预后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初产妇经相应康复方案干预后的治疗满意度[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0

  20f  66. 67)

  9(30.00)

    1f  3. 331

  29(  96. 67)8

对照组

    30

  11(  36. 671

 10f  33. 33)

9(30.30)

21(  70. 00)

爿2值

    5.  41

    0.  08

    7.  68

    7.  68

尸值

    0.  02

    0.  78

    0.01

    0.  01

  注:a.优于对照组,P<o. p="" 05。

  2.4 两组初产妇经相应康复方案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00%,其中发生胃肠不适者1例,肌肉酸痛者2例,经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讨论

  妊娠过程中,因盆底肌受压,盆底神经损伤所致的盆底肌损伤张力降低,致使孕产妇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产后子宫脱垂等症状。初产妇是较为特殊的人群[14-15],临床中往往忽略对该人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导致产妇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认知较差,导致产生盆底肌功能障碍综合征,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功能锻炼、生物理疗广泛应用在产后功能恢复的治疗中,给氧、输液,来维持机体内酸碱度和电解质的平衡,以此保障初产妇的生理指标平稳。同时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其对于产后健康知识的认知,这些措施对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8-19]。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干预,改善了产妇的盆底肌收缩情况,提高了产妇对盆底肌的感知程度,改善了盆底功能[20-21]。不仅如此,在对产妇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的同时予以盆底肌功能训练,可对受损的盆底肌群予以针对性、计划性的锻炼,以此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收缩力,且对预防产后感染、子宫脱垂具有积极意义。产妇产后6周恶露较多,故此时对患者行早期的生物电刺激疗法,并结合盆底功能锻炼,可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张力的水平[22],提高治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易念华,刘海意,乔福元,等.武汉市初产妇盆底肌力调查及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 (5):361-363.

  [2]李晓霞,夏泳,郑琳.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 (6): 442-444.

  [3]黄剑珍,周明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性科学,2014,23(6):18-19.

  [4]阿依米拉·艾山江,米热古丽·阿克木江.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性科学,2015,24 (12):82-84.

  [5]康瑛,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5-66

  [6]刘鹏,孙红霞.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电刺激对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 (5):507-510.

  [7]高艳青,刘竺君.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瓮底康复的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3):46-47.

  [8]何红霞,影响孕产妇盆底功能的产科因素分析及盆底肌治疗的近期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 (4):349-350.

  [9]邓翠莲,廖秋玲,钟玉瑶,等,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产后尿失禁产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 77-78.

  [10]魏玲,王军,张宗敏.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12):1-2.

  [11]王艳芳,段攀锋.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8):1198 -1199.

  [12]韩炜,蒋维,侯灵彤,经产妇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6):632-635.

  [13]周文香.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 (12):160-161.

  [14]李芳芳,范淑丽,吴立共,持续性盆底肌锻炼对减少二胎产妇产后盆底肌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 (13): 3-4.

  [15]李娜,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 (19):87-89.

  [16]李金梅.盆底肌肉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妇产后盆底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26 (15):94-96.

  [17]方彩君,郭惠连,电刺激+生物反馈和盆底肌训练在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 (23):98-101.

  [18]耿雪红,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6):3060-3061.

  [19]徐军,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 52-54.

  [20]阿斯叶·阿布拉,米娜瓦尔·阿布力孜,不同分娩方式结合产后电刺激对盆底功能及盆底肌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 23 (8): 1268-1272.

  [21]杨梅.超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补中益气丸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57-59.

  [22]方群英,罗萍,范岳琴.产后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妇盆底康复的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9):1200-1201,1230.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