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妇幼保健院部制改革的立体推进与成效评估

2019.08.21 15:44
580 0 0

  地市级妇幼保健院部制改革的立体推进与成效评估

  韩忠厚,黄春兰,王晓光,刘洪峰,郭攀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院办室,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目的 探索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发展的新模式和部制改革的新举措。方法实施内部质量运营部制管理设置,出台一系列管理文件,从新规划管理流程,建立各项考核措施。①重视、细化分工,全员参与;②细化管理流程,多种管理方法并行,如建立以部为单位,多部门联合交班质控管理平台,建立事件上报制度、转介制度,实行全面质量管控,不断发现并修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③树立全员保健意识,使临床医务人员既是临床服务者又是保健管理执行者。结果经过改革创新管理,院内及全市保健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结论设立四大保健部能够促进保健与临床相融合,提升全市和院内医疗保健质量及服务质量。

  关键词:四大保健部;保健管理;对策

  中国图书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 4411( 2018) 11-2406-02;doi:10. 7620/zgj'ybj.j.issn.1001 -4411. 2018. 11.03

  当前,国内大多数妇幼保健机构存在认识、管理、发展中的误区和管理定位问题。国家卫计委在新的妇幼机构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中提出,在妇幼保健机构设置四大保健部,即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计划生育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四大保健部设置是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发展的新模式,中心思想是通过创新驱动、质量建设,明确妇幼保健机构定位,升华妇幼保健机构职责使命,扭转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方向,树立保健意识,实现临床与保健结合。现就本院实施部制改革2015 - 2016年取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为妇幼保健机构提供参考。

  1创新内部设置

  1.1 组建四大保健部,建立相关管理体系 实施部制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是领导重视,能用宏观战略眼光分析问题、把握大势、管控全局,做出前瞻性、创新性、创造性的重大决策。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制定部制改革实施方案;打破原有的职能科室设置模式,大胆改革创新,取消门诊部,组建四大保健部,各临床和保健科室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别归属不同保健部[3];建立健全部制改革相关制度、职责,成立相应的委员会,并调配相关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对领导班子分工进行调整,制定出台关于部制改革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文件。

  1.2优化管理流程

  1.2.1 优化管理流程,细化责任分工 各大保健部均由一名主管院长分管,各部直接管辖相应门诊及病区的临床科室和保健科室,由以前不同职能部门分别管理医疗质量、保健质量、科研教学、健康教育、人员调配等工作,转变为由所属各大部直接集中管理,将分散的保健科室与临床科室整合起来。同时,以部为单位抓辖区保健管理、健康促进,各部除承担院内个体医疗保健服务外还需承担相应的全市妇幼保健业务管理的公共卫生任务;临床科室不单纯做临床业务,同时也承担保健业务和保健管理职能,树立全员保健意识、全市保健责意识,形成上下内外管理一体化、一条龙、一条心的新管理模式,克服条块分割带来的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现象,提升医疗、保健、科研、健康教育的管理质量;促进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改善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1.2.2建立系统质控交班制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妇科、产科)、市级重点学科(儿科、新生儿科)建立每周一次的系统质控交班例会制度,交班科室讲问题、报数据、举实例,不讲空话、套话、废话。临床医技科室主要围绕病人诊治和服务质量进行质控交班№1,职能和后勤支持科室围绕临床科室服务进行质控交班,同时所有科室反馈上周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如围产保健部的质控大交班,参加科室为孕产保部所辖科室及相关医技和职能科室,交班内容为一周工作量、病理产科质控数据(剖宫产率、无痛分娩率、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风险预警病例、危急值病例)、输血安全管理、院内感染、抗菌素使用率、手术安全管理、特殊病例、绿色通道效率、不良事件、各科室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职能科室协调解决的工作等,同时反馈上周存在问题的解决情况。院长或主管院长对各科室交班情况和反馈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逐一点评。会后各职能部门将大交班提出的问题逐条梳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形成制度和流程,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

  1.2.3 建立问题反馈机制,强化全市妇幼保健管理以部为单位细化辖区保健质量管理:一是通过每周各大部系统交班发现辖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期未干预,出现酮症酸中毒、子痫等,通过部制交班,发现辖区保健质量问题,保健部及时反馈给基层单位,跟踪整改落实。二是建立每月辖区保健质量管理信息制度,每月将全区保健质量在各部系统交班会上通报,让临床保健科室一线人员了解全市保健质量管理的状况。三是通过质控交班、质控管理数据、基层督导发现的问题,制定出台一系列管理措施,如在急救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培训,一线科主任下基层现场培训指导;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接诊基层转运危重病人;建立全市产科危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评审制度,提高全市医疗保健及急救能力。通过上述管理措施的实施提升院内医护人员的保健意识、保健管理全局意识,带动全市保健管理水平提升。

  2保健质量的提升

  2.1 院内医疗保健质量的提升 ①相关制度和流程更加完善,制定及修改制度351项;②保健临床实行条块管理便于沟通和协调,工作顺畅,提升质量和效率;③临床与保健相结合,临床科室与保健科室一盘棋,信息畅通,资源共享;④医疗保健质量管理指标好转;⑤医疗保健质量提升,全年无医疗安全事故;⑥临床保健相互转介工作顺畅,临床保健融合更加紧密,推动临床保健科室协调发展;⑦住院患者次均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度提高,门诊患者、保健者满意度和住院病人满意度均达99%。

  2015 - 2016年医疗保健质量管理指标情况见表1。剖宫产率同比下降16. 0010,会阴侧切率同比下降12. 6%,巨大儿发率同比下降4.8%。2.2提升全市保健工作质量 部制改革后,各项管理责任更加清晰,全市保健工作成绩显著,孕产妇死亡率降至7. 6/10万,新生儿死亡率降至2.90/0。,婴儿死亡率降至4. 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5. 7%,孕产妇产前胎儿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分别提升至87. 0%、98. 0%,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84. 6/万。达到降低两个死亡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

  表1 2015-2016年医疗保健质量管理指标情况(%)

年份(年)

  剖宫产率

  会阴侧切率

  巨大儿发率

2016

    29.O

    15.4

    5.2

2015

    45.0

    28.0

    10.0

  3讨论

  实施部制改革后,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科室存在职能交叉现象,医务部与各保健部职能划分不够清晰,临床医技科室反馈问题找不到具体部门,临床与职能科室沟通时增加保健部一层后,工作效率降低;部制改革后部分考核执行标准不一致等。经过不断召开质控管理委员会会议,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梳理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出台一系列标准及文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规范考核流程,明确界定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范围,减少职能交叉,简化工作流程,达到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提升管理质量的目的。

  部制改革可以解决保健院重临床轻保健、小保健大临床、保健与临床分离等问题,但真正落实并非易事,很多保健院只是形式上的改革。实践证明,妇幼保健机构设立四大保健部不仅能够促进保健与临床相融合、规范医院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与安全品质,也有利于辖区保健质量的提高,全市妇幼保健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志谢本课题科研设计、实施及论文的撰写得到中国妇幼保健中心罗荣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朱兆芳,王亚,姜巍,等,保健机构现有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4,30 (8):606-607.

  [2]毛梁元,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现状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12 (1):19-20.

  [3]韩忠厚,黄春兰.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部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 (10):75-76.

  [4]许心周,杨晓龙,郝爱民,等.“医院事业部制改革——‘扁平化’提高执行力”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 (6): 2-4.

  [5]赵霞,易利华,林盛,等,基于“事业部制”创新的公立医院运营体系构建[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6):715 -718.

  [6]朱继文,王荣贵,建立四个机制,强化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医疗质量[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 (2):168-170.

  [7]江淑秋,黄培,医院临床科室试行综合交班制度的实践与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 (6):66-67.

  [8]胡祖斌.妇幼保健机构模式比较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 (6):1-5.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