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2019.08.21 15:25
302 0 0

  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张辉,李兰,张鹏,张城,吴红丽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河北秦皇岛066001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牛、防止输血传染疾病、减少血液输注无效。方法收集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 2017年6月输血病例,对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773例患者共计输注2 769袋血液制品,18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5%;其中血浆为0. 62%,去白悬浮红细胞为1.03%,其余血液制品为0.00%,相关性差肄无统计学意义(Jp>0.05)。过敏反应占66. 67%,非溶血发热反应占22. 22%,胸闷咳嗽、寒战各占5.56%,未发生溶血反应及细菌污染反应。产科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49%,妇科系统为1.35%,儿科系统0.00%,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r相关不良事件共计发生15起,涉及仪器设备、安全检查问题、计算机系统问题各占6. 67%,核对问题占20. 00%,流程不健全造成/fj良事件占比60. 00%c结论根据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提出SHOrr预防与处理的预案。

  关键词: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安全

  中国图书分类号:R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411(2018)11-2404-03;doi:0.7620/zgfybj.j.issn.1001 -4411. 2018. 11.02

  妇幼保健机构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1],对于多种疾病输血治疗往往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与其他临床治疗一样,输血也并非绝对安全,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感染新的疾病或输注无效。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阳1,如发热、过敏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痉挛、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输血传播疾病是指输入携带病原体的血液而感染的疾病,常见的有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虫病等。输注无效是指输注的血液成分对机体不起作用,如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升高或降低,输注红细胞后血色素升高达不到预期,这种现象统称为输注无效。因此,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严重危害( SHOT)规范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流程,本研究所收集的输血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各临床科室773例输血患者共计输注2 769袋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患者输血年龄0 d—61岁,其中男性287例,女性2 482例;753例同型输注2 715袋血液制品,20例不同型输注54袋血液制品;输A型RhD阴性8袋,A型RhD阳性558袋,B型hD阴性通讯作者:吴红丽,E-mail: 55643224qq.com9袋,B型RhD阳性1 051袋,0型RhD阴性32袋,0型RhD阳性794袋,AB型RhD阳性31 1袋,AB型RhD阴性6袋。血液输注成分:血浆、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Rh阴性解冻红细胞、去白洗涤红细胞、去白冷沉淀凝血因子、去白悬浮红细胞。

  1.2 1.2方法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与《输血报告单》同时发给临床,临床医护严密观察有无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未发生不良反应者在回报单中填写无,与废血袋一同送回输血科;发生不良反应者,护士需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发生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血袋编码及血液品种,医生需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的详细情况、处理情况及后果,连同输血器、输血袋立即送至输血科。收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信息,查阅患者病历,结合输血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判断。鼓励上报输血不良事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收集输血《不良事件报告表》信息,归纳分析,找出可能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相应的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o. p=""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输血时不同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情况773例患者共输注2 769袋血液制品,有18袋血液制品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 65%;其中血浆为0. 62%,去白悬浮红细胞为1.03%,其余血液制品为0. 00010,其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 792.P>O. 05)。见表l。

  2.2 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类型 18袋血液制品输注发生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皮疹瘙痒)12袋,占66. 67%;非溶血性发热反应4袋,占22. 22%,胸闷咳嗽、寒战各1袋,分别占5.56%。无溶血反应及细菌污染反应发生。

  表1 患者输注不同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输血量不良反应未发生不良不良反应输血成分

  (袋)发生数(袋)反应数(袋)发生率(%)

血浆

    645

    4

    641

    0.  62

单采少J细胞血小板

    22

    O

    22

    0.  00

Rh阴性解冻红细胞

    34

    O

    34

    0.00

去|’I洗涤红细胞

    69

    0

    69

    0.00

去h冷沉淀凝血凶子

    642

    O

    642

    0.  00

去门悬浮红细胞

  1  357

    14

    1  343

    1.  03

合汁

  2  769

    18

    2  751

    0.  65

  2.3 不同科室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产科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5. 49%,妇科系统为1. 35 010,儿科系统无,其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9. 591, P<o. p="" 01)。见表2。

  表2不同科室患者输血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科室名称

 

 

  输血人数

 

发生不良

 

反应人数

  未发生不良

 

  反应人数

  不良反应

 

发生率(%)

产科系统

    273

    1  5

    258

    5.  49

妇科系统

    222

    3

    219

    1.  35

儿科系统

    278

    0

    278

    0.  00

合计

    773

    18

    755

    2.  33

  2.4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不良事件共发生15起,不良事件涉及仪器设备问题、安全检查问题及计算机系统问题各1次,各占6.67%;核对问题3次,占20. 00010;流程问题9次,占60. 00%。

  3讨论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不同血液成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 65%,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只有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其他血液制品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血液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血小板、红细胞、血浆[6]不一致。本研究中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血浆,血小板未发生不良反应,分析认为,这是因为输血小板的患者一方面是产科大出血患者的紧急用血,无血液系统疾病;另一方面是新生儿小板减少的患者,这部分患儿都事先做了血小板抗体检测,所以没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输注无效。

  本研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类的轻型,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说明基层妇幼机构的临床医护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诊断明确、发现及时、记录准确,并给予了积极的处理。但对于其他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不能进行明确诊断,也缺少完整详细的相关后续检查和原因追踪,需要加以培训。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科系统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妇科系统,经过查阅患者病历,结合输血病程记录和护理记录进行分析,发现产科15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均为一次输血量>1 600 ml产后大出血的患者,此类患者凝血机制不好,出m不容易控制,输血时速度快、应用的血液品种多,增加良反应机会;相比妇科系统患者出血比较平稳,患者凝血机制正常,手术能够及时控制出血,所以常规给F输血即可,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儿科系统输血病历中有95%为新生儿科患儿的输血,无不良反应发生,分析原因是因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所以无明显输血反应症状。但有输血传播疾病、感染巨细胞病毒( CMV)事件的发生,是由于CMV感染在人类非常普遍,在正常人群中抗-CMV阳性率高到40%~90%。CM\i感染很少或不引起临床症状,而将含有CMV的血液及血液制品输给‘一产儿、恶性肿瘤、器官移植、AIDS等免疫功能缺陷或抑制的患者,即可引起输m后CMV感染的临床症状,甚至可成为致死的原因。由于CMV为有活性的白细胞所传播,所以输注去除白细胞,尤其对储存时问≥7 d的血液可减少CMV的感染。因此,建议给新生儿选择库存7d左右的血液进行输注,防止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说明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应从不良事件人手跟踪随访,通过PDCA循环减少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保障输血安全。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应制定SHOT预防与处理的预案:①据本研究数据显示,基层医护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都能够正确判断并给予及时处理,但对其他类型的输m不良反应认识不够,应加强培训。②尽管核酸技术的应用缩短了病毒窗口期的检测时间,但仍有技术不可测得的病毒存在,根据病原学特点,为预防传染梅毒尽量使用4 0C库存5d后的血液,输注存放10 c1以上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不会传播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 HT-LA),去除白细胞尤其是储存时间≥7d的血液可减少CMV感染的机会。因此,为预防输血传播疾病,不主张选用特别新鲜的血液进行输注,尽量使用7~10 d的血液制品。③为防止血液输注无效应严格把控输血指征,输血前做抗体筛查和血小板抗体检测,针对性输血,避免占输。④选用单一供者m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触。.⑤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DIC、溶血等因素时输血。⑥成建立健全输血相关管理制度,并培训到位,不断对输血不良事件进行跟踪随访,通过PDCA循环减少输山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输血质量,保障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玉平,任鹏,王伦善.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调查及改进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3442-3444.

  [2]陈小伍,于新发,田兆嵩,等,输血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22-723.

  [3]刘景汉,汪德清,兰炯采,等.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97 -400.

  [4]刘怡伶,曾勇,韦婕.成分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 (4):485-486.

  [5]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 203 -228.

  [6]林静霞,任俊,肖帆,等,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 (3):291-294.

  [7]路国强,何有云,申红英,等.12 406例输血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2):3313-3314.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