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儒针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经验

2019.08.21 10:32
979 0 0

  张伯儒针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经验

  李 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00)

  [中图分类号] R24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 2018) 06-0740-02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是指肌肉紧张度在牵张反射中随速度增加而加强并伴有亢进的腿反射,系牵张反射被释放而增强所致。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是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损害的典型表现。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后可能会出现大部分肌群肌张力增高伴腱反射亢进,运动时阻力增加,肢体常被拉向肌群痉挛的一方,不能产生协调运动,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一大难点,如果出现持续的肌张力增高状态,会使分离运动出现延滞,并可导致永久性的关节挛缩,从而使患者终生残废。因此,及时地治疗肌张力异常增高是脑卒中早期康复的重点,有效地缓解过高的肌张力是脑卒中后正常运动模式建立的关键,是目前医学界治疗脑卒中后瘫痪的一大难点和热点心。从目前国内外治疗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研究的现状来看,现代医学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整形外科治疗、神经外科治疗、神经阻滞等。各种治疗方法疗效尚不肯定,且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考察;外科治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容易普及和推广,且多数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康复运动疗法疗效相对较为肯定,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针刺治疗卒中,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以其临床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易被患者接受。近年国内外开展了较多通过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研究,如Milanov 针刺选用“马丹阳十二穴”和腰俞、脊中、哑门,在穴位行针刺加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病人30例,结果显示电针对增强的肌张力有降低作用,而对其他指征没有影响。Nabeta R[13]选取阳陵泉,治疗脑血管病痉挛性偏瘫肌张力增强4例,结果显示,针刺可改善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笔者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跟诊张伯儒老师期间,深感张老师用针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有独特疗效,现总结如下。

  上肢穴取扶突、手三里、手五里、合谷透三间、上八邪;下肢穴取丘墟透照海、阳陵泉、丰隆、八风。①扶突:穴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为手阳明大肠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的,选用扶突穴是从阳引阴,调动及疏通阳经的气血,使阳经的迟缓变的充盛,达到疏骨利关节的作用,从而提高上肢外侧的肌力,及对抗内侧的痉挛。针刺要点为成45。向内下方的横突方向进针,提插补法,使针感传导到手。《灵枢·经筋》谓:“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外,上膈结于肩隅,……其直者从肩隅上颈”,所以针刺扶突穴可以增加手阳明大肠经的气血。②手三里: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上廉穴的水湿云气化雨而降,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处覆盖较大的范围。此穴为手阳明脉气所发之处,且脉气较深,针刺此穴针感很强;其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强,故可治疗手阳明经的各种疾患;由于此穴通泻的作用强,具有清泻阳明经郁热、化痰散结的作用,可治疗面颊肿痛、齿痛失音、瘰疬等;此穴通过调理大肠经气而具有清肠利腑的作用,可治疗腹胀、肠鸣、泄泻等肠腑气机紊乱之疾患。③手五里: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灵枢·本输》。此腧穴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髑连线上,曲池上3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处。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传至肩部或肘部,治疗肘臂挛痛,经脉不通。《针灸大成》谓: “风劳惊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心下胀满,上气,身黄,时有微热,瘰疬,目视疏吭,痃疟。”④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与皮肤成20。夹角,向腕掌关节方向斜刺1~ 1.5寸。针刺感觉为局部酸胀可上扩散,有时可到肩、肘,向下扩散至五指关节,使手指伸展。⑤上八邪:经外穴。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上1寸,左右共8穴。向上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⑥丘墟透照海在治疗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足踝关节内翻的主要穴位,针尖可达到照海的皮下。⑦阳陵泉透阴陵泉:使针感扩散至踝关节,目的是从阳引阴,平衡下肢内外侧的肌张力。⑧丰隆: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是胃经的络穴。丰隆穴于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侧,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直刺1~ 1.5寸。使针感扩散至足趾,以豁痰开窍,平衡阴阳。⑨八风:位于足背侧,第l~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4穴,左右共8个穴位。向上斜刺0.5-0.8寸。属经外奇穴,又名“阴独八穴”(《针灸集成》)、“八冲”(《曹氏灸经》)。出自《素问·刺疟》篇:“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曾治:刘某,男,45岁。2013年7月因脑梗死住院,2014年4月就诊,当时右侧肢体痉挛性瘫,足内翻,难以行走,右上肢屈曲痉挛,手握固,右侧肌力4级,肌张力增高,掌颌反射(+)。张老师用针刺治疗3个月后即有明显疗效,1年半后可以生活自理,手指灵活,可自行行走,略成偏瘫步态。

  张老师认为上肢痉挛是阴急阳缓,治疗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泄阴补阳,从而达到平衡阴阳,提高肌力,缓解过高的肌张力,使气血均达到手指,且使手指尽量能够伸展。为加强拇指伸展的疗效,可采用合谷透三间。强调治瘫与治挛的方法不同。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增高,肌力达3级以上必须改变针刺的方法。阴经的刺激宜轻,量小。治疗痉挛性瘫痪一般上肢不选极泉,下肢不选用阴陵泉。上肢应用极泉会加重手指握固痉挛,下肢应用阴陵泉会加重足痉挛及内翻,对于有babinskin自然阳性征的患者不针太冲。治疗痉挛和治疗瘫痪,初期以治瘫为主,中后期以治痉为主。痉挛性瘫痪在3个月到半年内恢复相对容易,超过两年见效缓慢,对于梗死或出血面积不大者,治疗3个月生活基本可自理。

  [参考文献]

  [1]ROTHWELL PM.Thehigheostofno tfundings rokereseareh: aeooparison wlthheartdiseaseandeaneer[J] .Laneet, 2001, 357: 1612-1616.

  [2]钟长明,林洪茂,刘庆芳,等.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 3):180-182.

  [3]张文生,邹忆怀,谢颖祯,等,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0,41 (12):723-725.

  [4]岳增辉,刘伍立,章薇.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疗效评价研[J].中国中医信息杂志,2001,8(4):85-86.

  [5]沈甜.针灸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4,16 (1):5-7.

  [6]曹辰虹,赵建国,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1):11.

  [7]米建平,张洪来,樊莉,等.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 (1):11-12.

  [8]岳增辉,刘伍立,姜京明,等.肢体痉挛的针灸治疗及功能评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 (3):1773.

  [9]章薇,刘伍立,赵艳玲,等.针刺协调肌张力平衡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64-f9]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 (9):44.

  [10]刘伍立,欧阳建军,岳增辉,等.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痉挛与驰缓状态差异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9,12( 17):81-95.

  [11]章薇,刘伍立,赵艳玲,等.针刺阳陵泉为主治疗痉挛瘫痪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1999,34(3):17.

  [12] Milano、,I,电针治疗痉挛的作用机制[J].吴颖颖摘译.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14 (4):30-32.

  [13] NabetaR.不同状态的针刺激对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和神经生理学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 23 (1):54.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