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临7床观察

2019.08.19 16:30
379 0 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临7床观察

  赵红磊

  (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驻马店463800)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 2018) 06-0692-02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脾消浊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l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肠呜音、排便和排气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

  [关键词] 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糖尿病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浊、尿带有甜味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数据显示,大约50%—70%的糖尿病伴有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6~70岁,平均腹痛19例,胃脘胀满11例,恶心呕吐5例,大便不通5例,便溏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6—68岁,平均(51.8±11.0)岁;病程4~13年,平均(7.8±3.1)年;腹痛20例,胃脘胀满10例,恶心呕吐6例,大便不通6例,便溏3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新药(中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主症为多饮、形体肥胖、身体困重、神疲乏力、脘闷腹胀,次症为食少纳差、肢软、头昏、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脘闷肠鸣、便溏或大便失调、失眠,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2014年版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1]。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或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Ommol/L,或者2h血糖大于等( 52.3±11.2)岁;病程3~12年,平均(7.6±2.8)年;于ll.lmmol/L。

  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及脾虚湿滞型糖尿病中医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由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溃疡等疾病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损害,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次用药过敏,精神病,不配合治疗。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合并症者基于对症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370),每次0.5g、每天1次,根据病情可调整剂量,单日大剂量不能超过2.Og;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液(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1786)。

  观察组加用健脾消浊汤加味治疗。药用黄芪10g,茯苓10g,枳壳10g,鸡内金10g,巴戟天log,补骨脂9g,桑寄生12g,益智仁12g,桂枝12g,。党参15g,白术12g,法半夏9g,生姜9g,炙甘草18g,大枣12枚。加水500mL浸泡30min,以文火煎煮,取药汁200mL,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主症(多饮、形体肥胖、身体困重、神疲乏力、脘闷腹胀)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分别计0、2、4、6分;次症(食少纳差、肢软、头昏、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脘闷肠鸣、便溏或大便失调、失眠)分为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O、1、2、.3分,计算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记录腹痛腹胀缓解间及肠鸣音、排便、排气恢复时间。检测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C)、糖化血红蛋白( HbAle)水平。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餐后2h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一1(2hGLP-l)水平。

  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不低于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69%。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不足30%。

  5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xt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5

    18.5士3.5

    5.5士1.8

  对照组

    45

    18.3土3.3

    10.2±2.1

    P

    >  0.05

    <  0.05

  两组治疗前后FPG. 2hPG\ HbAlc指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FPG. 2hPG. HbAle指标比较 (i±s)

  FPC(mmol/L) 2hPC(mmol/L) HbAle(%)

  组别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45 8.0±2.1 5.6 +0.5 13.4±3.0 8.1t 1.0 8.0 +0.4 6.3±0.3

  对照组45 8.1±1.6 5.710.6 13.1土2.5 8.4士1.1 8.0±0.3 6.5士0.3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

  表3两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例腹痛缓解(d)腹胀缓解(d)肠鸣音恢复(d)排便恢复(h)排气恢复(h)

观察组45

  4.2±0.2

  3.5±0.8

  3.6±0.8

  32.5±2.7

  21.6±1.6

  对照组45

  6.8±0.1

  6.2±0.2

  6.0±0.7

  56.0±3.6

  32.9±2.5

  P

  <  0.05

  <  0.05

  <  0.05

  <0.05

  <  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5

 28(  62.2)

13(  28.9)

4(8.9)

(91.1)

对照组

45

 12(  26.7)

16(  35.5)

17(  37.8)

(62.2)

    P

    <  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2hCLP-l指标比较见表5。

  表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2hGLP-l指标比较 (pmol/L.xts)

  治疗前 治疗后

  一4516.25±2.47' 25.07±3.98

  对照组 45 16.46±2.54 20.24±2.85

  P > 0.05 <0.05

  6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多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是由于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湿性黏滞,湿停阻遏阳气,阳气郁久化热,蕴生湿热实邪,湿热久积,则又加重了脾气阴虚,脾气阴虚则不能散精于周身,造成胃肠功能障碍,另外脾虚则无法升清,胃不能降浊而反上逆,则致恶心呕吐[4]。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者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脘胀满、便秘等,《丹溪心法》中就指出消渴可并发泄泻,《景阳全书》中则指出消渴致胃肠病变症状的根本在于脾虚。治疗应以益气健脾、化湿和胃为主。

  健脾消浊汤加味方中黄芪、党参可益气健脾,白术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与黄芪合用可达到利水消的功效,可缓解神疲乏力、便溏等症状;茯苓健脾利水渗湿,辅以枳壳行气化滞,鸡内金、清半夏降逆和胃,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桑寄生、巴戟天、补骨脂、益智仁补肝肾、强筋骨,炙甘草调和药性。全方可起到健脾益气、醒脾化湿、补肝肾的作用。周良军[6]在研究中指出CLP-1降低是糖尿病患者脾虚证的主要症候依据,脾虚致消、健脾愈消与GLP-1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脾虚湿滞证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餐后2h体内GLP-1的水平,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胃泌素、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且GLP=1的升高也有利于调节饱食中枢、抑制胃排空和胃酸分泌,对胃肠道功能障碍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疗效肯定。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4[J].Diabetes Care,, 2014, 37( Suppl1):S14-S80.

  [2]杨甲录,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J].中华中医药杂志,1990( 04):76-7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钟伟才,朱国福,李文龙,等.消渴病病因病机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 (7):1770—1772.

  [5]薛玉坤,益气健脾化浊法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6]周良军.益气健脾法治疗脾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理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