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治疗颈性眩晕气虚痰瘀型临床观察

2019.08.19 15:47
467 0 0

  中西药合用治疗颈性眩晕气虚痰瘀型临床观察

  李向宇,王德清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急诊科,河南洛阳471 000)

  [中图分类号] R4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 2018) 06-0688-02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颈性眩晕气虚痰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用异丙嗪注射液肌注、盐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组加服舒颈定眩汤。结果:两aDHI眩晕障碍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改善(P<0.05),治疗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改善(P<0.05),且改善优于对照组(J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颈性眩晕气虚痰瘀型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脑血管血流量,安全有效。

  [关键词] 颈性眩晕;气虚痰瘀;中西药合用;对照治疗观察

  颈性眩晕系指因颈椎退变导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头昏、恶心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由于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刺激椎动脉或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症候群。笔者用舒颈定眩汤联合异丙嗪及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气虚痰瘀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4例,均为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就诊的气虚痰瘀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治疗组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2岁,平均病程24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4.8岁,平均病程2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神经病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和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间孔压缩试验(+),臂丛牵拉试验(+),X线检查示颈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排除其他如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及耳源性眩晕等非颈源性原发疾病。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诊断学》心1气虚痰瘀证候诊断标准制定。眩晕,恶心,头昏,耳鸣,乏力,舌淡暗或有紫斑,苔腻,脉弦滑或沉涩等。

  纳入标准:符合颈性眩晕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气虚痰瘀证),年龄32~60岁,发病时间小于等于24h,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眼耳科疾病、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科相关疾病,心、肺、肝、肾、妇科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血液、内分泌、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结缔组织病和精神病,1个月内严重创伤、手术史感染等,过敏体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言语不能表达,未按规定治疗等影响疗效判定。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异丙嗪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7262)25mg,当日肌内注射1次;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80)8mg,每日2次。疗程为10天。

  观察组加用舒颈定眩汤。药用黄芪30g,当归15g,苍术15g,红花12g,桃仁12g,白芍12g,全蝎6g,僵蚕6g,秦艽12g,桑寄生12g:熟地30g,川芎30g,葛根30g,羌活12g,柴胡9g,炙甘草9g。每天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为10天。

  两组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 TCD)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查,包括左侧椎动脉( LVA)、右侧椎动脉( RVA)、基底动脉(BA)。

  3观察指标

  采用DHI眩晕障碍评分标准[3],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DHI包含躯体性分值、功能性分值和情感性分值3个方面的25个问题,患者根据其情况回答的结果分为“是”、“有时”和“无”,其对应的评分分别是4分、2分和0分。高为100分,低为0分。得分越高则眩晕越重,得分越低则眩晕越轻。

  不良反应的程度分3级。轻度:可疗。中度:难以忍受,需要停药或做特殊处理。重度:难忍受,不影响继续治及患者生命,需立即停药或做紧急处理。

  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ts)表示、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可参加轻度工作和劳动,检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及血管弹性基本恢复正常。显效: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但有复发,检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及血管弹性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检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及血管弹性无明显改善。伴高血压、高血糖等予常规调整血压、降糖治疗。

  5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分比较 (分,x±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42

    60.31±5.20

 26.51   i 4.13 "

  对照组

  42

    60.02±5.40

41.42  t 3.1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c m/s,,孟±s)

组别

时间

基底动脉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治疗组

 

 

42

 

治疗前

 

治疗后

 36.2  i 3.8

 

42.3  i 5.4"

31.8  t 4.2

 

38.4  te 5.3"

32.6  t 4.8

 

38.6  t 5.5"

 

对照组

 

 

42

 

治疗前

 

治疗后

 36.1  + 3.9

 

38.8士  5.3'

32.5  t 4.0

 

33.6士  5.8

32.1  t 5.0

 

35.1  t 5.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2

  11

  21

  7

  3

  (92.9)

对照组

42

  7

  13

  12

  10

  (7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6讨论

  颈性眩晕属中医“眩晕”等范畴。病机为风、火、痰、瘀、虚五端,属本虚标实证。笔者认为气虚痰瘀型颈性眩晕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肝脾肾三脏亏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而发病。《灵枢·大惑论》日: “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气血亏虚,督脉失充,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可致血脉瘀滞不通,《明斋直指方》日: “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可

  见血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脾肾失调,痰浊停聚,阻滞气血,筋脉骨肉经络失养,而发眩晕。朱丹溪强调“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头眩》云:“属痰者居多,盖无痰不能作眩也。”则痰饮是重要致病因素。《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则上扰清窍,导致眩晕。正气虚弱,自然界之邪风外袭亦可引起眩晕¨一,说明风邪是眩晕的重要病因。当下尤其中青年患者多有长期伏案工作或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颈部劳损日久,局部气机不畅,血脉艰涩瘀滞。

  舒颈定眩汤祛风散寒除湿、行气活血祛瘀、化痰通经活络以治其标,补益肝肾通督、健脾益气养血以治其本。秦艽、桑寄生合用祛风湿、舒经络、补肝肾、强筋骨;循王清任“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用黄芪与当归为药对以治风理血[6]。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逐瘀,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加入柴胡调理气机药”,使“气行则血行”,以行气药引经活血药哺1。桃仁、红花配伍秦艽活血通络。用黄芪、苍术益气健脾燥湿化痰。用僵蚕、全蝎搜风化痰通络。配以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痰。配柴胡行气炙甘草调和诸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升引作用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对脑血管有扩张及改善脑循环的作用,可使低幅波升高,高幅波降低,异常波趋向正常。川芎活血祛风、行气止痛,研究表明对血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降低血管阻力,对改善脑缺血有显著疗效。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研究表明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血作用。

  倍他司汀可通过激动组胺H,受体而发挥拟组胺作用,对椎基底动脉有较明显的增加脑血流量作用,同时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疏通微循环。异丙嗪具有镇静、抗组胺、抗胆碱能作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解除血管痉挛、止吐,防治晕动症。

  综上所述,舒颈定眩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气虚痰瘀型能较好改善微循环及脑血管血流量,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072.

  [2]邓铁涛,郭振球.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02,173.

  [3] Jacobson GP, Newman CW.The development of dizziness handicapinventory[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0, 116: 424-42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86.

  [5]向雄,方铁根,魏发善教授自拟天麻葛根定眩汤治疗眩晕经验总结[J].光明中医,2016,31 (6):781-783. ‘

  [6]李靖,高想.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药对举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 (2):265-266.

  [7]陈少玫,王志丹,论王清任调气活血组方思想及在脑内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 11):1798-1800.

  [8]李点,熊继柏教授辨治痹证的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 (1):55-56.

  [9]殷越,段凤丽.段富津,等.段富津教授用化瘀通络法治疗痹证验案探微[J].中医药信息,2011,(4):21- 22.

  [10]郑皓,王晓静,葛根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光明中医.2006,21 (3):49-51.

  [11]陈仁寿.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5.

  [12]张明发,沈雅琴,朱自平,等.羌活的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J].中医药研究,1996,12(6):51-53.

  [1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49-551.

  [ 1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审中心,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957.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