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回复信有哪些常见的问题?

2019.06.26 15:39
1171 0 0

  当我们写好SCI论文后,理所当然的要进行投稿,之后评审专家会提出很多的评审意见,那么,在对待回复信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见哪些问题呢,小编在这里进行了一点总结。

  1、需要补充数据

  在修回信中,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需要进行补充实验或数据。通常有以下几种案例:

  (1)一定要补充的数据,涉及到的是非常关键的信息

  例:审稿人提出,随访信息需要作者进一步说明随访周期,失访人数等。这些数据信息是必不可少的,随访信息的不完整对终结果解释会产生很大问题,所以这类信息一定要补充。

  (2)因审稿人要求比较多,需要补充

  例:审稿人提出希望作者能够补充心脏指标、血压、肝功能、肾功能等,补充指标比较多。这种情况下要对数据尽量进行补充,但是不一定要补充全,体现出自己的态度。在写的时候进行解释说明。

  (3)可以不补充的数据

  例:审稿人提出,为什么不在所有的病人当中都使用PET/CT。作者可以解释是根据指南,PET/CT不是必须的,同时PET/CT太贵患者无法承受,所以不是所有患者都用PET/CT。

  (4)基础研究比较多见的机制问题

  例:审稿人提出将分子机制解释的更清楚一点,希望作者能够补充一些氧化应激或纤维化方面的实验。这种时候很多是无法补充实验的,可以从文献当中寻找突破点。

  2、研究中确实存在错误

  研究中出现的错误如果是笔误、图片位置等错误,要尽量修改。有些错误要是没办法重新做实验补充,可以在不影响文章主线的情况下把有误的数据删掉。或者把说法语句删掉,避免质疑。

  如果数据无法改变,但是审稿人说有问题,该如何陈述呢?

  例:审稿人意见非常激烈,因为作者用了躁狂的量表检测谵妄,审稿人认为量表有误结果不可信。这种情况如何进行解释要讲究水平。作者为什么会用躁狂量表呢,是有一定原因的。查文献后确实很多研究都用这个量表测谵妄,虽然可能不合理,但也能部分说明问题。首先要感谢审稿人意见,同时指出谵妄和躁狂之间存在某些联系,很多文章都用狂躁量表诊断谵妄。

  后,除了这个量表以外文章中还有其他的专门针对谵妄的量表。但现阶段作者无法补充量表,如果审稿人接受可以通过,不接受只有换投其他杂志了。

  3、指南更改,用药变化

  这种情况比较特殊。研究做完了,指南更改,药物被踢出指南。如审稿人提出,由于副作用太大,该药物已经被从指南中删除,作者还用这个药物进行研究,意义不大。面对这种质疑,作者要先解释确实药物已经退市,但在现阶段中国临床还在用。

  前面的大型研究说明药物有一定不良反应,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不良反应是很弱的,所以用这个药物也没有产生很严重的不良后果。另外还是要把这个问题作为局限性深入讨论。如此才能巧妙地进行辩论。

  4、统计学不合理

  若审稿人认为变量纳入不充分,在多元回归方程中还应放入相关变量。作者按审稿人意见重新进行统计,发现新放入的指标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可能存在多放入指标后主要的观察指标P大于0.05了,这时要反复进行尝试。如果终做不出P小于0.05,对终的发表会有影响。

       推荐阅读

       SCI回复信编写的注意事项

       如何高效地回复审稿人意见

       如何回复SCI审稿人的意见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