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分析与观察

2019.10.08 14:54
293 0 0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分析与观察

  青亮①

  【摘要】目的:针对肿瘤靶向治疗采取DNA损伤修复的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的对象主要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根据随机平分的原则分为两组,X组和Y组,各100例,其中X组采取的治疗方法为化学药物治疗,Y组采取的治疗方法为DNA损伤修复治疗,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观察肿瘤复发和新病灶出现的情况,1年内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1年后随访调查并发症出现情况及肿瘤消融效果。结果:Y组患者总缓解率为82.00/0,明显优于X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组肿瘤复发例数及出现新病灶例数均少于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Y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Y组复发率低于X组,肿瘤完全消融率高于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Y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肿瘤靶向治疗采取DNA损伤修复治疗方法,效果更佳,可以有效进行肿瘤消融,可以在临床上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DNA损伤修复; 肿瘤; 靶向治疗

  doi:1 0.1 4033/j.cnki.cfmr.20i 8.21 .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8)21-0027-02

  对于生物体来说重要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其具有的完整性对于生物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具有影响,尤其是在遗传信息方面至关重要。但在生物体的日常生活中极易因为各种原因、因素,使得体内正常的DNA受到损伤,影响到生物体的健康。而DNA损伤修复方法在对生命有机体进行应用时可以有效维持其基因组的稳定性,同时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该机制利用DNA损伤药物杀伤肿瘤细胞Ⅲ。因此,该治疗方法对于肿瘤靶向治疗来说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就目前对于抗肿瘤新药的研究中,DNA损伤修复抑制剂已经成了热点之一,其中进去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方法包括BSI-201结合多西他赛加卡铂治疗三阴转移性乳腺癌,而本研究正采用了该方法对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对象主要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2月这个时间阶段收治的20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根据随机平分原则分为两组,X组和Y组,各100例。其中X组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0—58岁,平均(48.5±4.3)岁,肿瘤直径小于3 cm患者40例,肿瘤直径3—5 cm患者60例;Y组患者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32—63岁,平均(49.1±4.5)岁,肿瘤直径小于3 cm患者45例i肿瘤直径3—5 cm患者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检查确实为三阴转移性乳腺癌,肿瘤直径未超过5 cm且病灶数量不超过3个。

  1.2方法

  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X组的治疗方案为化疗方法,具体内容为第1天对患者进行多西他赛75 mg/m2(产自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58),第1~4天对患者使用顺铂(产自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62),用药量为80rng/m2,1个治疗周期时长为28 d,对该组患者展开2个周期的治疗。而对于Y组的患者则采取DNA修复治疗措施,其主要内容为:第l~2天对患者使用BSI-201,用药量为10mg;①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重庆404000第1天时还需要加用卡铂f产自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87),用药量为10 mg,1个治疗周期28 d,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观察肿瘤复发和新病灶出现的情况,1年内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1年后随访调查并发症出现情况及肿瘤消融效果。

  1.3观察指标

  两组均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后对其所有患者展开CT检查,对患者病灶情况进行观察,并且在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出现复发及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并比较出现肿瘤复发及新病灶情况,肿瘤复发及消融情况。根据目标病灶对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近期疗效主要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患者所有病灶均消失为完全缓解;患者肿瘤病灶出现两径乘积缩小,缩小程度达50%为部分缓解;肿瘤细胞两径乘积出现增大不超过25010为稳定,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灶为进展,但均需要在4周后在进行确认[2-3]。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病例中评价为稳定及进展的均不纳入本次观察指标中。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c/o)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灶缓解率对比

  Y组患者总缓解率为82.0%,明显优于X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灶缓解率对比例(qo)

  两组患者病灶缓解率对比例.png

  2.2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复发及新病灶出现情况比较

  在治疗后进行检查,Y组肿瘤复发例数及出现新病灶例数均少于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复发及新病灶出现情况比较例(%)

  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复发及新病灶出现情况比较例.png

  2.3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比较

  治疗后1年内,X组出现骨髓抑制10例、恶心呕吐6例、咳血痰2例、脱发20例、睡眠差14例、心律失常2例,总例数为54例,占比54.0%;Y组出现骨髓抑制5例、恶心呕吐2例、咳血痰1例、脱发8例、睡眠差2例1例,总例数为19例,占比19.0%。Y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26 0,P=O.OO0 0)。

  2.4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局部复发及肿瘤消融情况比较

  治疗1年后,Y组出现局部复发6例,占比6.0%,X组出现局部复发28例,占比2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280,P=0.003 0)。在肿瘤消融方面,Y组完全消融95例,占比95.0%,X组完全消融82例,占比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51 0.P=O.OO0 0)。

  2.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1年后进行随访调查,X组出现肝包膜下出血20例、血气胸5例、门静脉血栓5例、腹腔脏器损伤5例、肝动静脉瘘2例,共37例,占比37.0%;Y组出现肝包膜下出血5例、血气胸2例、门静脉血栓2例、腹腔脏器损伤1例、肝动静脉瘘1例,共11例,占比11.0%。Y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30 0.P=O.OO0 0)。

  3讨论

  对于生物体来说重要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其具有的完整性对于生物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具有影响作用,尤其是在遗传信息方面,至关重要。但在生物体的日常生活中极易因为各种原因、因素,使得体内正常的DNA受到损伤,影响到生物体的健康。而DNA损伤修复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肿瘤的治疗中。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大威胁的疾病之一就是肿瘤。目前,在我国发病数量逐渐增加,而在临床医学上通常会选择常规手术、放射、药物这三种治疗方法来对肿瘤展开治疗,虽然这些治疗方法都具有其自身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肿瘤不能起到佳的治疗效果[5-6]。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逐渐引入DNA损伤修复治疗的方法,其作用机制主要出于肿瘤细胞会对DNA损伤造成刺激。但相关文献显示,在肿瘤细胞的DNA损伤修复上还会有许多弊端[7-8],对肿瘤细胞没有进行监视则会对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质造成增加的情况,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出现恶性表型。在临床中,对于恶性肿瘤进行治疗采取的方法中有效的就是靶向于肿瘤细胞缺陷的DNA修复机制的代偿通路以及联合对DNA致伤进行肿瘤放化疗措施。

  有相关研究表示,将DNA损伤修复治疗应用于肿瘤细胞目标病灶中具有优质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合相关资料采取实际治疗,主要是对笔者所在医院肿瘤患者进行DNA损伤修复治疗,其治疗总有效值很高,并且在一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少。证实了相比于普通的化疗治疗,DNA损伤修复具有更好的疗效,化疗进行治疗时容易出现复发和并发症的情况,而DNA损伤修复治疗则会少许多,并且,在对肿瘤的消融方面,DNA损伤修复治疗方法也可以达到接近完全消融的效果,可以充分证实DNA损伤修复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临床中针对肿瘤靶向治疗有效的方法。近几年,对抗肿瘤新药进行研发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并引入试验的一种新型药物就是DNA损伤修复抑制剂[9-10]。而在之后的会进步阶段中,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不断发现新的分子靶标,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也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11-12]。而在相关材料说明的基础上,本研究进行进一步证实,有数据说明在DNA修复抑制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进行抑制BER或者是MMR的通路后很有可能对DNA突变的发生起到促进的作用,很容易使得肿瘤细胞再次发生突变,甚至还会出现其他相关疾病。因此在医疗中可以从进行DNA损伤修复治疗的给药阶段人手,展开深入研究以及不断试验,才可以进一步提高DNA损伤修复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也会不断发现靶向DNA修复机制的小分子抑制剂并且将其进行应用,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提高其康复的概率。

  整体而言,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证实了DNA损伤修复对于肿瘤靶向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但研究涉及对象范围还不够广,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将其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顾兵,戈伟.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9): 1239-1241.

  [2]乜全民,毛青,邱永明,等.DNA损伤修复与胶质瘤的放、化疗抵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4): 376-378.

  [3]蔡思源,唐子执,曾鸣,等.DNA损伤应答靶向抑制剂对卵巢癌细胞的化疗增敏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3): 316-320.

  [4]张文静,刘倩蓉,张敏,等.DNA损伤的修复与胶质瘤对替莫唑胺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17,32(5): 555-558.

  [5]刘威.DNA损伤修复途径与微小RNA[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2): 311-314.

  [6]成驰.循环肿瘤DNA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意义[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7,29(10):710-714.

  [7]盛汉松,尤朝国,张弩.DNA错配修复基因与胶质瘤化疗耐药相关性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3): 11-14.

  [8]吴俚蓉,胡春宏.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l与肿瘤及化疗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3): 274-278.

  [9]吴晟,王立夫.人类肿瘤中常见的基因突变与分子靶向治疗的意义[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5,34(3): 221-225.

  [10]刘海,靶向抑制DNA修复基因Artemis增强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11]王帅.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靶向治疗相关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12]王慧敏,钟华,金波,等.血清肿瘤标志物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疗效的临床价值[J].肿瘤,2012,32(12): 102l-1024.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