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9.19 10:16
380 0 0

  纳洛酮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石健龙 吕博文 彭玉霞(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江门529100)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7年8月院前急救收治的AR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采用纳洛酮、咪达唑仑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R\RR及PI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眯达唑仑机械通气治疗ARF,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肺功能,改善生命体征。

  关键词:纳洛酮咪达唑仑急性呼吸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 2018 )09-0010-03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是由于溺水、电击、创伤、中毒(co、有机磷农药、药物)、急性加重期COPD等原因引发短期内呼吸功能迅速失去代偿,导致呼吸性酸中毒或严重缺氧症状。ARF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可威胁生命j近年来,随着现代机械通气及呼吸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院前急救系统不断完善,ARF救治成功率逐年上升[1]。纳洛酮是B一内啡肽拈抗剂,可阻断阿片受体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兴奋呼吸中枢,亦可用于解除吗啡类复合麻醉药物术后解除呼吸抑制及催醒;咪达唑仑是临床上常见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用药。本文分析纳洛酮联合咪达唑仑对ARF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将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7年8月院前急救收治的ARF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ARF的诊断标准口】①呼吸频率<35次/min或>8次/min,伴紫绀、呼吸困难;②血氧饱和度( SP02)<850/o;③无自主呼吸,伴有上述症状之一即可诊断。120例患者按照人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82+12.86)岁,颅脑损伤及合性外伤24例,脑血管意外15例,中毒12例,急性加重期COPD6例,其他3例;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2例,重症肌无力3例,破伤风3例;研究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5.05+12.41)岁,颅脑损伤及复合性外伤26例,脑血管意外14例,中毒13例,急性加重期COPD 5例,其他2例;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9例,重症肌无力4例,破伤风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伴发症状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后,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对伴有意识不清、脉搏消失、呼吸暂停的患者参考《201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实施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及除颤复苏,同时快速度建立心电、血压、生命体征监控,全程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P)及Sp02。对照组立即给予仰头举颌法,彻底清除口腔、鼻腔、呼吸道异物,静脉推注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22)0.05 mg/kg,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根据具体情况配合按压、电击除颤,同时应用阿托品、长托宁、多巴胺等药物支持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05—O.lmg/(kg.h)静脉注射泵持续泵入,维持镇静效果。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纳洛酮(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876),起始剂量0.6mg,随后以O.Olmg/min维持,药物大剂量<24mg/d。

  1.3评价指标

  1.3.1生命体征: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4h后两组HR、RR及气道峰压( PIP)。

  1.3.2肺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d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及(FEV,/FW)。

  l.3.3血气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抽取动脉血ImL行血气分析,记录pH、动脉血气血氧分压(Pa0:)、Sp02。

  1.3.4不良反应:包含腹痛、腹胀、心律失常、抽搐、呕吐、皮疹、皮肤瘙痒等。

  1.5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

  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王±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命体征:两组治疗前的HR、RR及PIP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的HR、RR及PI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大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x±S)

  两组治疗前后大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png

  与治疗前比较#P

  2.2肺功能:两组治疗前的FVC、FEV.、FEV./FV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FEV,、FEV,/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d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x±s)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d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png

  与治疗前比较*P<0.05,#P

  2.3血气指标:两组治疗前的Ph、Pa0:及Sp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的Pa0:及Sp0:显著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的Pa0:及Sp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表3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xts)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png

  与治疗前比较#P

  2.4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心律失常、抽搐、呕吐、皮疹、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腹胀、2例呕吐反流、1例躁动;研究组1例腹胀,1例呕吐反流,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X2=0.702,P=0.402。

  3讨论

  ARF临床上较为常见,多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肺脏换气功能及通气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急促、发绀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ARF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但气管插管操作不当可导致ARF在气管导管刺激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增加不良预后风险,充分保留自主呼吸功能,对于维持良好氧合,扭转低Sp0:,降低肺功能萎缩、脑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4-5]。机械通气可提供ARF患者的吸气辅助,将潮气量放大,对微弱的呼吸肌提供帮助,降低呼吸肌做工量及让疲劳的呼吸肌获得休息,在迅速纠正血气指标的同时,可显著改善气体交换效果,增加ARF患者的肺泡通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延长总呼吸时间及呼气时间;其次机械通气正压条件下,可增加气道及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壁毛细血管渗出,改善ARF患者的肺间质水肿,有助于弥散,机械通气可增加肺泡通气,减少肺泡死腔量,肺泡内正压可促进氧向血弥散,提升血氧饱和度及血氧分压,改善预后。

  Divatia JV认为气管插管前诱导用药选择与气管插管操作本身同等重要,Jabreu]将氯胺酮用于急诊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可有效降低插管次数,降低气管插管对咽喉损伤,平稳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咪达唑仑是急救气管常见的诱导药物,属于苯二氮卓类中相对水溶性强的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及肌肉松弛等作用,静脉给药后起效快,半衰期短、无耐药性、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杨明全c8]Xj ARF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采用咪达唑仑诱导后,气管插管次数显著下降,预后良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HR、RR及PI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纳洛酮联合咪达唑仑在ARF患者应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总之,ARF患者气管插管前采用咪达唑仑诱导插管,插管后以纳洛酮联合咪达唑仑治疗,在发挥镇痛、镇静作用的同时,可显著改善气指标、肺功能,改善生命体征。

  参考文献

  [1]喻文,罗红敏,经鼻高流量氧疗对合并免疫功能低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11):987.

  [2]郑相慧,桑胜利,赵冬梅,等,咪达唑仑对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研究[Jl.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48-49.

  [3]Link M S,Berkow L C, Kudenchuk P J,et al_Part 7:adult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l. Circulation,2015,132(18 suppl 2):S444-S464.

  [4]吴河海,张再鸿.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医学综述,2013,19( 23):4376-4378.

  [5]樊满齐,赵生涛,张鸿玲,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

  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989-991.

  [6]Divatia JV,Khan PU,Myatra SN. 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ICU:Life saving or life, threatening Indian J Anaesth,2011,55:470-475.

  [7]Jabre P,Combes X,Lapostolle F,et al. Etomidate versus ketamine for rapid sequence intubation in acutely ill patients: a multicentre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09,374:293 -300.

  [8]杨明全,李强,肖国辉,等.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诱导抢救性气管插管的临床评价[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5):477-480.

  [9]陈富明,孔丽葵,李海燕,等.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77-78,81.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