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随访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9.08.27 17:43
353 0 0

  关爱随访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顾静霞,钱淑霞,邬菁菁

  摘要:目的 探讨关爱随访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 6年6月~2 017年9月在浙江省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9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关爱随访:2组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HAMD)及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l3I)进行抑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 2组干预前HAMD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J>o.05)。干预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13. 24±4.05)分vs (18. 27±4.96)分。

  结论 关爱随访不仅可有效缓解PSD患者的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卒中;抑郁;干预性研究;日常生活活动;接触者追踪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并发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达30%~60%,PSD不仅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改善PSD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康复,成为广大医护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我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尝试将“关爱随访”应用到PSD患者中,以探讨其对PSD患者抑郁情绪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9月在浙江省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SD患者79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7. 53±8.5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9例,对照组40例。在婚64例,非在婚15例;缺血性脑卒中53例,出血性脑卒中26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4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2)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标准。(3)患者年龄<75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有严重失语、失用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患者理解能力差,不能配合完成量表。(3)脑卒中发病前即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及自杀倾向者。(4)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患者。2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糖尿病和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表12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png

  1.2方法 2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药物规范治疗、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其中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门诊随访每个月1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控制、日常用药、功能锻炼及生活自理能力,并根据患者病情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干预组在常规门诊随访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关爱随访。

  1.2.1 关爱随访团队的组成和培训 由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护士长1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且护师以上职称的2名护师共同组成。在工作开展之前对所有小组成员进行专科知识及沟通技巧专项培训,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工作。

  1.2.2 关爱随访干预方案的实施 患者出院时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患者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住址、联系电话、病情现状等基本情况。2016年6月~2017年9月研究期间,为每例干预组患者提供为期6个月的关爱随访。在患者出院2周、1个月时分别进行入户和电话随访,确定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后每个月随访1次,在此期间可以随时进行电话和微信咨询。患者病情不稳定时可增加回访次数,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出现较严重的异常情况时,指导患者立即就诊。(1)微信随访:组织有智能手机且使用微信的PSD患者关注我科“PSD课堂”微信公众号,指导其阅读学习“PSD课堂”中有关健康宣教内容。并建立微信群,患者町在群内进行疾病康复相关知识咨询,研究者积极参与患者群聊,解答患者讨论中疑惑的问题,对PSD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同时,对于个别患者,可通过微信文字、语音或者视频与患者进行一对一随访,为其提供详细的个体化护理。(2)个体干预:提供电话及入户访视时,全面了患者心理情绪状态、病情控制情况、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情况,询问患者心理、治疗方面的需求,对情绪变化进行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开展康复锻炼指导,详细记录每次随访内容,为下一次针对性随访提供参考。(3)家庭支持:加强与患者家属交流及沟通,鼓励、支持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疾病管理、协助和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医师制定的康复方案进行早期肢体锻炼、多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督促患者定期复查。(4)咨询互动: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疾病恢复过程中若有问题及疑惑时,可随时通过电话、门诊或微信等方式寻求帮助以获得多的支持资源和直接的辅导治疗。

  1.2.3 评价方法 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s depressionscale,HAMD)和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进行抑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HAMD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采用修订后的17项版本,O~4的5级评分法,总分<7分为无抑郁症状,7~l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BI共包含10个条目,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依赖性越小。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Z2检验,P

  2 结 果

  2.1 2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十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x±^)

  2组十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png

  2.2 2组干预前后BI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干预后BI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干预组干预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2组干预前后Bl评分比较(分,i±N)

   2组干预前后Bl评分比较.png

  3讨论

  关爱随访主要借助信息化工具例如微信、电话等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建立一个便捷的互动沟通平台,使护理服务由医院延伸到家庭,从而保证院外随访的连续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关爱随访可明显缓解患者抑郁情绪,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通过电话、微信、人户访视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状态,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起积极乐观的态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2)同时通过微信群的互动交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陪伴以及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相互督促,均能使患者的心理康复治疗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3)通过关爱随访还将社会和家庭支持纳入随访中,为患者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表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帮助和关怀可使患者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对改善疾病治疗态度、抑郁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大多数PSD患者出院后,由于患者和家属缺乏相关疾病知识,疾病病程延长,神经功能水平恢复慢,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而实施关爱随访呵使医护人员长期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联系,提供相应心理治疗、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从而激发患者主动性和积极性,接受和配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缓解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另一方面,关爱随访利用信息化工具对PSD患者院外治疗进行全程督导,使随访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医护人员也能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发现问题时能及时帮助患者解决,这也极大缩短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促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度更高,营造出良好的康复环境,使随访效果更显著,进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故关爱随访后,干预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关爱随访对PS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关爱随访不仅可有效缓解PSD患者的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关爱随访具有经济实惠、简便易行、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等优点,既可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患者出院后,又便于为患者提供一个系统、综合、连贯的健康教育,因此,建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适当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Xu JH,Jiang P.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oxalate for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Jl. Medicine (13altimorc), 2018, 97( 1-1): e0219. D()I: 10. 109 71MD. 0000000000010219.

  [2] Zhang IJ, Sui M,Yan T, et al.A study in pcrsons later tifler stroke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cial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depressic)n[Jl. Clin Rehabil, 2017, 31(3):39/1-402. D(JI:10. 1177//0269215 r)16641 300.

  [3] Burnell FJ, Keijzers (J. Smith P.Review article: quality of follow-up care for anaphylaxis in the emergcncy departmeni[J]

  [4] HeindJ IJM,Koch KR,Schlaak M,et aI.AdjUVcint therapy ancl interdisciplinary follow-up care of conjunctival mclanoma[Jl.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