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心理韧性的影响

2019.08.26 09:53
271 0 0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心理韧性的影响

  张玉婷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收治的41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韧性水平的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坚韧、自强、乐观及心理韧性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观察组坚韧、自强、乐观及心理韧性总分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心理韧性,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综合护理;颅脑损伤;康复护理;心理韧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 2018) 29 - 0111- 02

  颅脑损伤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由于发生突然、康复期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后遗症,使患者产生焦虑、悲观等心理障碍,不利于患者的身心恢复。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困难、不幸、疾病、创伤、挫折等重大身心创伤时积极应对逆境,从困难、挫折和不幸中调整与复原的能力。良好的心理韧性可使患者在面对逆境时仍能保持稳定、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疾病治疗与后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本院2017年起对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以提高其心理韧性,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7年1~12月本院脑外科41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男32例,女9例,年龄20~74岁,平均(48.9±17.4)岁,其中GCS评分6~8分12人,9—12分20人,13~15分9人;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10例,年龄20~74岁,平均(48.9 +17.4)岁,其中GCS评分6~8分11人,9~12分20人,13—15分10人。纳入标准:存在明确颅脑外伤史,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颅脑损伤,经清除血肿、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后意识清醒,病情稳定,处于康复期;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或恶性肿瘤、流浪汉等无家人照护的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比、家庭收入、医疗付费方式、教育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D>0.05),具有町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健康宣教、执行治疗措施、

  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由中级以上职称、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经心理学相关知识培训合格的专科护理人员担任。②病区环境温馨、整洁,温度保持在22℃~250C、色彩柔和,使患者感觉舒畅。③心理认知干预:通过倾听疏泄患者不良情绪;客观、详细介绍病情与康复过程,使患者对康复的长期性有正确的认知与心理准备;解释大脑强大的康复潜能与代偿功能,让患者意识到通过积极的康复,病情可以得到改善,甚至可以回归到以前的工作岗位,增强患者信心;通过引导,改变患者对创伤事件的认知,重新认知“创伤意义”,如创伤改变患者对人生的看法,更加珍惜生命、享受生活;让病情相似、康复较好的患者与其沟通,使其对未来充满乐观与美好希望,激发其内在潜能‘纠。④行为干预:患者由于创伤、长时间的卧床,易产生懒惰行为习惯与疲惫感受,其康复锻炼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因详细介绍康复锻炼的好处,如有利于后期恢复、减少肌肉萎缩、降低下肢血栓与肺部感染、增强免疫力等,使其积极、主动配合康复锻炼;指导心理自强性高的患者带动自强性低的患者锻炼,降低其疲惫感受;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取得的细微进展并予以鼓励,如肌肉力量的增强、运动范围的增大等,使其切身感受到生活能力自理能力的改善与情绪的好转,进一步强化其康复的信心。⑤社会支持:对患者家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如康复进程与创伤后性格与情绪的变化等,使患者家属能够对患者的康复保持耐心,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感受,大程度的给予患者物质、精神方面的支持;患者住院期间朋友关系质量往往不高,应动员患者朋友尽可能多看望患者,而护理人员作为患者康复期间接触多的人,应与患者建立起朋友关系,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培养其自强精神与坚韧的品格,提高其心理韧性。

  1.3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2周心理韧性水平的差异。心理韧性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判断,该量表Cron-bach's d系数为0. 91,信效度系数为0.84,含坚韧、自强、乐观3个维度,25个条目,每项条目1~5级评分,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心理弹性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i±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3讨论

  3.1创伤患者受到伤害后,生命受到威胁,原有的工作、生活规律被破坏,常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使其遭受身心双重打击,因此创伤患者心理韧性水平整体偏低‘列。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情重、康复周期长,且常伴有运动障碍与情感障碍,故身心健康问题更为严重,心理韧性水平更低。叶慧芳21对242例脑外伤患者调查后显示其心理韧性总分为( 62. 79±14. 56)分,低于健康人群80.4分和烧伤患者(67. 34 +13. 67)分,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颅脑损伤患者心理韧性水平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疾病因素:病情越严重、并发症越多,心理韧性水平越低;病程越长,患者越易产生应对疲惫,心理韧性越低‘酬。②患者因素:女性、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心理韧性较高。主要由于女性在遭受挫折时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态,而较高的教育程度可患者以客观的心态面对事实并适应创伤导致的改变。③家庭因素:家庭亲密度高心理韧性高;家庭成员适应性好,患者心理韧性高。④照护者因素:照护者负面、悲观情绪降低患者心理韧性。⑤环境因素: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心理韧性的成长;周围病友的康复经历与情感交流,有助于改变患者对创伤事件的认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增加心理韧性。

  3.2心理韧性中坚韧指一个人克服一切困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执行某一决定,达到既定目标的品质;自强指在自信的基础上,对挫折重新进行认知,发掘、利用对恢复有利、正向的因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精神;乐观是遭受挫折、逆境时,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仍怀有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心理韧性,有助于遭受创伤的患者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疾病,提升自我效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对于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由于康复周期长,尤其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自强的精神与乐观的态度,才能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本组患者从心理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社会支持等方面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坚韧、自强、乐观及心理韧性总分均较对照组及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主要由于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较多,而常规护理往往对心理韧性关注不够,心理护理缺乏针对性,故护理效果差。综合护理通过心理护理、社会支持改善了患者悲观、消极心态,使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通过认知干预、行为干预促进了患者形成坚韧的品格与自强的精神,使得患者心理韧性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心理韧性,对于改变患者对创伤的认知,持之以恒的进行康复锻炼、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宁剑伟,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不良心理情绪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12,20 (7):1024 -1026.

  [2] 叶慧芳,陈秀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脑外伤患者韧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 (10):1231 - 1235.

  [3] 吴光柳,杨明莹,樊红,等,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 (33):4234 -4238.

  [4] 杨仕容,何琳,杨蕊榕,等,个性化护理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不良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1 (10):1238 -1240.

  [5] 王芝,许燕,殷雪萍,等.创伤患者韧性心理成长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1070 -1072.

  [6] 吴丽丽,王美红,陈慧婷,等.浙江省温岭市某医院脑外伤康复治疗患者韧性水平与应对疲惫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5,28 (5):85 -88.

  [7] 余晓英,陈剑平,正念减压训练对胃癌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7:89 - 92.

  [8] 杨婷,丛明慧,徐岩,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韧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 (5):954 -957.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