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8.22 15:01
463 0 0

  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谢建 赵福昌 李佳佳 李桃桃 马覃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入的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以手术证实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56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手术证实确诊为颅内动脉瘤51例(单发病灶48例,多发病灶3例),其余5例患者均为阴性患者;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特异性为80.OOa/o(415),敏感性为94.12%(48/51),准确性为92.86%(52/56),DSA对颅动脉瘤诊断的特异性为80.00%(4/5),敏感性为98.04qo(50/51),准确性为96.43%(54/56),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结果的特异性、每£感性、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DSA与CTA评估动脉瘤平均大直径、平均瘤颈横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操作性强、成像清晰、检查方便快捷、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基本可替代DSA检查,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应用价值

  doi:1 0.1 4033/j.cnki.cfmr.201 8.1 3.0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8)13-0071-03

  颅内动脉瘤是指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管壁上的异常膨出,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颅内动脉瘤的主要病因,相关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居所有脑血管意外疾病第3位。颅内动脉瘤可在任何年龄发病,目前对颅内动脉瘤的具体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但大部分学者颅内动脉血管管壁先天性缺陷、腔内压力增高是诱发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原因,并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等密切相关。临床对颅内动脉瘤主张早期治疗,但颅内动脉瘤未发生破裂出血前,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此影像学检查成为颅内动脉瘤早期筛查、诊断的重要手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对颅内动脉瘤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其作为有创性查不利于普及,并且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本组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入的56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与手术证实结果、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56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内容及风险完全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原发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障碍患者;中途转院、死亡等失访患者;急慢性感染;不满足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2.9±4.5)岁;患者就诊原因为颅内血肿2例,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既往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其他原因10例。本研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采用笔者所在医院SOMATOM Perspectivs 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CTA检查,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300 mA,层厚为1.25 mm,层距为0.625 mm,设置探测器为16 mm×1.25 mm,射线束宽度为20 mm,矩阵为512×512。应用笔者所在医院ACIST双筒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静脉高压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50 mgl/ml,速率为3~5 ml/s,总剂量为1.5—2.0 ml/kg,总剂量不得超过100 ml,采用造影剂跟踪法扫描,采用大密度投影、Volume Rendering图像、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三维血管影像。DSA检查由患者至上级医院检查确诊。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所有影像资料由笔者所在医院CT科3名主治医师级别以上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比较CTA、DSA及手术证实结果之间的差异性,计算不同检查方案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其中敏感性=阳性,(阳性+假阴性)×100qo,特异性=阴性/(阴性+假阳性)×1000/0,准确性=(阳性+阴性)/(阳性+假阳性+假阴性+阴性)×100%。另基于CTA、DSA影像结果评估动脉瘤平均大直径、平均瘤颈横径指标,比较CTA、DSA在评估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t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确诊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56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手术证实确诊为颅内动脉瘤51例,其中单发病灶48例,多发病灶3例,其余5例患者均为阴性患者,CTA检查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48例,DSA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50例,见表1。

  表1 手术证实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例

   手术证实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例.png

  2.2 56例患者CTA与DSA检查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比较 诊断结果提示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特异性为80.00%(4/5),敏感性为94.120/0(48/51),准确性为92.86%(52/56); 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特异性为80.00%(4/5),敏感性为98.04%(50/51),准确性为96.430/0(54/56),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56例患者CTA与DSA检查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特异性比较

  56例患者CTA与DSA检查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特异性比较.png

  2.3患者CTA与DSA评估5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大小结果比较

  CTA与DSA评估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平均大直径、平均瘤颈横径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A与DSA评估5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大小结果比较 [mm,(±s)]

  CTA与DSA评估5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大小结果比较.png

  3讨论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早期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其中CT具有的扫描速度快、成像清晰、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备受临床青睐,在既往颅内动脉瘤的检查与诊断中,通常将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㈨,但DSA为有创性检查,其对患者的医源性创伤较大,并且对患者身体耐受要求较高,并不是所有患者均能进行DSA检查,因此其临床应用与推广备受限制[5-6],这也直接导致过去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检出率并不高。而在本组研究中发现,在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中,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二者对肿瘤大小评估并无显著差异,表明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基本与DSA。通过回顾分析可知,DS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筛查与诊断中应用的主要因素为有创性检查以及可重复性,而CT检查具有的先天优势直接弥补了DSA检查的弊端,通过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增强局部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异,使局部颅内动脉瘤分辨率更理想,能够有效提升颅内动脉瘤早期检出率,并且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扫描并获得高质量影像结果,检查时间明显短于DSA,也无需特殊的检查前准备工作,患者整个检查无任何疼痛感觉,因此患者也更易配合、更易接受l10-111;而在经济方面CTA仅可视为常规的CT检查,明显低于DSA检查费用,能够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同时也更易推广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早期筛查。

  综上所述,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操作性强、成像清晰、检查方便快捷、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基本可替代DSA检查,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但本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如样本容量过小可能导致结果、结论客观性不足,并且本组研究并未进行多样性分析,如不同病灶位置、不同病情程度的颅内动脉瘤CTA检查敏感性与特异性是否仍能保持较高的状态,这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张恒柱,张宪,等.开颅手术切除治疗软脑膜血管瘤l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5): 472.

  [2]纵振坤,于如同,范月超,等.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手术评估中的临床比较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5):324-327.

  [3]王娜,张永进,李娟.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与头颈部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J]心理医生,2016,22(26): 109-110.

  [4]熊艾平.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 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4): 78-80.

  [5]牛云,王磊,柴汝昌,等.16层螺旋CT i维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09,30(7): 110-115.

  [6]杨秋云,石安斌,翟建春,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脑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2): 34-35.

  [7]韩立海,陈建伟.炫速双源CT双能量直接去骨血管成像和时间减影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血管瘤中的对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2, 19(10): 1042-1043.

  [8]张慧,郭君武,李杰,双源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4): 99-100.[9]张元刚,王丽,方小东,等.CT、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7): 47-50.

  [10]黄钦江,郭宗铎,张晓冬,等.CTA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6): 330-333.

  [11]陈军.多层螺旋CT脑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01.16, No.13 May, 2018学创新,2017,14(9): 85-88.

  [12]余东,黄伟.64排128层CT在颅脑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1): 19-20.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