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造瘘管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2019.08.21 15:47
513 0 0

  膀胱造瘘管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林云侨 陈锦添 陈从其 李智强 张云

  【摘要】目的:分析耻骨上膀胱造瘘管中的生物被膜菌相关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膀胱造瘘术的患者共65例标本,应用琼脂培养基筛选出造瘘管生物被膜菌株,并对生物被膜菌进行半定量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65例膀胱造瘘术后1个月尿培养阳性率为43.1%。年龄≥70岁、有糖尿病、留置膀胱造瘘管时间长、每日尿量少的患者感染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膀胱段导尿管生物膜共检得9种6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0株,革兰氏阳性菌11株,真菌9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等对p -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f>60.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25.o%);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革兰阳性球菌仅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膀胱造瘘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生物被膜菌耐药性的升高,临床应根据菌株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膀胱造瘘; 尿培养; 感染特点

  因患者出现尿道梗阻,尿管无法置入,或为延长更换尿管时间,故需行膀胱造瘘术,其方法为于耻骨上膀胱做一造口,使尿液引流到体外,暂时性或永久性解决患者排尿困难…。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永久性的膀胱造瘘术患者越来越少。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因身体不能承受手术,仍需长期行膀胱造瘘术。如何减少膀胱造瘘管引起相关的尿路感染,以及如何选择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成了首要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膀胱造瘘管生物膜检测,从而了解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性及细菌临床分布情况,针对性调整对此类感染疾病的治疗方案,进一步达到预防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膀胱造瘘术的患者共65例,纳入标准:(1)患者因尿道梗阻致尿潴留行膀胱穿刺造瘘术;(2)尿常规检查提示尿路感染;(3)年龄大于18岁。排除标准:肾功能损害;伴随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其中男57例,女8例;年龄35~96岁,平均(67±8)岁;病因:前列腺增生31例,尿道损伤18例,神经源性膀胱11例,其他原因5例。

  1.2方法

  标本留取及细菌培养:入组患者膀胱造瘘术前尿培养结果为阴性,在膀胱造瘘术后第10、20、30天收集标本。更换膀胱造瘘管前碘液消毒一次性尿液贮存袋引流管上端(离导尿管接口约5 c,m),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尿液2—4 ml;于第30天更换膀胱造瘘管,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擦洗造瘘口及导尿管,将导尿管分取2段(取每段时分别用一把灭菌剪刀和镊子),即膀胱内段(约1 cm)、造瘘管段(约1.5 cm),分别置于5 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内,旋涡仪上30 s洗脱;用定量加样器装上灭菌塑料吸取上述尿液和留置导尿管生物膜洗脱液50 p.l,分别接种于7%~ 8%新鲜羊血营养琼脂平板及沙保罗琼脂平板,用灭菌L型玻棒均匀推播样本液分离菌落(35℃培养48 h),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01.16, No.13 May, 2018作细菌菌落计数及菌种鉴定。取患者造瘘管进行尿培养检查,结果提示尿培养检出病原菌,细菌计数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los CFU/ml,革兰阳性菌≥l04 CFU/ml。多次培养获得相同的菌种时仅取首次培养的菌株;若培养为不同菌种则计入同一患者菌株。

  1.3观察指标

  分析膀胱造瘘术后尿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比较各段膀胱造瘘管表面生物膜细菌菌落数分布分析生物被膜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膀胱造瘘术后尿液培养比较

  65例膀胱造瘘术后1个月尿培养阳性率为43.lqc(28/65),年龄≥70岁、有糖尿病、留置膀胱造瘘管时间长、每日尿量少的患者感染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膀胱造瘘术后尿培养阳性相关因素分析

  膀胱造瘘术后尿培养阳性相关因素分析.png

  2.2膀胱造瘘管表面生物膜病原菌菌落数分布65例各段留置膀胱造瘘管表面均无细菌生长有15例,同1种细菌生长菌落数>10s CFU/cm有15例,两种细菌生长的有2例,某段无细菌生长而其他段菌落数>10s CFU/cm的有5例。

  对28例病原菌感染的膀胱段导尿管生物膜进行分析后共检出9种共6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0株,包含大肠埃希菌30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胞曼不动杆菌2株;革兰氏阳性菌11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8株、粪肠球菌3株;真菌9株,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各3株。65例菌尿症患者各段留置导尿管表面生物膜病原菌菌落数分布,见表2。

  表2各段膀胱造瘘管表面生物膜病原菌菌落数分布例

  各段膀胱造瘘管表面生物膜病原菌菌落数分布例.png

  2.3生物被膜耐药率

  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等对B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60.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25.0%);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3;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讨论

  耻骨上膀胱造瘘管术是通过耻骨上经皮留置导尿管到膀胱,广泛地应用于长期需经尿道留置导尿管的患者H。耻骨上膀胱造瘘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了反复更换导尿管引起的尿道损伤、出血等风险;(2)减少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是膀胱造瘘术也是通过造瘘口进入膀胱,自然也破坏泌尿系统正常结构,因此膀胱或导管内存留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生物膜的形成。导尿管表面生物膜是介人性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是细菌寄生于体内植入物表面时形成的一种复合体,可以保护细菌逃逸宿主免疫和抗菌药物的杀伤作用[5-8]。

  笔者研究表明,术后1个月尿培养的阳性率为43.10/0,但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的尿路感染症状。考虑膀胱造瘘术后尿培养阳性结果较高,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1)膀胱造瘘术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下降基础病较多的患者;(2)患者饮水量不足,导致尿液浓缩容易造成感染p1;(3)患者及家属对膀胱造瘘管护理不到位;(4)部分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易导致细菌定植;(5)集尿袋未及时更换。本组患者通过对年龄、糖尿病、留置膀胱造瘘管的时间、每日尿量的对比,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留置膀胱造瘘管时间的延长及尿量的减少,均会增加尿培养的阳性率。

  通过对留置膀胱造瘘管膀胱段表面生物膜细菌学检测发现:28例培养阳性,本组均为膀胱造瘘术后1个月,行膀胱造瘘管细菌生物膜检测,并且培养细菌大部分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王世平等研究显示,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生物膜细菌主要培养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其对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万古霉素以外的各类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的耐药。本次研究也发现了膀胱造瘘管中发现真菌,考虑与患者基础病如糖尿病及抗生素滥用有关。

  本研究显示,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生物膜细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对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万古霉素以外的各类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大肠埃希菌对B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噻肟耐药率达到100%;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及青霉素耐药率为100%。

  通过上述研究,笔者总结了如何才能更好减少膀胱造瘘术后继发尿路感染的方法:(1)规范化护理,加强膀胱造瘘口清洁护理,减少造瘘口分泌物,定期更换集尿袋;(2)增加尿量,建议留置造瘘管的患者每天饮水量应>2 000rril;让尿液冲洗膀胱,减少尿路感染发生概率;(3)定期更换膀胱造瘘管,临床上没有明确规定更换的时间,笔者认为更换时间因人而制定,如有感染因素的,则缩短更换时间;(4)如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病,需积极控制基础病,减少感染的概率;(5)加强更换造瘘管的无菌性操作,减少医源性的感染。

  综上所述,膀胱造瘘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通过对尿培养及膀胱造瘘管分段细菌菌落计数及生物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其成,于哲,林光正,等.膀胱造瘘术对于80g以下良性前列 腺增生症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1): 131-134.

  [2]王瑞瑛,王震,陈一芬,等.老年患者永久性膀胱造瘘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870-872.

  [3]俞晨林,杨丽娜,康丹红,等,两种膀胱冲洗液预防膀胱造瘘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研究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 92-94.

  [4]李乃静,白雪,潘作东,等.老年膀胱造瘘患者生物被膜菌与泌尿系感染的相关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 3888-3889.

  [5]乔庐东,闫伟,陈山,等.输尿管支架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临 床特征及其肾脏形态学改变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 35(9): 704-707.

  [6]罗仕蓉,罗婷婷,叶海峰,等.老年男性膀胱造瘘患者长期留置尿管的感染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 4354-4356.

  [7]王玉月,史伟峰,季云,等,膀胱造瘘患者尿液中分离出阿萨希毛孢子菌一例[J].检验医学,2012,27(7): 615-617.

  [8]陈仲波,朱笕青,周建松,等.耻骨上膀胱造瘘预防官颈癌根治术后尿路感染的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3): 424-425.

  [9] Leuck A M, Wright D, Ellingson L,et al.Complications of Foley cathetersis infection the greatest risk[Jljurol, 2012, 187(5): 1662-1666.

  [l0]朱晓君,泌尿道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4(21): 676-678.

  [11]王世平,翟艳慧,谢克亮,耻骨上膀胱造瘘管细菌生物被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 23(8): 1820-1822.

  [12]袁望舒,刘忠良,张海娜,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防治现状及展望[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 1936-1938.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