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及健康管理干预对患者激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08.15 14:19
460 0 0

  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及健康管理干预对患者激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罗艳群,马忠妹,李晓婷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妇产科,上海201300

  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健康管理干预对患者激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接诊的200例疑似同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kupperman更年期评分标准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确诊。通过临床检查与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一般情况统计,并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对已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性激素水平,免疫功能、骨密度( BMD)改善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包括婚姻质量、伴侣健康状况、子女关系、收入、睡眠质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质量差、子女关系不和谐、睡眠质量差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危因素(P<0.05).,健康管理干预后,患者廊清雌二醇(E:)、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睾酮(T)水平显著改善,患者血清CD8+、CD4+/CD8+、CD4+显著改善,患者手指BMD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婚姻质量、伴侣健康状况、子女关系、收入、睡眠质鞋等均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管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以及免疫功能,通过激素调节平衡骨形成与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干预;激素;免疫功能;骨密度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围绝经期综合征症候以神经心理症状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具体症状主要集中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方面出现潮热、失眠、心悸、出汗等;心理方面主要出现精神不佳、焦虑、食欲不振,严重者甚至出现抑郁症31。随着对女性健康的重视,近年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逐渐加深。本研究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并分析健康管理干预对患者激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接诊的200例疑似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kupperman更年期评分标准进行围绝经期综合征确诊,200例疑似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确诊围绝经期综合征155例,确诊率为77. 50%.非围绝经期综合征45例。根据是否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将研究对象分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组与非围绝经期综合征组。其中围绝经期综合征组年龄43~55岁,平均(48. 67+3. 32)岁;绝经时间5个月~5年,平均(2. 34 +0. 54)年;停经原因:手术停经25例,自然停经130例。非围绝经期综合征组年龄44~57岁,平均(49. 02+3. 36)岁;绝经时间7个月~5年,平均(2. 41+0. 55)年;停经原因:手术停经9例,自然停经3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组、非围绝经期综合征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纳入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健康管理干预纳入标准:患者同意干预方案并积极配合;kupperman评分>5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妇科疾病;文盲或意识较差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危险因素分析:通过临床检查与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一般情况统计,并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健康管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开展围绝经期综合征知识讲座,讲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好发年龄、临床常见症状以及不适症状的应对方式。同时告知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并不可怕,经过积极的药物及行为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并列举成功病例,用以提升患者对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信心。②心理干预:首先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将注意力从自身身体、心理的不适转移出来,可通过欣赏音乐、刺绣、广场舞等提升心理状态;加强沟通,与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沟通,倾诉自己遇到的困难,缓解心理压力;多与父母、配偶、子女沟通,改善家庭关系。③生活及运动干预: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注意日常饮食营养搭配,增加身体营养,遵守医嘱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积极参加运用,例如广场舞、慢跑、太极等,既可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又能改善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

  1.3 指标判定标准 性激素:采用雅培ARCHITECT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干预前后血清雌二醇(E,)、卵泡刺激素( FSH)、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 LH)、孕酮(P)、睾酮(T)。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美国BD FACSCalibur全自动流式细胞分2289析仪对干预前、治疗后CD8+、CD4+进行检测,并计算CD4+/CD8+值。骨密度:采用西门子MultixSwing骨密度测试系统手指骨密度( BMD)检测。kupperman更年期评分标准№3:<5分表示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1. 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疋2检验,计量资料以(i±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检验。

  2结果

  2.1 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包括婚姻质量、伴侣健康状况、子女关系、收入、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2 围绝经期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质量差、子女关系不和谐、睡眠质量差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危因素(P<0.05)。2.3健康管理干预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健康管理干预后,患者血清E:、FSH、PRL、LH、P、T水平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健康管理干预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骨密度比较健康管理干预后,患者血清CD8+、CD4+/CD8+、CD4+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脊椎、股骨颈BMD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更年期女性机体从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阶段逐渐走向衰老,性激素的变化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变化,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婚姻质量、伴侣健康状况、子女关系、收入、睡眠质量,其中婚姻质量差、子女关系不和谐、睡眠质量差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此阶段女性通常情况下子女成人,与配偶已经共度数十年光阴,重心已经从工作、奋斗转移到生活中来。但此时一旦家庭、婚姻生活不和谐极易加重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因此这两项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健康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个人或集体的积极性,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期达到大的健康效果。在我国,健康管理主要由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管理干预从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活及运动干预人手,患者干预后各项性激素水平均显著改善,其原因可能为心理状态的改善影响机体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功能,起到心理一躯体调节作用,改善了相关激素的分泌。同时积极的运动及生活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身体素质,加之适量的药物干预起到了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从CD4+、CD4+/CD8+的提升可以得出患者细胞免疫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患者激素水平的调节对BMD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升BMD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健康管理干预具有个性化、人性化、廉价及容易接受等优点,有助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候的改善。健康管理后患者性激素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一方面提示患者通过激素调节平衡骨形成与骨吸收,降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另一方面提示内分泌功能逐渐改善,表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婚姻质量、伴侣健康状况、子女关系、收入、睡眠质量等均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通过健康管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以及免疫功能,通过激素调节平衡骨形成与骨吸收,增加BMD,降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梁春玲,罗一平,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I]医学综述,2014,20(11):2090-2092.

  [2] 千秀霞,上玉中,郭荚莲,心理n预联合针灸调养疗法对司绝经期综合征病人性激素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19):2343 -2345.

  [3]蔡旺,齐茹,综合疗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m清雌激素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 (21):3067-3068.

  [4] 七志华,李霞,武海燕,等,补肾健脾中约复力强r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及IL -2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 18):2856-2857.

  [5]许金平.激素替代治疗对同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子宵内膜厚度及激素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17):77-78.

  [6]王洪彬,崔建美,赵舒,等.更年期女性Kupprrman评分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37(4):277-279

  [7]王秋琴,邵婕,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阿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激素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 24):63 -65.

  [8] Li RX, Ma M,Xiao XR, et al.PerirncnoI)Liusal syndromf: and mood disorders in per"nenopause: prevalcn{:fl. scverity. relatitmships. and risk lactors[J].Medicirlt、, 2016, 95( 32):4466-4473.

  [9] 春冬,朱娟,史常旭,等,重庆市城区&1女IT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 28):3978-3979.

  [10] 曹风英,郝英秀,雷鹏琼,等,临床扣1:围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 (15):2355 -2357.

  [11] 李风云,李立风,朱秀琼,等,社区妇女罔绝经期综合征患病与治疗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67 -3969.

  [12] Kim S,Jung J,Jung JH, et al.RiSk lac:U)rs()f hone rTlaSs loss at the lumhar spine: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healthY KlJrean pre- afld peri- mcnopausal women oldcr chan 40 yearsi [Jl. I)I,oS ()ne, 2015, 10(8):6283 -6287.

  [13] 臧红艳,鲍丹凤,袁丽娟,等743例农村妇女绝经相关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巾吲妇幼健康研究,2015,26(6):1174-1176.

  [14] 王亚凡,封纪珍,干文立,等.圈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10,32 (2):223-225.

  [15]李妤,李芳,郝友瑛,女性罔绝经期综合征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 (7):1096-1098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