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19.08.08 11:11
357 0 0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谭丽红(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珠海519055)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心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计算两组治疗有效率与恶性终点事件发生率并行组间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效、有效总数在观察组占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0/o(X2:10.612,P<0.05)。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猝死等恶性终点事件在观察组的发生率为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u/o(X::8.106, 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 2018 )07-0025-01

  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类心绞痛,诱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显著特点。针对临床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我院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以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男女各23/20例;年龄小46岁,大82岁,平均年龄( 64.7+3.6)岁。对照组有21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3.6±3.8)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首先明确所有入院患者有无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如存在前述现象,即刻实施水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确保氧合灌流处在佳状态,根据实际病情采用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调脂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药物。对于治疗过程中发生心绞痛的,正确的处理办法是予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紧急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服用氯吡格雷治疗,每天服用75mg,连续服用28d…。

  1.3观察指标:显效标准为临床症状在有效疗程结束后基本消失,与治疗前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级改善程度超过2个级别,ST段下移减少达0.1 mV以上或心绞痛分级改善一个等级,ST段与参考水平近似,自发性心绞痛控制良好;有效标准为相比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时间延长,心电图有所改善,心绞痛分级改善程度达一个级别,ST段下移幅度在0.05~O.lmV;无效标准为临床症状在治疗后未有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症状甚至有加重迹象,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级与心电图无改善。观察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猝死等恶性终点事件在两组的发生情况,记录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ST降低幅度、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x+s)表示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的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与恶性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41.9%(18/43)显效,51.2%( 22/43)有效、6.9%(3/43)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3.1%;对照组分别为34.90/0( 15/43)、41.9c/o(1 8/43)、23.20/0(10/43),治疗有效率为76.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0.612,P<0.05)。观察组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猝死各l例,恶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O%;对照组发生上述事件分别有2例.3例、2例,恶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6.3%,观察组恶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8.106,P<0.05)。

  2.2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段、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等临床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纤维帽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致血栓形成进而诱发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变化迅速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显著特点之一,临床有部分患者在起病后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有部分患者发病后迅速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治疗秉承的原则不尽相同。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阈值突然/持久降低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引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心绞痛发作频繁,疼痛严重,发作时间延长,有静息型或夜间型心绞痛发生,胸痛呈放射状播散,发作时伴恶心、心悸、口区吐、出汗、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属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的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对血小板相互凝集作用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起到的治疗作用是通过结合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使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GPⅡblⅢa受体结合过程受阻,从而实现对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产生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实现的[21。采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仅能有效弥{;h阿司匹林无法抑制血小板激活的应用缺陷,还能与阿司匹林发挥协同治疗作用,增强抗血小板聚集能力。心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氯吡格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仅疗效肯定,而且恶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小林,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l药品评价.2016,13(11):29-31.

  [2]孙魁,史沛霞,张培培,等,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81-1082.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