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

2019.09.09 16:22
322 0 0

  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

  王江燕

  摘要 目的综合分析风险管理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重症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n =35)与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n=35)。分析两组患儿感染、导管异位、堵管、液体外渗的风险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感染、导管异位、堵管、液体外渗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可以减少风险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方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运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 2018) 22 - 0098 - 02

  重症监护病房( ICU)作为临床救治的重要场所,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能给予患者好的治疗,从而获得理想的抢救效果。ICU患者具有病情危急的特点,多数患者的预后情况不佳,若患者合并出现肺部感染,会加重原发疾病的症状,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本文根据相关工作经验,分析风险管理方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患儿的家属在知情下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②语言障碍者。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 3.51±0.15)d;平均体重( 20.02 +5.26)蚝。对照组中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9 +0.17)d;平均体重(20.03 +5.24) kg。两组患儿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以及平均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手术前对患儿的皮肤情况进行相应评估,取仰卧位,详细测量患儿的穿刺部位到上腔静脉的长度。选择好合适的穿刺点长度之后,实施止血操作,测量好导管的长度,常规消毒穿刺点,充分暴露血管之后置人导管针,抽取导管针之后再放人导管,将预制导管送入到制定部位之中,穿刺完毕之后做好X线摄片,确定导管的具体位置之后开始使用。冲洗管腔之后加以封管处理,固定包扎好穿刺点。在治疗期间对重症监护病房加以维护:其一,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封管处理,在冲管时要保持轻柔的动作,防止导管损坏;其二,护理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及时更换肝素帽,在清洗皮肤过程中,使用酒精棉对导管处的皮肤进行消毒,同时,让患儿不要轻易撕下敷贴。

  1.2.2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严密观察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风险(感染、导管异位、堵管、液体外渗等)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躯体活动、睡眠、情绪反应、精力等)评分,满分为6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儿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O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风险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感染、导管异位、堵管、液体外渗等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躯体活动、睡眠、情绪反应、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的感染、导管异位、堵管、液体外渗等风险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感染

 

  导管

 

  异位

 

  堵管

 

  液体

 

  外渗

  风险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5

0(0.00)

1(2.85)

0(0.00)

1(2.85)

2(5.70)

对照组

  35

  3(8.57)

  2(5.70)

  3(8.57)

  3(8.57)

11(3l.42)

X2值

    7.  652

P值

    0.006

  表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躯体活动、睡眠、情绪反应、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i±s)



    躯体

活动

    睡

    情绪

反应

    精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珲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5

  32.36±5.25

  56.  32±1.15

  35.55±3.36

  57.  17±1.02

  40.  02±2.26

  58.00±3.33

  39.  99±3.11

  57.  63±2.22

对照组

    35

  33.  02±5.41

  49.  36±5.56

  35.  62±3.40

  50.  36±1.15

  40.  01±2.25

  51.  02±3.48

  40.  02±3.15

50.  (X) + 1. 55

X2值

    -0.  517

    7.  252

    -0.  087

    26.  210

    0.  019

    8.573

    0.  040

  16.  672

JP值

    0.  606

  <0.  001

    0.  932

  <0.  001

    0.985

  <0.00I

    O.968

  <0.  001

  3讨论

  医疗护理的风险管理是指患者在接受相关服务时发牛法律规定之外的功能损害状况,在新生儿ICU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帮助患儿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疼痛感和不适感,继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证新生儿的输液计划顺利完成,从而降低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导管异位、堵管、液体外渗等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尸< 0.05)。从堵管角度来看,由于输液未及时调整中断情况,或者由于冲封管技术操作不够规范,终导致导管堵塞情况出现。从感染的角度来看,由于静脉穿刺技术是一种侵入式操作,一旦未执行无菌操作,加卜日常维护操作不够规范,势必会使得病原微生物通过穿刺部位的皮肤和污染液体等进入到血液循环之中,从而引起局部感染或者伞身感染状况。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ICU中使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能降低感染、导管异位、堵管、液体外渗等风险发牛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文艳,王婷,花芸,等.儿科重症监护病区与普通病区护士对儿童疼痛认知的调查比较[J].重庆医学,2016,45( 30):4267 - 4270.

  [2]蔡晓莹,王琼,林广裕,等.不同基因型人鼻病毒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检测的意义[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6):430-434.

  [3]张思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8):2969- 2971.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  0
0/200字
没有更多评论了~
悬赏问题
给科研问题设置一定金额,将更容易获得关注与回答哦~
  • 1元
  • 3元
  • 5元
  • 8元
  • 18元
  •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支付
  • 余额支付
Copyright © 2014-2019 晟斯医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1037034号-5 版权所有:南京孜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